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北市六省中/存檔

,原其它補充部份中,提及若達建中北一女錄取標準者皆會編入

Untitled

數理資優班的說法並不正確,應該說若達標準者,數理能力優 於絕大部份學生者得優先編入數理實驗班!Sunlightman 15:25 2007年2月10日 (UTC)

我不太建議你把整篇當做中立性有問題的條目,前面的部份是過去的歷史事實,這個條目的存在是屬 於一項民間所有的稱呼,類似八大省工,而前面絕大部份只針對條目本身做簡介並無廣告的部份,而後 面細節部份是否有中立或廣告嫌疑也都可以討論,我覺得中立性是否有問題應該先在討論頁面上留下 記錄,讓大家都可以討論後在放上那些所謂中立性或廣告的說法,而且希望你能指出來會比較好!在未 有留下討論的情況下,只留下那個標誌,別人又如何來修改此頁面呢?或是您可試著修改您認為不中立 的語氣,不是比較好嗎?Sunlightman 2007年10月5日 (五) 08:33 (UTC)

六省中

此名詞雖找不到正確文獻,但並非是本人所創之名詞,而是早期部份人士的稱呼,若說本人自行編造,那 麼請網友找出證據證明從未有如此說法!另師大附中僅收四個女生班的時期僅師大附中學學生認定師大附中 為唯一的第二志願,但大部份人實際上當時是以師大附中及中山女中採並列的說法,原因是師大附中女生 招收過少不足為一志願序,況志願序本無官方說法,本人以討論抗議後編者並非有真正明確的證據而推翻 本條目的作法!

今天此處的議題並非是一個駁斥案,而是百科文章在撰寫時要有引證。一個名詞的存在,應該是舉例來支持才得以成立,但卻不能把它和舉例來證實其不存在相提並論。五省中的說法是因為實際存在有『五省中聯招』這樣的考試,因此自然可以作為支持。至於師大附中女生班的部分,由於我個人就讀師大附中時正值文中所提到的那個年代,所以我可以明確的說,師大附中的確是當時招生錄取分數排名上正式的第二志願,但是在許多其他的場合(例如國中升高中補習班的保證入學廣告中)仍然會將景美女中列入前三志願的範圍。—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6月13日 (五) 06:16 (UTC)


師大附中

師大附中於北聯時期並不擔任主委學校,請查閱參考文獻,師大附中因編制不屬台北市政府,而北聯是由台北市政府主導,非臺北市立高中僅能委托招生而不得擔任主委!Sunlightman (留言) 2008年6月13日 (五) 06:28 (UTC)

師大附中女生

因師大附中女生招收人數過少,81年已完全超越中山但並不表示在72年就已完全超越中山,另在我唸書的年代即便附中有收女生,但我所就讀之附近的國中大多仍會將中山納入第二志願的範圍,原因在於附中女生當時僅佔中山的六分之一招生名額,因而如SElephant所說景美仍被納入前三志願的範圍!Sunlightman (留言) 2008年6月14日 (六) 05:01 (UTC)

最多只能說,雖然附中女生為第二志願,但因招生人數不多,故對其他學生招生整體素質影響不大。而不應有「並列」之說。Superman12345 (留言) 2008年06月14日, (8年5个月5日前), 15:24 (UTC+8)

當然有[並列]之說,我妹重考高中那年1997~1998年看過許多補習班,大部份都是採師大附中及中山女中並列之說,我妹當時最終與學園補習班簽約, 當時在契約中便明訂前五志願保證班的學校為:第一志願北一女中 第二志願師大附中及中山並列 第三志願松山高中 第四志願景美女中 第五志願大同高中! 我妹是1998年考高中聯考的,該契約簽定是具有法律效性的,因此不能說沒有並列之說,甚至我2000年去一些補習班兼課時,也都還是採此說法,甚至有 補習班貼前三志願榜是包含景美女中的,我唸的國中在基測時代之前(至2000年止北市信義區的)也是仍以北一、附中山、景美為女生榜單的前三志願榜,因 此我並不認為沒有並列之說,相反的很多人仍這麼說,許多他們附中山校友會的人至今也都不反對以前兩志願同時稱呼附中中山兩校,況且志願之說這幾年 早已模糊,現在唯一沒有爭議性的全台的明星高中其實只剩建中和北一女,基本上要說是全台灣共同的明星高中也只有這兩校了,因為只聽過中南部第一志願的 人跑去台北唸建北但卻沒聽過北部的二三志願的學生會往南去唸雄中或中一中的!Sunlightman (留言) 2008年6月14日 (六) 19:50 (UTC)

