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與𥲅
生平
编辑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歷任嘉興、慶元(兼沿海制置副使)、臨安、紹興(兼浙東安撫使)、平江(前後三次,兼浙西提刑)、建康(兼沿江制置使)、揚州(兩淮安撫制置使)、鎮江知府(兼淮東總領),節制和州、無為軍、安慶府三郡屯田使,為重要地方官員。在中央則歷任司農少卿、司農卿、權刑部侍郎兼詳定敕令官、權兵部侍郎、權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兼戶部尚書,加端明殿學士提領戶部財用。趙與𥲅的任官一直與財政相關,宋史稱之為“聚斂之臣”。歷任平江府管內勸農使、浙西兩淮發運使,措置浙西和籴。爵位封縉雲郡開國公,食邑三千三百戶,實封七百戶。他于寶祐五年(1257)自己出錢刊刻了《通鑒紀事本末》(寶祐大字本),為精良善本。[1][2][3]
诗作
编辑《全宋诗》收录赵与𥲅诗三首,分别为《橘》二首以及《桐》。这三首诗全部转引自《全芳备祖》。[4]
晚来狂索酒,量大酒无功。
窗豁能容月,楼高易得风。
碎声闻蟋蟀,疏影舞梧桐。
夜半成清梦,江湖垂钓翁
——《桐》,《全芳备祖》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