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
本文記述一項正在發生的天氣事件。随着事件發展,內容可能會快速更新。 |
2018-19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泛指在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內的任何時間在澳洲所產生的熱帶氣旋。大部份於澳洲地區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11月至4月期間形成。
2018-2019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 | |
---|---|
![]() 氣旋季總結圖 | |
氣旋季長度 | |
首個系統形成 | 2018年9月28日(熱帶低氣壓琉埃) |
最強風暴 | |
名稱 | 歐文 |
• 最高風速 |
150 km/h(90 mph) (10分鐘平均風速) |
• 最低氣壓 | 956 hPa(mbar) |
氣旋季統計 | |
熱帶低氣壓數 | 15 |
熱帶氣旋數 | 5 |
強烈熱帶氣旋數 | 2 |
死亡人數 | 1 |
財產損失 | $2500萬(2018年美元) |
相關條目 | |
目录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南,東經90度-160度以內的澳洲地區水域。這範圍包括了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的西部地區、東帝汶和印度尼西亞的南部地區。在澳洲地區產生的熱帶氣旋是由澳洲、印尼和巴布亞新畿內亞命名,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S或P字母作結。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编辑
强热带气旋歐文(Owen)编辑
3級 強烈熱帶氣旋 (BoM) | |
1級 熱帶氣旋 (SSHWS) | |
持續日期 | 2018年11月29日-2018年12月15日 |
---|---|
強度 | 150 km/h(90 mph)(十分鐘) 956 hPa(mbar) |
11月29日,位在南太平洋的熱帶擾動97P進入澳洲地區,因此改由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發報。當天上午,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評為一热带低压,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發展評級「低」。下午,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評級升為「中」。隔天上午,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評級升為「高」,並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11月31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直接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熱帶氣旋編號05P。同日下午,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一級熱帶氣旋,並命名歐文(Owen)。
12月4日,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降格為殘留低氣壓。
12月8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給予發展評級「低」,隔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評級升為「中」。
12月10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將評級升為「高」,並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而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於下午1時再次將其升格為热带低压。同日晚間,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再次將其升格為一級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於不久後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2月12日,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二級熱帶氣旋。隔天凌晨,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三級强热带气旋,隨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熱帶氣旋。當天早上,歐文打開風眼。
12月15日凌晨3時,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降格為二級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上午8時,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降格為一級熱帶氣旋。下午2時45分,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降格為热带低压。
熱帶氣旋肯納格(Kenanga)编辑
1級 熱帶氣旋 (BoM) | |
熱帶風暴 (SSHWS) | |
持續日期 | 2018年12月14日-2018年12月16日 (離開澳洲海域) |
---|---|
強度 | 75 km/h(45 mph)(十分鐘) 996 hPa(mbar) |
12月10日,一個低壓在印尼西南方形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1S。
12月13日凌晨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發展評級「低」;晚間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評級提升為「中」;14日凌晨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評級提升為「高」,並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同時,印尼雅加達熱帶氣旋警告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給予編號06U。
