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幼學

(重定向自陈幼学

陳幼學(1541年—1624年),字志行,世稱筠塘先生,直隸无锡县人,明朝名臣,列《明史循吏傳》之中。

陳幼學

大明太常少卿
籍貫 直隸無錫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志行
出生 嘉靖二十年(1541年)
逝世 天啟四年(1624年)
出身
  •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同進士出身

生平 编辑

萬曆十七年(1589年),陳幼學中三甲進士,授河南確山縣知縣。在任間政務惠民,開倉放糧、墾荒并分田、建房給貧民[1]。後又持正執法,逮捕行太僕卿陳耀文家人又得罪上官,調任中牟縣令,期間處理蝗災、修建河道、以工代賑,政績茂著,人稱「治行無雙」[2]。不久升爲刑部主事、歷員外郎、刑部郎中,恤刑畿輔,出矜疑三百餘人[3]。隨後升至湖州知府,任期內屢有政績,當時猾紳豪強施敏,楊陞橫行鄉里,幼學捕之治如律,民為之謠「公來如炮,施敏埋窖,公去如雷,楊陞飛灰」。

萬曆三十六年府遭大水,幼學召父老議賑勸糴,立粥場,又置義田三百畝,移饑民修塘就食,為從來救荒第一[4]。隨後加為按察使副使,仍視郡事。母喪后丁憂告歸,自此家居十五年不復出,并成為東林書院的尊長[5]。天啟三年(1623年),起用為南京光祿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次年去世,享年84歲[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史》(卷281):“陳幼學,字志行,無錫人。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確山知縣。政務惠民,積粟萬二千石以備荒,墾萊田八百餘頃,給貧民牛五百餘頭,核黃河退地百三十餘頃以賦民。里婦不能紡者,授紡車八百餘輛。置屋千二百餘間,分處貧民。建公廨八十間,以居六曹吏,俾食宿其中。節公費六百餘兩,代正賦之無徵者。栽桑榆諸樹三萬八千餘株,開河渠百九十八道。”
  2. ^ 明史》(卷281):“布政使劉渾成弟燦成助妾殺妻,治如律。行太僕卿陳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甯知府邱度慮幼學得禍,言於撫按,調繁中牟。秋成時,飛蝗蔽天。幼學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為災。縣故土城,卑且圮。給饑民粟,俾修築,工成,民不知役。縣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難墾。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未幾,草盡,得沃田數百頃,悉以畀民。有大澤,積水,占膏腴地二十餘里。幼學疏為河者五十七,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獲利。大莊諸里多水,為築堤十三道障之。給貧民牛種,貧婦紡具,倍於確山。越五年,政績茂著。以不通權貴,當考察拾遺,掌道御史擬斥之,其子爭曰:「兒自中州來,咸言中牟治行無雙。今予殿,何也?」乃已。”
  3. ^ 明史》(卷281):“稍遷刑部主事。中官采御園果者,怒殺園夫母,棄其屍河中。幼學具奏,逮置之法。嘉興人袁黃妄批削《四書》、《書經集注》,名曰《刪正》,刊行于時。幼學駁正其書,抗疏論列。疏雖留中,鏤板盡毀。以員外郎恤刑畿輔,出矜疑三百餘人。進郎中。”
  4. ^ 《東林列傳卷十六》
  5. ^ 《东林列传》(卷16):「在湖州六载,迁九江副使,以母老告归。家居十五年,为东林长。后起太常少卿,不赴。年八十四卒,学者称筠堂先生」
  6. ^ 明史》(卷281):“遷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殺豪惡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楊升者,人奴也,橫郡中。幼學執敏置諸獄。敏賂貴人囑巡撫檄取親鞫,幼學執不予,立杖殺之。敏獄辭連故尚書潘季馴子廷圭,幼學言之御史,疏劾之,下獄。他奸豪復論殺數十輩,獨楊升畏禍斂跡,置之。已,念己去,升必復逞,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霪雨連月,禾盡死。幼學大舉荒政,活饑民三十四萬有奇。御史將薦之,徵其治行,推官閻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聞。詔加按察副使,仍視郡事。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備。幼學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終養歸。母卒,不復出。天啟三年起南京光祿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矣、湖州並祠祀之。”
官衔
前任:
梅惟詩
明朝中牟縣知縣
1595年-1599年
繼任:
歐學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