舆论引导

網絡用語

舆论引导網路用語,指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官方媒体即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和数字,主动阐明立场和观点,以达到新闻管制以及维护政府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官方有效的舆论引导也可消解公众不满意识,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新闻传播学者就展开了关于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研究。[1] 刘建明在《舆论传播》等书中提出了“不要害怕反对意见”、“既要讲真话,也要讲真理”等观点。[2] 陈力丹在《舆论导向研究》书中指出,面对情绪型舆论时,媒体要保持冷静与理智;引导讯息性舆论时,要以准确的讯息对模糊的讯息。[3]

概述 编辑

「輿論引導」是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任期内的核心新闻政策,舆论工作的核心口号。[4] 相比前总书记江泽民时期的新闻政策,「輿論引導」可被理解为是中国官方运用更为柔性的宣传手段,看似还以民众知情权,实则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全面维护中共利益。传媒学者钱钢认为,官方对「輿論引導」的几个策略为:对公开无法隐瞒的突发新闻事件抢先发布官方解释;主动设置议程左右言论;同时以开放和透明的态度邀请外国媒体在第一时间现场采访和报道;让影响面甚广的门户网站为我所用;以震动较小的办法,封杀当局不希望传播的消息,处罚不听话的传媒。[5]

形成 编辑

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提高網上引導水平,講求引導藝術,積極運用新技術,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6]

十七大后,胡锦涛在2008年1月发表讲话,提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氛围”。[7]

2008年6月20日 (620讲话),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时,着重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讲了五点意见。这也被看作是对其「輿論引導」新闻政策作出的全面表述。[8] 五点意见包括:

钱钢认为,官方看到了社交媒体时代软宣传的必要性,胡锦涛新闻政策的要点,是将对信息和舆论的被动防堵,转为积极出击。是为“传媒控制的升级版”。[9][10]

相关事件 编辑

烏魯木齊七·五騷亂事件 编辑

在应对烏魯木齊七·五騷亂事件上,中国政府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新闻管制方式,国际上并未出现强烈反弹,新闻界的反应大体正面。[11]在七·五事件发生数个小时后,当局没有驱赶境外媒体记者,政府的新闻发布也比较及时,中国官方媒体提供的数字和观点被各国媒体广泛应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在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認為,官方媒體在第一時間報道事件的動態是符合需要的,這對於滿足人們的資訊需求非常必要。在經歷了西藏314事件之後,如果官方媒體不能在第一時間用自己的畫面和聲音來表達,一旦西方媒介能夠以某種方式,從網路上或者通過渠道拿到這個消息,以他們的方式報道對中國是更不利的。[12]

五毛党 编辑

舆论引导也催生了一批网络评论员,由于会得到官方的金钱奖励,他们也被网民戏称为五毛党。[13]网络评论员通常以普通网民的身份[14],在網上對政府進行正面宣傳引導。特別是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要及時引導網上輿論,維護政府的正面形象,儘可能消除各種對政府和學校負面的影響。[15]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吴锋. 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博弈机制研究. 《电子政务》. [2013年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4日) (中文(简体)). 
  2. ^ 刘建明. 《舆论传播》.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 ISBN 978-730-204-453-6. 
  3. ^ 陈力丹. 《舆论学 — 舆论导向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年. ISBN 978-731-308-576-4. 
  4. ^ 钱钢:“舆论斗争”是一个危险信号. 联合早报网. [2013年9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30日) (简体中文). 
  5. ^ 钱钢. 《如此盛世:钱钢的中国观察》. 天地图书. 2011年1月. ISBN 978-988-219-354-3. 
  6. ^ 胡錦濤:以創新的精神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 新华网. [2007年1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8月30日) (简体中文). 
  7. ^ 胡锦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新华网. [2008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中文(简体)). 
  8. ^ 胡锦涛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五点意见. 人民网. [2008年6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12日) (简体中文). 
  9. ^ 一场成功的“舆论引导战”. 人民网. [2008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简体中文). 
  10. ^ 钱钢. 胡锦涛新闻政策之周年观察. 传媒透视. 香港电台.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7. 
  11. ^ 烏魯木齊「七.五」事件報道的盲點和懸疑. 钱钢,来源:香港电台:传媒透视. [2009年8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0). 
  12. ^ 烏魯木齊75事件:中國學會了面對境外媒體. 中新网. [2009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3日) (中文(简体)). 
  13. ^ Bristow, Michael. China's internet 'spin doctors'. BBC News. 2008年12月16日 [2013年10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2月15日). 
  14. ^ 石扉客. 解剖一只网评猿. 南都周刊326期. 2009-06-19 [2010-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15. ^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永久失效連結],2004年12月20日印发,教社政〔2004〕16号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