12月15日晚間10時,印尼雅加達熱帶氣旋警告中心率先將其升格為一級熱帶氣旋,並命名肯納格(Kenanga)。
12月16日上午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熱帶氣旋編號06S;晚間10時,肯納格進入西南印度洋,因此改由法國氣象局接手發報。
熱帶氣旋佩妮(Penny)编辑
2級 熱帶氣旋 (BoM) | |
熱帶風暴 (SSHWS) | |
持續日期 | 2018年12月28日-2019年1月8日 |
---|---|
強度 | 95 km/h(60 mph)(十分鐘) 987 hPa(mbar) |
12月下旬,一個低壓在約克角半島以北的的季風槽內形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P. 在其首次登陸約克角半島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已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且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也將其升格為热带低压。
進入卡奔塔利亞灣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熱帶氣旋編號08P. 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一級熱帶氣旋,並命名佩妮(Penny)。命名後不久,佩妮再次登陸約克角半島。
佩妮進入珊瑚海後開始增強,其第二次巔峰更達到二級熱帶氣旋,但之後佩妮便開始減弱,並以殘留低氣壓強度登陸昆士蘭。登陸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最後警報。
强热带气旋赖莉(Riley)编辑
3級 強烈熱帶氣旋 (BoM) | |
1級 熱帶氣旋 (SSHWS) | |
持續日期 | 2019年1月22日-2019年1月31日 |
---|---|
強度 | 120 km/h(75 mph)(十分鐘) 974 hPa(mbar) |
1月23日,一個低壓在澳洲北領地北方海面形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4S. 同日晚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而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也在不久後將其升格為热带低压,給予編號12U。
隔天凌晨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熱帶氣旋編號11S。不久後,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一級熱帶氣旋,並命名為赖莉(Riley)。
1月25日凌晨2時, 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二級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於隔日凌晨將其升格為一級熱帶氣旋,但於同日下午5時降格為熱帶風暴。不久後又再次升格為一級熱帶氣旋,但又於1月29日凌晨5時再次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且於當日下午5時對其發布最後警告。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也於同日上午9時將其降格為一級熱帶氣旋,並於隔日上午8時將其降格為殘留低氣壓。其殘餘在不久後進入西南印度洋,最後遭到芙娜妮(Funani)併吞。
事後,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巔峰強度上調至65節(120公里/每小時),氣壓上調至974百帕。
熱帶氣旋奥马(Oma)编辑
| |||
---|---|---|---|
目前風暴等級 1級熱帶 氣旋(澳洲等級) | |||
| |||
當前時間: |
2月22日16:00(澳洲時間) (2月22日06:00(UTC)) | ||
位置: | 26°48′S 159°30′E / 26.8°S 159.5°E | ||
持續風速: |
85 km/h;50 mph(10分鐘) 65 km/h;40 mph(1分鐘) 陣風達120 km/h;75 mph | ||
氣壓: | 980百帕斯卡 | ||
動向: | 時速20公里,朝南南東移動 | ||
|
原為熱帶擾動96P,2月7日,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热带低压,11日,該系統離開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的責任區,並改由斐濟氣象局接手發報。
21日凌晨,奥马再次進入澳洲海域,因此再次改由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接手發報。上午8時,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評定為二級熱帶氣旋。隔日凌晨3時,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降格為一級熱帶氣旋。
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编辑
热带低压琉埃(Liua)编辑
熱帶低氣壓 (BoM) | |
熱帶低氣壓 (SSHWS) | |
持續日期 | 2018年9月26日(進入澳洲海域)-2018年9月29日 |
---|---|
強度 | 55 km/h(35 mph)(十分鐘) 995 hPa(mbar) |
9月28日,位於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琉埃進入澳洲地區,因此改由澳大利亞氣象局發報。澳大利亞氣象局將其評定為殘留低氣壓。
9月29日,澳大利亞氣象局認為其已消散。
热带低压布克拉(Bouchra)编辑
熱帶低氣壓 (BoM) | |
熱帶風暴 (SSHWS) | |
持續日期 | 2018年11月9日(進入澳洲海域)-2018年11月16日 (離開澳洲海域,曾於11月10日至11月13日離開,後再次進入) |
---|---|
強度 | 55 km/h(35 mph)(十分鐘) 1004 hPa(mbar) |
热带低压03U编辑
熱帶低氣壓 (BoM) | |
持續日期 | 2018年11月14日-2018年11月18日 |
---|---|
強度 | 風力不詳 1004 hPa(mbar) |
热带低压05U编辑
熱帶低氣壓 (BoM) | |
持續日期 | 2018年12月9日-2018年12月12日 |
---|---|
強度 | 45 km/h(30 mph)(十分鐘) 1005 hPa(mbar) |
热带低压08U编辑
熱帶低氣壓 (BoM) | |
持續日期 | 2018年12月27日-2018年12月28日 |
---|---|
強度 | 風力不詳 1001 hPa(mbar) |
热带低压莫娜(Mona)编辑
熱帶低氣壓 (BoM) | |