台北五省中存在時間比北聯前三志願還短

沒有理由以只存在不到十年的台北五省中稱呼來取代北聯前三志願的稱呼,稱呼的重點在於是否有而不在於是否會造成誤會, 以造成誤會為理由用一個比較狹隘的稱乎不符合編輯條目的標準!如果再改五省中,我也考慮把此條目刪除但同時我也會把 八大省工刪除,因為基本上這些名稱要不應可都存在再不就是全刪,請superman自行偵酌吧!北聯前三志願的說法到我唸高中的時候(1994年) 都還存在,但五省中早在我媽唸高中(1965年)時就沒這種說法了!結果你居然會用五省中當主要條目,且五省中如你所說早在北市 變直轄市起就已不存在又有哪來的五省中,以北聯前三志願並不會不合宜,第一現在的前三志願是叫基北區前三志願與北聯前三志願不同! 第二基北區現在已無法定義出明確的前三志願僅第一志願是明確的,如文山區的人已開始不再以師大附中為第二志願改以政附為主 ,當該志願共主地位消失就已經屬不明確,但至今並未有任何基北區內並無特定區域的學生不選建中北一,因此事實上這也是為何這幾 年大家已把重點只放在建中北一女的原因,因為其它學校已無法單獨在整個基北區佔據單一志願序!因此北聯前三志願並不會造成誤解,反 而當大部份的人聽到這個詞所代表的就是北一中山景美建中附中成功六校的代詞,六省中是我以前聽部份同學的說法才寫進來,但既然你認 為六省中太少人用且有我自創的嫌疑,因此改以北聯前三志願並沒有什麼爭議,北聯前三志願的詞也並不會造成誤解因為這是大家長久以來 的共同認定,在維基內有一些條目本來就有一些以約定成俗的名詞出現,北聯前三志願幾乎是人人知道的,以此名詞反而可以讓小朋友簡單的知 道台北聯招的部份歷史,在維基裡面的名詞或統稱也未必需要符合現況,只需寫出存在事情的時間,況且在台灣仍有許多人認定北聯 前三志願是這六校,他們大多都未看過維基百科,但一提到北聯前三志願他們就能說出這六校,因此我不認為以此名為條目有任何爭議點, 相反的五省中之說連我媽那個時代的人都不知道,即使我媽比五省中年代只不過小將近十歲,但說五省中知道的人還比北聯前三志願少得多, 如果我不是成功校友或是我沒看過成功校史,我根本也不會知道五省中是什麼東西,我進成功前就知道北聯前三志願,且我同學們也大多如此 ,但基本上五省中連我的成功同學都沒這樣說過,我知道也是因為我是個會去把學校發下的東西都讀一遍的人罷了!所以沒必要以五省中為名! Sunlightman (留言) 2008年6月14日 (六) 18:36 (UTC)

標題的歷史穩定性

五省中一詞存在的時間雖短,但較具歷史的穩定性,至少在短暫的幾年期間內,穩定地存在。但北聯前三志願,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學校為前三志願,不具歷史的穩定性,故不宜以北聯前三志願作為標題。且「五省中」只是對過去歷史的描述,自從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五省中」已正式結束,故「五省中」僅為一種舊稱。Superman12345 (留言) 2008年06月16日, (8年5个月3日前), 17:36 (UTC+8)

