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厚(英語:Alice S. Huang,1939年3月22日),美籍华裔病毒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Alice S. Huang
出生 (1939-03-22) 1939年3月22日85歲)
中国南昌
国籍美国
母校维斯理学院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知名于molecular biology of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配偶戴维·巴尔的摩 (m. 1968)
儿女1
奖项Eli Lilly Award in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1977)
Alice C. Evans Award (2001)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微生物学
机构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凯克研究所

生平 编辑

1939年出生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江西省南昌市[1]1949年赴美,[2]衛斯理學院讀了兩年[3][4],1966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后师从戴维·巴尔的摩做博士后研究,1968年与其结婚。1971年起擔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教授二十餘年。[1]曾任纽约大学(NYU)理学院院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董事。[5]2004年成为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董事。[2]2010年2月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简称AAAS)主席。曾获Eli Lilly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奖。[6]

1969年在擔任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系研究員時,以病毒缺陷干涉粒子獲得第一件專利,隨後又發展出測試細菌附著力的技術而獲得另一件專利。她與戴维·巴尔的摩的研究專注於病毒的繁殖,研究RNA病毒如何於宿主細胞內複製出其RNA基因體。她們首先發現一種可以利用原先的病毒RNA作為模板來複製出新的RNA基因體的RNA聚合酶,並合作發表了一系列的論文,闡述RNA聚合酶的複製方式與調控機制。這些研究經驗與成果,奠定了戴维·巴尔的摩之後發現反轉錄酶,利用RNA為模板來製造出DNA的重大發現基礎,進而使戴维·巴尔的摩榮獲1975年的諾貝爾生理学或医学獎[7]

参考 编辑

  1. ^ 1.0 1.1 Written by AsianWeek Staff Report. Chinese American Heroines: Alice S. Huang. 亞洲週報英语AsianWeek. April 3, 2009 [January 1,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7). (英文)
  2. ^ 2.0 2.1 Alice S. Huang :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2013-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3). (英文)
  3. ^ Alice S. Huang - The Division of Biology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altech. [201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4. ^ Alice Huang: Keeping Science and Life in Focus. Caltech News. Vol. 33 no. 1. 1999 [201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3). 
  5. ^ Lead Advisor. Institute for Basic Biomedical Sciences, Johns Hopkins Medicine. [2013-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8). (英文)
  6. ^ 从医生到病毒学家. [2013-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4). 
  7. ^ 劉仲康、鍾金湯. 顯微鏡後的隱藏者:改變世界的女性科學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北市: 木馬文化. 2020年6月: 257. ISBN 978-957-05-3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