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宧
陈宧(汉语拼音:Chén Yí,1870年3月-1939年10月24日)字養鈿,号二庵,湖北省德安府安陸县人,出身清末監生,曾就讀於京師大學堂、留學德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将领。
陳宧 | |
---|---|
![]() 陳宧 | |
出生 | 1870年3月![]() |
逝世 | 1939年10月24日![]() |
职业 |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
生平编辑
清末、民国成立後的事迹编辑
名宧(yí [宜],意為「房屋東北角」,非宦),少年聰敏。1883年(光緒9年)十四歲中秀才,次年考取廩生。1890年(光緒16年),考入武昌經心書院,1895年(光緒20年)入湖北武備学堂,1897年(光緒22年)考取拔貢,次年参加会試未中,升入國子監,成為監生,成績優異。次年京師大學堂成立,轉入該校。
1900年(光緒26年)受其叔祖陳學棻推薦,認識了榮祿,投筆從戎,任武衛前軍管带。不久因陳學棻過世,護送靈柩回故鄉而辭職。河南學臺林開謨聘其為幕賓,不久又推薦他給四川总督錫良。1903年(光緒29年),錫良任命其为帮統。任内,负责新軍訓練,组织常備軍6营、工兵1营。光緒32年(1906年),任四川新軍第33混成協統領兼四川武備学堂会办。同年,设陸軍小学,陳宧兼任陆军小学会办。1907年(光緒33年),錫良改任雲貴总督,陳宧随行,任雲南新軍協統兼昆明講武堂堂長。1909年(宣統元年)2月,錫良调任東三省总督,陳宧随行,任奉天督練公所总参議。1910年(宣統2年),任東北新軍第20鎮統制,驻奉天。1911年(宣統3年)赴德国学习軍事。
1912年(民国元年)宣統退位後,陳宧归国,经錫良推薦,获袁世凱任用,升任北京政府参謀部参謀次長。实际上代理参謀总長(参謀总長为黎元洪),掌握参謀部实权。後来获授陸軍中将之位。1914年(民国3年)5月,袁世凯设立陸海軍大元帥統率办事处,陳宧为该处成員。主管中国西南地区(四川、雲南、貴州)軍事問題研究并呈报意見。
四川将軍编辑
1915年(民国4年)2月,陳宧被任命为毅威将軍兼会办四川軍務,率3個旅入四川。5月21日,兼任四川巡按使。6月22日,特任署理四川巡按使、成武将軍兼行督理四川軍務。陳宧奉袁世凱之命,将袁世凯的権威扩及四川,并排除国民党及共和党、進步党等政党以及川軍的勢力。1915年11月起,袁世凯押后了皇帝即位时间,四川省的代表打出了支持帝制的旗号。另一方面,陳宧同雲南的蔡鍔秘密联络。蔡鍔发动護国战争后,長江上游总司令曹锟率北洋軍主力積極討伐,但陳宧的活動並不是積極的。
袁世凱于1916年(民国5年)3月22日取消皇帝即位,5月22日,陳宧宣布四川独立。袁世凯乃任命四川軍第1師師長周駿继任四川将軍(益武将軍署理四川軍務),周駿进攻成都的陳宧。1916年6月6日,袁世凱逝世。6月7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6月8日陳宧取消四川独立。6月24日,黎元洪命蔡鍔督理四川軍務兼署民政長,陳宧和周駿被召还北京。此後,陳宧喪失了軍事及政治方面的实质力量。
晩年编辑
国民政府時代,陳宧完全从政界引退,寓居北平,过着文人的生活。抗日战争爆发後,1937年(民国26年),親日的中華民国臨時政府在北京成立,该政府招聘陳宧,但被陳宧拒絶。1939年(民国28年)10月24日,陳宧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满69歳)。
参考文献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陈宧 |
- 馬宣偉《陳宧》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編. 民国人物傳 第11巻. 中華書局. 2002. ISBN 7-101-02394-0.
-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增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劉寿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延伸阅读编辑
中國(北京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