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泉郊會,西元1784年(清乾隆49年)創立於鹿港,是清治時期鹿港的鹿港八郊之首,性質不同於其他一般同鄉會,主要做為福建泉州來臺經商的同鄉聯誼會,並使用會員所繳費用辦理同鄉同業救濟事業之用。[1] 有訂定規約,如規定抽取商船貨額百分之一比例銀元作公費、船進口時於如欲越港,務必到館預先聲明等規範。[2]

沿革

编辑

日治時期因禁止與大陸貿易,港口也因淤積停擺,因此該會遂改為辦理地方恤貧救濟等慈善事業,並於西元1938年(昭和13年),更名為「財團法人鹿港金長順善鄰會」。戰後,西元1948年(民國37年)改稱「財團法人鹿港金長順善鄰會」,後又於西元1951年(民國40年)改組為「私立鹿港泉郊救濟院」,除經辦原有的恤貧救濟事業,也附設醫療院所,以回應偏鄉民眾需求,經營慈善公益事業至今。[3]

歷史文物

编辑

泉郊會因是鹿港八郊之首,加上一直以來對於公益事業不遺餘力,於嘉慶十一年五月獲頒「海濱領袖」的匾額[4],現今仍懸掛於廳堂之中。[5]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周, 宗賢. 清代臺灣民間的地緣組織. 
  2. ^ 鹿港泉郊會館. 鹿港泉郊會館 - 臺史博線上博物館. 
  3. ^ 鹿港泉郊救濟院董事會函民國四十二年三月三十日鹿泉濟字第020號私立鹿港泉郊救濟院董事會函. 國家文化記憶庫. 
  4. ^ 林文龍. 細說彰化古匾.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 
  5. ^ 泉郊會館. 玩全台灣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