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斗甕

(重定向自骨甕

金斗甕,又稱奉金甕黃金甕金甕金塔骨甕骨罈等,是一種存放死者拾骨葬遺骨的容器[1]屍體土葬風葬後,視乎各地風俗和屍體腐化速度,在三年、六年、七年以至數十年後,舉行撿骨儀式,將遺骨上腐爛的肉拋棄,把骨頭取出,並放入容器,此容器稱之「金斗甕」。

廣東的金斗甕(金塔)
琉球壺型櫥子甕

各地情況 编辑

台灣早期的土葬,往往會為了金斗甕再造一個新墳墓,或者與其家族合葬,稱作家族墓,雅稱為佳城[2],現代亦有納入靈骨塔內祭拜者[3][4]

廣東香港稱金斗甕為金塔,傳統上會把金塔放進稱為金塔屋的專用小屋作為家族墓,也有些是把金塔埋葬再另立墓碑;現代香港的一些公眾墳場設有金塔位作埋葬金塔之用。

琉球亦有這樣類型的骨甕,稱廚子甕,埋葬於龜甲墓或放於破風墓屋形墓內,有時候夫婦合葬或親子合葬,納有二人遺骨的櫥子甕更大。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金斗甕仔. 臺語萌典. [2020-09-24]. 
  2. ^ 李秀娥. 《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從人之初、轉大人、結婚、拜壽,以至喪殯禮俗文化的最佳指南》. 晨星出版社. 2015-04-13. ISBN 9789861779751. 
  3. ^ 「甕」的由來. 双和陶瓷行銷公司. [2020-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4. ^ 喪葬禮儀小百科. 生命禮儀網. [2020-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8. 

參閱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