我支持使用五省中的條目名,畢竟這比較像是個歷史名詞,而非志願排名一般,會隨著時代改變。但在同時我也認為兩位不該陷入女校部分的前三名之爭,因為對維基百科來說,排名不見得只有一個,而是根據定義的廣狹與不同立場者的認知,有些人認為附中與中山並列,有些人只看最低錄取分數作為絕對排名,有些人是直接把附中忽略把景美女中納入,各樣的觀點都有,我們不需在這裡判定『誰是前三名』,也不需去斷言這件事對於錄取的素質有啥影響,因為那不是百科該做的事,只需要將各種可能的看法納入即可。如果能看透這點,就會發現兩位的爭議其實很多餘。—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6月16日 (一) 10:16 (UTC)

反對以五省中為名

第一:此條目的創者為本人,當初以六省中為名,所強調的是長期以來台北六所主要的前段學校的概念,該名詞非本人所創,

    而是經過和部份人討論過後以該詞用之,北聯前三志願只是用以代表北一中山景美建中附中成功六校的名詞,其本身與
    現在所謂的基北區前三志願根本無關,主因在於目前中山與成功能否算為前三都已引起爭議,即使以五生中稱之也無歷
    史穩定性的意義。

第二:五省中僅存在於民國四十年代,是因為五省中聯合招生,但民國五十一年始有景美女中板橋高中復興高中的加入,並根據

    我所列文獻記載,該考試改為八省中聯招,也就是在民國五十一年起已將五省中名詞完全取消,何來歷史的穩定性,歷史本
    身穩定性並不存在,以民國九十四年基北區的排名按superman的定義,中山與成功分數低於政大附中,因此已有失去第三
    志願之資格的疑慮,因此亦不具歷史之穩定性!

第三:既然是所謂的北聯前三志願自然是以北聯時期為主,當時大部份的人也並未硬性規定因為附中收女生所以景美就不是前三志願的範圍,

    既然有此現象,沒有理由不以北聯前三志願為條目!

第四:本條目變為五省中已失去我當初定此條目本身的意義,我並沒有要強調日據時代這些男校女中,相反的我是指這六校的代稱,

    superman的編寫條目有很多部份都刻意想以景美女中現在錄取分數較低的理由來編輯所有教育相關條目,如優質高中的定義
    即是他自編的內容,後來他自行完全刪除主因只是我列出證據證明優質高中有教育部的定義而不是各縣市分數部份前段的公
    立高中都可稱之為優質高中,我不知道他編這些東西的目的是想否定景美女中在台灣高中教育史的價值或是為其它高中打廣告,
    但他所列的許多條目僅以可信度並不高的列表來證明!

總之,雖然維基讓許多人可編輯,但完全改變條目名稱的理由竟然是一個網友認定找不到出處就可以改變整個條目的本質,這讓我對繁體維基中文板 相當失望,為何我需要另編北聯前三志願的條目而不是讓北聯前三志願直接含括台北五省中呢?況且我必需明說按當年官方的正確說法是叫台北五省中 而不是北市五省中,原因是當時北市是不能主管這五省中的所以當然不會叫五省中,況且五省中早在民國五十年代就走入歷史,哪來穩定性的說法!既然 大家並不尊重我這個原作者的寫作我應該也有權利選擇讓此條目消失,要另編五省中的人請自便,我之所以用詞如此強硬是因為我覺得我非常的不被尊重 ,這個條目是我創建的(六省中),但superman在做大翻修時都沒寫過討論頁去詳述理由而且自以為是的去定義了五省中並還特別強調不是排擠,所實話 當他說不是時就表示是排擠,真是自打嘴巴!本來我還沒想到,但到我看到他所編的其它條目及寫那句話之後我才想到他其實只是想貶抑特定學校,也看不 出客觀性,更缺乏對這些學校從過去到現在整個發展的了解,基本上北聯前三志願也只是歷史名詞,現在哪裡還有北聯呢?所以當然是歷史名詞,況且之前 的條目內容也都已列出現代的說明,我實在不知道這個五省中有何意義,這個名詞甚至在那個時期也很少被大家拿來使用,無法囊括所有台北早期男校女校 的發展史,寫法更是奇怪!感覺只是為了鞏固這五個學校高高在上的感覺,即使我自己是成功校友我也不認為這是好的寫法!Sunlightman (留言) 2008年6月17日 (二) 04:31 (UTC)

