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玄宰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直隶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區)人。明朝政治人物,書畫家。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合稱晚明四家。

董其昌
董其昌

《松江邦彥畫像》之董其昌朝服像


大明南京禮部尚書
籍貫 直隶松江府华亭县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玄宰,號思白、思翁
別號香光居士
諡號 文敏
出生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
(1555年2月10日)
直隶华亭县
逝世 崇禎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1636年10月26日)(81歲)
親屬 (孫)董含董俞
出身
  • 萬曆十六年戊子科順天鄉試第三名舉人
  •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二甲第一名進士出身
著作
  • 《容台集》
  • 《容台別集》
  • 《畫禪室隨筆》

生平编辑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董其昌生於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今屬上海市)董家匯,早年在平湖城西门冯大参家坐馆当过塾师,愛好參禪曹洞宗,与新埭镇泖口陆兆芳友好。

隆慶五年(1571年),十七歲參加松江府會考,因松江知府衷貞吉認為董寫字太差,只得第二名,從此發憤臨池,從學於陸樹聲莫如忠等,得益不少。萬曆七年(1579年)參加應天鄉試,見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驚歎不已。

萬曆十六年(1588年)參加戊子科順天鄉試第三名舉人。萬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第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禮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護喪到田氏的家鄉福建萬曆二十年(1592年)春,獲授翰林院編修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皇長子朱常洛出閣講學,充任講官。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任湖廣按察司副使。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出任湖广提学副使。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為太常寺少卿、掌國子司業事。

天啟二年(1622年)參修《泰昌實錄》。天啟五年(1625年)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天啟六年(1626年)辭官。

崇禎四年(1631年)任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同閹黨阮大鋮過從甚密。

崇禎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636年10月26日)戌時,董其昌病逝於松江居所,享壽八十一歲。身後文敏

著作编辑

著有《容台集》、《容台別集》、《畫禪室隨筆》。

書畫编辑

董其昌繪畫擅長山水,師法董源倪瓚等人,喜純用水墨。書法初學顏真卿的《多寶塔帖》,之後改學虞世南,又溯及,臨摹鍾繇王羲之,參以李邕柳公權,特色“平淡天真”。其山水畫如《關山雪霽圖》、《秋興八景冊》、《江干三樹圖》、《山川出雲圖》、《山居圖》屬明朝的巔峰之作。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最多,代表作品有小楷書《月賦》,繼祝枝山文徵明後對後世極有影響,康熙帝就酷愛董其昌書法,一生臨寫董字甚豐,曾遍搜董氏真跡。唯董其昌生前索畫者多,董其昌往往請人代筆。

家庭编辑

佚事编辑

 
崇祯七年自画像

董其昌之父董漢儒,少年諸生,早故。萬曆己丑,董其昌夢見與其父同榜中式,自以為不吉。榜發,董其昌中第二名。而同榜真有名董漢儒之人。[1]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冬,董其昌受命出任湖廣提學副使,將「明日不考文」當作了考試題,以愚弄學生為樂。

董其昌與其子董祖常豢養陳明、施心旭、吴龙、朱观等惡痞,放債霸產、誘姦民女,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九月陆兆芳家的使女绿英被董其昌姦淫得逞,藏嬌於白龍潭“護珠閣”。綠英乘隙逃回泖口,其昌唆使其子祖权带领家奴一百多人前往陆家庄,劫走绿英,地方官府不敢辦案。有華亭縣學學生范昶將其惡行編撰《黑白傳》,有“白公子夜袭陆家庄,黑秀才怒斥龙门里”的书目(陆秀才肤色较黑,董其昌别号思白),说书人钱二到處說唱,結果范昶被痛毆,不日暴死。董氏又對范氏家屬加以凌逼,終於激起民憤。

萬曆四十四年三月十五爆發「民抄董宦」一案,儿童妇女竞相传播“若要柴米强(強,方言,指廉價),先杀董其昌”的民谣,當地鄉民以至上海青浦金山等處的報怨者將董家200餘间画栋雕梁、朱栏曲槛烧成灰烬,董其昌搜集的古今珍贵书画篆刻收藏,全付之一炬。[2][3]

延伸阅读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出自《明史

參考文獻编辑

引用编辑

书籍编辑

晚明四家
邢 侗 - 張瑞圖 - 董其昌 - 米萬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