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衡事件平安時代初期發生在藤原基經 (836-891)和宇多天皇(867-931)之間的政治冲突。

簡介 编辑

仁和三年(887年)11月,宇多天皇向掌握實權的藤原基經下達詔書,宣佈一切政事必須先通過藤原基經,才能再轉交給天皇。同時宇多天皇在詔書內稱呼藤原基經為「關白太政大臣」,這是日本歷史上天皇首次將代替天皇總覽政務的最高權臣稱呼為關白。藤原基經假裝推辭,宇多天皇又再次下達詔書。不過這次詔書出現瑕疵,裡面有句話叫做「宜以阿衡之任,為卿之任」。阿衡一詞來源自商朝,是商湯授予伊尹的職務。不過阿衡也有無實權的虛職含義。藤原基經對天皇這一措辭非常不滿,於是消極怠工,有一年多時間不處理政務。天皇得知後以使用阿衡一詞並非本意為由收回詔書[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倒叙日本史 4 平安·奈良·飞鸟》. (日)胧谷寿,仁藤敦史著;韦和平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8 第59页. [2020-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