五省中的組成

我移除性別分類,雖然我對於目前的版面仍無法接受,但對於我當時的分類我有權修正,當時我是以三男校及三女中模式分類,但若是五省中則無此必要,師大附中原本在五省中時期並非男校,據附中歷史記載附中是在景美創校前兩年才停招女生,因此當時並非男校,因此移除原分類模式;另外,我依然認為五省中僅能說明民國四十三年到五十年左右的時期,據許多長輩所知他們鮮少以五省中稱之,原因是此來源僅是一個考試委員會的名稱。另外我還是不認為任意更改標題是尊重原作者的行為,在此討論區內並未在改之前有討論過,反而在歷史記錄中有人以認定我杜傳的說法來質疑我而改之,但他自己卻以非官方說法編輯了明星高中和優質高中,甚至之前對優質高中的定義竟採取否定官方說法的態度來編輯,這又何來尊重之說,以在網路上找不到就認定他人杜傳且未經討論移動題目,這部份我無法接受,另外,我認為有人未經我的同意私查我的個人身份,這部份有侵犯隱私的可能性(詳見本條目的歷史的編輯摘要部份),如果有人以管理網路之權或透過關係去查個人身份且公布於網路之上,而進一步造成我有任何隱私被侵犯,我也將保留法律追溯權,醜話先說在前頭,我沒有理由因為編輯條目有爭議而造成我的個人隱私曝光。Sunlightman (留言) 2008年6月18日 (三) 03:54 (UTC)

建議

  • 1.關於志願序的問題:由於選校多元化的影響,志願序的選擇是很「個人化」的,不是絕對的。畢竟所謂的「志願」是指個人心目中的志願,因此才需要「選填志願」。就像以大學的第二類組來說,目前最低錄取分數最高分是台大電機,但這並不代表只有台大電機是第一志願,也有人把台大物理或台大材料填為第一志願。又如:景美女中雖為96年登記分發基北區女生組第11高分,但我反對把景美女中說成「第11志願」,因為雖然有人把景美女中填為第10、11志願,但也有人把景美女中填為第3、4志願,換言之,可能第三到第十一志願都有,所以我們既不能說景美女中為第11志願,也不能說景美女中是第三志願。而為了避免爭議,建議以「前11志願」、「第11高分」、「前段高中」的名詞來描述景美女中,較不具爭議。Superman12345 (留言) 2008年06月18日, (8年5个月1日前), 21:13 (UTC+8)
  • 2.肯定景美女中維持了1962~1982年共20年的北聯前期的前三志願。之後變成前四志願、前五志願,後來最低錄取分數被大同超越,成為前六志願。(請注意,我用的是「前」六志願,而非「第」六志願,即是表示即使到了北聯的最後一年還是可能有人會以第三、第四、第五志願填選景美女中。),所以建議用「前四志願」、「前五志願」、「前六志願」來描述北聯後期的景美女中志願序。Superman12345 (留言) 2008年06月18日, (8年5个月1日前), 21:42 (UTC+8)
不是很贊成這樣的作法,景美女中在進入90年代之前,除了師大附中少數幾個女生班的影響之外,都一直很穩定的是北聯的第三志願(此處當然是忽略師大附中或把師大附中與中山並列後的算法),因此我們該做的是明確的說在哪個年代之前該校是前三志願,並在後面補充由於近年來台北的公立學校增加各校之間的升學率越來越接近,與景美女中因為地理位置較偏遠之故,排行逐年下降的現況,但「前四志願」、「前五志願」、「前六志願」這般的敘述方式或多或少有原創研究之嫌,不是很恰當。還有,考生心目中的志願排行根本不是重點,唯一值得參考的是官方的最低錄取分數排名,因為那是唯一有明確統計的排名,畢竟您也不能保證沒有人把建中填為最後一個志願,但怎可因為有人這樣想,就說建中是最後志願?
簡而言之,有時面對有爭議或定義模糊的情況,最好的敘述方式就是將背景講清楚,但保持定義的彈性。BTW,我並不反對條目名依照Sunlightman的意願改成『北聯前三志願』,但要求一定要先經過討論有共識後再為之,還有,內文敘述要配合修正,以免讀者看到之後一頭霧水。—泅水大象 訐譙☎ 2008年6月19日 (四) 02:21 (UTC)

