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棘鲷

(重定向自黃鰭棘鯛

黃鰭棘鯛学名Acanthopagrus latus),同種異名黃鰭鯛学名Sparus latus[2]),俗名黃鰭,在香港及華南地區又稱黃腳鱲,是輻鰭魚綱鱸形目鯛科棘鲷属的其中一鱼类

黃鰭棘鯛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鲷形目 Spariformes
科: 鯛科 Sparidae
属: 棘鲷属 Acanthopagrus
种:
黃鰭棘鯛 A. latus
二名法
Acanthopagrus latus
異名
  • Coius datnia
    Hamilton, 1822
  • Acanthopagrus datnia
    Hamilton, 1822
  • Mylio latus
    Hamilton, 1822
  • Chrysophrys datnia
    Hamilton, 1822
  • Sparus latus
    Houttuyn, 1782

分布 编辑

本魚分布於红海、印度洋北部沿岸、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亞丁灣波斯灣斯里蘭卡印度安達曼海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馬里亞納群島諾魯帛琉密克羅尼西亞澳洲,北至朝鲜日本韓國,以及中國沿海如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

深度 编辑

水深3至50公尺,属于浅海底层鱼类。其多生活于岩礁海区。[1]

特徵 编辑

本魚外觀輪廓和黑棘鯛類似,但可從其側線上方至背鰭硬棘中間部位僅有鱗片4至5枚而加以區分。腹鰭黃色;臀鰭基底黑色,尾鰭下半部黃色。兩眼間具黑帶,側線起點僅具一小黑斑。背鰭硬棘11枚,軟條11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8至9枚。側線鱗片數44至47枚。體長可達50公分。

生態 编辑

本魚屬於熱帶、溫帶沿岸雜食性底棲魚類,喜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有時會進入河口內灣。幼魚期全為雄性,到3至4年生才轉變成雌性。每年9至11月為產卵期。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強。

經濟利用 编辑

高級的食用魚,可用燒烤或煮湯或紅燒食用。是重要的養殖魚類,具高經濟價值。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黄鳍鲷.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 黃鰭鯛(Sparus latus)是異名,黃鰭棘鯛(Acanthopagrus latus)才是有效學名,見「台灣魚類同種異名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