持續日期 | 2018年12月28日-2018年12月31日 (離開澳洲海域) |
---|---|
強度 | 風力不詳 1002 hPa(mbar) |
热带低压10U编辑
熱帶低氣壓 (BoM) | |
持續日期 | 2018年12月30日-2019年1月2日 |
---|---|
強度 | 風力不詳 1005 hPa(mbar) |
热带低压11U编辑
熱帶低氣壓 (BoM) | |
持續日期 | 2019年1月15日-2019年1月29日 |
---|---|
強度 | 風力不詳 1004 hPa(mbar) |
热带低压13U编辑
熱帶低氣壓 (BoM) | |
持續日期 | 2019年1月21日-2019年1月26日 |
---|---|
強度 | 55 km/h(35 mph)(十分鐘) 999 hPa(mbar) |
1月22日,一個低壓在珊瑚海形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P。1月24日,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給予編號13U。同日晚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隨著該系統於1月26日下午登陸約克角半島,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下午1時30分取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將發展評級降為"中",更於隔日下午2時取消評級,認為其已消散。
热带低压编辑
熱帶低氣壓 (BoM) | |
持續日期 | 2019年2月6日-2019年2月9日 |
---|---|
強度 | 風力不詳 994 hPa(mbar) |
風暴時間表编辑
氣旋季影響编辑
以下表格顯示了2018-2019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的所有熱帶氣旋以及它們的登陸資料。在括號內的死亡人數屬於非直接,但仍與風暴有關的死亡。所有破壞及死亡數字都包括風暴在擾動及溫帶氣旋階段時的資料。
風暴名稱 | 持續日期 | 最高強度 | 持續風速 | 氣壓 | 影響地區 | 損失 (美元) |
死亡人數 | 來源 |
---|---|---|---|---|---|---|---|---|
琉埃 | 9月26日(進入澳洲海域)-9月29日 | 热带低压 | 每小時55公里 | 995百帕 | 巴布亞紐幾內亞、所罗门群岛 | 無 | 0 | |
布克拉 | 11月9日(進入澳洲海域)-11月16日 | 热带低压 | 風力不詳 | 1004百帕 | 無 | 無 | 0 | |
03U | 11月14日-11月18日 | 热带低压 | 風力不詳 | 1004百帕 | 爪哇島、聖誕島 | 無 | 0 | |
歐文 | 11月29日-12月17日 | 三級強烈級熱帶氣旋 | 每小時150公里 | 956百帕 | 所罗门群岛、巴布亞紐幾內亞、昆士蘭、北領地 | $2500萬 | 1 | |
05U | 12月9日-12月12日 | 热带低压 | 風力不詳 | 1005百帕 | 所罗门群岛、昆士蘭 | 無 | 0 | |
肯納格 | 12月14日-12月16日(離開澳洲海域) | 一級熱帶氣旋 | 每小時75公里 | 996百帕 | 無 | 無 | 0 | |
佩妮 | 12月26日-1月9日 | 二級熱帶氣旋 | 每小時95公里 | 987百帕 | 巴布亞紐幾內亞、昆士蘭 | 無 | 0 | |
08U | 12月27日-12月28日 | 热带低压 | 風力不詳 | 1001百帕 | 帝汶、北領地 | 無 | 0 | |
莫娜 | 12月28日-12月31日(離開澳洲海域) | 热带低压 | 風力不詳 | 1002百帕 | 所罗门群岛 | 無 | 0 | |
10U | 12月30日-1月2日 | 热带低压 | 風力不詳 | 1005百帕 | 無 | 無 | 0 | |
11U | 1月15日-1月29日 | 热带低压 | 風力不詳 | 1004百帕 | 無 | 無 | 0 | |
萊莉 | 1月19日-1月30日 | 三級強烈級熱帶氣旋 | 每小時120公里 | 974百帕 | 澳洲西部 | 無 | 0 | |
13U | 1月21日-1月25日 | 热带低压 | 每小時55公里 | 999百帕 | 昆士蘭 | 無 | 0 | |
無名 | 2月6日-2月9日 | 热带低压 | 風力不詳 | 994百帕 | 昆士蘭 | 無 | 0 | |
奥马 | 2月7日-活躍中 | 二級熱帶氣旋 | 每小時95公里 | 977百帕 | 昆士蘭、所罗门群岛 | 無 | 0 | |
季節總結 | ||||||||
15個熱帶系統 | 9月26日-活躍中 | 每小時150公里 | 956百帕 | $2500萬 | 1 |
風暴名稱编辑
雅加達熱帶氣旋警告中心编辑
如果一個熱帶氣旋在南緯0-10度和東經90-125度之間形成,雅加達熱帶氣旋警告中心就會使用下列列表中的名字為它命名。下一個使用的名字為Lili。
Kenanga | Lili | Mangga(未用) | Seroja(未用) | Teratai(未用) |
Anggrek(未用) | Bakung(未用) | Cempaka(未用) | Dahlia(未用) | Flamboyan(未用) |
莫爾茲比港熱帶氣旋警告中心编辑
如果一個熱帶氣旋在南緯0-約10度和東經約141-約160度之間形成,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熱帶氣旋警告中心就會為它命名。在此區形成的熱帶氣旋比較罕見,在2007年氣旋季後此區一直沒有熱帶氣旋形成。[1] 此區的熱帶氣旋名字會在下列列表中隨機使用.
Alu(未用) | Buri(未用) | Dodo(未用) | Emau(未用) | Fere(未用) |
Hibu(未用) | Ila(未用) | Kama(未用) | Lobu(未用) | Maila(未用) |
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编辑
由2008–09年氣旋季開始,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只會使用一個列表的名字為熱帶氣旋命名。但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仍在珀斯、達爾文和布里斯本設熱帶氣旋警告中心。並監控在澳大利亞地區的熱帶氣旋和為在雅加達熱帶氣旋警告中心和莫爾茲比港熱帶氣旋警告中心地區形成的熱帶氣旋發出特別警告。橙色字體為下一個將會使用的名字。
Owen | Penny | Riley | Savannah | Trevor(未用) | Veronica(未用) |
Wallace(未用) | Ann(未用) | Blake(未用) | Claudia(未用) | Damien(未用) | Esther(未用) |
参考文献编辑
- ^ Gary Padgett. Monthly Global Tropical Cyclone Summary October. Australian Severe Weather. 2008 [2013-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