建議改回北市六省中之原名

北市六省中確實有如此稱呼。參考資料已附註。強烈建議本條目改名為「北市六省中」以符合實際狀況。114.25.3.189留言2014年1月14日 (二) 18:28 (UTC)

參考資料已附註在條目正文中。114.25.3.189留言2014年1月14日 (二) 18:33 (UTC)

(-)反对:所謂的參考資料(如下列)全是些人人可以編寫具有協作或個人網頁性質、根據維基百科政策不可作為考靠參考來源的內容:

所謂的五省中之稱是因為曾存在過一個名叫「五省中聯合招生考試」、由政府舉辦的大型考試所以具有可靠參考來源,所以對於認為應該用「六省中」之名稱呼之的用戶,也請提出合乎維基參考來源規定的資料來佐證,否則是不適合貿然移動條目的。--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3月18日 (二) 02:56 (UTC)

既然有部分人士以個人blog或Yahoo knowledge等方式使用北市六省中一詞,故應視為人們語言使用時實際有效之語詞,應加以尊重。 五省中的概念可以包含在六省中之內,所以用六省中為名,可以兼顧六省中與五省中的兩個概念,為兼容並蓄的作法,比較穩妥。Superman留言2014年3月18日 (二) 18:39 (UTC)

此為原創研究行為。如果依照此邏輯,我只需要去建一個個人blog或是在奇摩知識上胡謅一篇關於「北市七省中」的文章,同樣可以「因為部分人士有在使用,故應視為人們語言使用時實際有效之語詞」的理由拿來當參考來源?在沒有完成討論並提出符合可靠參考來源的前提下,不該貿然移動條目與添加不適當的敘述概念。--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3月18日 (二) 19:29 (UTC)

北市六省中的說法已出現在重要的教育學術期刊當中

北市六省中的說法已出現在重要的教育學術期刊當中,是有根據的。請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1卷,頁4-7。 論文題目:優質高中高職的概念與爭議 作者:林永豐教授(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國立中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文中內容說到"傳統有所謂「北市六省中」、「八大省工」等,或各縣市的「一中」或「一女中」等均屬於大眾觀念中的明星學校。"文中清楚提到「北市六省中」這個概念,這是有充分學術根據的說法。故請採用「北市六省中」一詞為條目標題。 論文來源:http://www.ater.url.tw/%E6%95%99%E8%A9%95%E6%9C%88%E5%88%8A/%E8%87%BA%E8%A9%95%E6%9C%88%E5%88%8A%E7%AC%AC%E4%B8%80%E5%8D%B7%E7%AC%AC%E5%8D%81%E6%9C%9F%E7%B6%B2%E8%B7%AF%E5%85%AC%E5%91%8A%E7%89%88/%E5%84%AA%E8%B3%AA%E9%AB%98%E4%B8%AD%E9%AB%98%E8%81%B7%E7%9A%84%E6%A6%82%E5%BF%B5%E8%88%87%E7%88%AD%E8%AD%B0.pdf Superman留言2014年3月22日 (六) 19:37 (UTC)

建議改名:“北市五省中”→“北市六省中”

