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之争是指郑玄的支持者和王肃支持者之間的學術之爭。[1][2]

東漢時期郑玄的《论语注》兴起后,曹魏時期的王肃也寫了本《论语注》。王肃的《论语注》强调道德修养和礼的教化作用。王肃還反对郑玄的經學學術觀點。於是兩派開始互相攻擊。曹魏的曹氏支持郑学地位。曹髦曾亲临太学,与博士们辩论经书。他依据郑学释经方法,有意驳难王学的一些说法。王肃是司馬昭的岳父,司马氏則支持王学地位,司马氏徹底擊敗曹氏後,王学被纳入了主流意识形态,王肃的《论语注》便也被立于学官,成为官方认可的论语注本。[3]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康宇编,儒家解释学的产生与发展,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05,第79页
  2. ^ 經學史「鄭王之爭」再探 孔子出生真相為何成歷代爭議大事?. 香港01. [202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5). 
  3. ^ 张欣责任编辑;王丽丽,国学经典导读丛书 论语导读,海洋出版社,2019.05,第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