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錢鍾書作品。

《談藝錄》一書最初寫於1939年冬,錢鍾書在湖南安化縣藍田鎮(今漣源)蓝田国立师院外文系任教之時,由冒景璠提議[1],每完成一稿,交由吳忠匡審校[2],“始屬稿湘西,甫就其半”。[3]兩年後,回到上海,又補寫《談藝錄》另一半。1942年初稿完成,隨後又不断补充修订。1948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83年再增補訂稿。1984年中華書局出版。

夏志清認為:「錢著《談藝錄》是中國詩話裡集大成的一部巨著,也是第一部廣採西洋批評來譯註中國詩學的創新之作」。曹聚仁在《我與我的世界》(1972)一書中說:「勝利以後,回到上海,讀了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才算懂得一點舊詩詞」。然而,海外學者一開始對於《談藝錄》評價並不高。夏志清就說過,儘管該書「眼光正確,範圍驚人,旁徵博引……,卻沒有能替中國詩的急需重新估價立下基礎」[4]周振甫又著有《〈談藝錄〉補訂本的文藝論》。

注釋 编辑

  1. ^ 冒景璠督促錢鍾書撰詩話時曾言:“咳唾隨風拋擲可惜也。”(《談藝錄》卷首)
  2. ^ 吳忠匡:《記錢鍾書先生》(刊於《隨筆》1988年第四期)
  3. ^ 《談藝錄·序》
  4. ^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