北市五省中” → “北市六省中”:北市六省中的說法已出現在重要的教育學術期刊當中,是有根據的。請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1卷,頁4-7。 論文題目:優質高中高職的概念與爭議 作者:林永豐教授(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國立中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文中內容說到"傳統有所謂「北市六省中」、「八大省工」等,或各縣市的「一中」或「一女中」等均屬於大眾觀念中的明星學校。"文中清楚提到「北市六省中」這個概念,這是有充分學術根據的說法。故請採用「北市六省中」一詞為條目標題。 論文來源:http://www.ater.url.tw/%E6%95%99%E8%A9%95%E6%9C%88%E5%88%8A/%E8%87%BA%E8%A9%95%E6%9C%88%E5%88%8A%E7%AC%AC%E4%B8%80%E5%8D%B7%E7%AC%AC%E5%8D%81%E6%9C%9F%E7%B6%B2%E8%B7%AF%E5%85%AC%E5%91%8A%E7%89%88/%E5%84%AA%E8%B3%AA%E9%AB%98%E4%B8%AD%E9%AB%98%E8%81%B7%E7%9A%84%E6%A6%82%E5%BF%B5%E8%88%87%E7%88%AD%E8%AD%B0.pdf Superman留言2014年4月1日 (二) 13:53 (UTC)

(-)反对:有找到文獻,足以證明「北市六省中」是有可靠來源、實際存在的稱呼方式,可以寫入條目中,但這並未因此表示「六省中」就是比「五省中」更適合的條目命名。我實際用Google搜查之後發現除了上述這篇論文外,所有提及「六省中」之用法的全都是個人網頁、部落格、論壇之類的頁面,但如果搜尋「五省中」,隨便就是一堆具有政府機關或學校官方網站地位的網頁(例如武陵高中校史中和國中的校方報告在《教師天地》中發表的小論文秀峰高中校史師大附中的校務發展計畫,族繁不及備載)。基於維基百科應以較廣為使用的命名為主,其他命名為輔的命名原則,本條目並不適合移動到「六省中」之名底下。但是透過適當的文章敘述方式讓兩種稱呼在內文中具有大體平等的曝光地位,倒是不反對。--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4月1日 (二) 15:44 (UTC)

(+)支持:「北市六省中」這五個字實際存在於教育學術期刊中。反之「北市五省中」未見於任何教育學術期刊中。 所以「北市六省中」已為教育學術界所使用之概念,而「北市五省中」則無。 且五省中的成員已涵蓋在六省中當中。故應以兼容並蓄的原則,以「北市六省中」為適宜。 至於「五省中」的概念,可於內文做說明即可。 既然已經找到「北市六省中」之教育學術期刊之論文,即應該接受以此為題才是。否則會令人有刻意排除景美女中之嫌,甚為不妥。Superman留言2014年4月1日 (二) 19:23 (UTC)

(+)支持:世界上存在「八大工業國組織」與「七大工業國組織」這兩個概念。但卻以「八大工業國組織」為維基百科的條目。為什麼呢?

1.因為8這個數目可以包含7,但7卻不能包含8。 2.「八大工業國組織」是在「七大工業國組織」之後 才出現的。以後者為準。 同理,「北市六省中」的成員可以涵蓋「北市五省中」,但「北市五省中」的成員卻無法涵蓋「北市六省中」。 且「北市六省中」是在「北市五省中」之後才出現的。

故應援引「八大工業國組織」為例,以「北市六省中」為條目標題,感謝大家。114.25.5.37留言2014年4月1日 (二) 19:49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须在本討論發起時已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無論是G7或是G8都是國際組織的正式名稱,所以還算可以相提並論(雖然俄羅斯已經被踢出去,又變回G7了),相比之下「五省中」是曾正式存在教育組織、法規上的正式用名,但「六省中」卻只是流傳在民間的俗名,兩個名稱一開始就不是對等的地位,自然沒有啥後者前者的比較基礎。另外,那個所謂六省中的的論文參考來源根本就不是啥教育學術期刊論文,「臺灣教育評論月刊」基本上只是一個民間學會的會刊而已,所以那只是刊登在會刊上的一份投稿,沒經過考核或評鑑並不是正式的論文,雖然可以當作可靠來源但也別把它捧得那麼偉大。若要說的話我上面列出的《教師天地》中的文章不也是類似的投稿嗎?那本刊物背後的發行單位是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是個教育部下屬的官方單位。就算一文抵一文,我還有一堆來自各學校或教育單位官方網頁的使用範例可以提供,但請問有第二篇「六省中」的官方文獻可供參考嗎?如果一個用名竟然連第二篇官方引用的記錄都找不到,那還能算是「最常用」的稱呼嗎?--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4月2日 (三) 03:14 (UTC)

百科全書條目選擇的準確性原則:先不要去預設立場。依照本文的內容來看,內容主要涵蓋建國中學、師大附中、成功高中、北一女中、中山女高、景美女中。這樣的話到底用「北市六省中」或「北市五省中」哪個比較適合當標題呢?摸摸自己的良心吧。明顯的是「北市六省中」才能恰如其分的指涉到這六所學校,故應以「北市六省中」為條目標題。 這是依照百科全書條目選擇的準確性原則[1] 114.25.5.37留言2014年4月2日 (三) 12:01 (UTC)

意思是您建議我們應該把關於景美女中的敘述自此條目中刪除,或只保留在相關資訊的段落而不列於主文中,以確保條目名稱跟內文的相符嗎?--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4月2日 (三) 14:00 (UTC)

到底是內文要配合條目名稱還是條目名稱要配合內文? 本條目自從2006年12月20日由Sunlightman創建以來(其創建條目名稱為"北市六省中"), 景美女中就已經維持了7年多的內容。要更改當然是應該改回"北市六省中"而不是 刪除景美女中的敘述。你不應該有“削足適履”的想法。這種想法令人感到遺憾。114.25.5.37留言2014年4月3日 (四) 15:52 (UTC)

再這樣各自堅持下去也不會有結果,我建議一個折衷方案,把條目標題改為「北市六省中/五省中」,這樣應該皆大歡喜了吧,畢竟把六省中及五省中的概念都在條目標題中表現出來。這已經是最大的讓步了,請斟酌。 感謝!114.25.5.37留言2014年4月3日 (四) 15:38 (UTC)

「北市六省中/五省中」這種條目名不符合命名原則,完全不適合使用。條目的命名方式有其一定的原則,不是為了折衷讓大家皆大歡喜。Sunlightman是創建此條目的用戶,但創建條目當時他只是個編輯經驗不到50次的新人,不見得瞭解維基百科的命名原則與內容編寫規範,何況創立條目的人並不因此擁有此條目、得以控制條目的行文方向。他可以把條目寫成六校平行的方式,我也可以輕易地改寫成五校平行,景美女中作為額外補充資訊的狀態,所以「目前的內文是這樣寫」並不是決定條目命名的一個絕對條件,因為維基百科的內文是可以隨時改寫的。
我之所以主張五省中之名優先於六省中,是因為它是一個在文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正式用名,而六省中是一個找不太到正式文獻佐證的民間俗稱,所以根據中文維基的命名原則建議應以前者為主,後者為輔,這只是我對中文維基命名政策的支持,並不是對這些學校的重要與否有啥意見。對於政策的貫徹,我並不需要閣下給我什麼讓步,你們其實只需要找到更多使用「六省中」這稱呼方式、符合可靠參考來源要求的範例就行,扯遠到一堆啥個人良心、讓步堅持之類對人不對事的議題,根本就走錯方向了。--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4月4日 (五) 06:28 (UTC)

六省中至少能找到教育專業學術期刊論文為證,五省中在教育專業學術期刊上面出現的篇數是"0" 再者, 你去看看英文維基百科吧。同時有G7與G8的條目。 既然無法取得共識,那就各自獨立好嗎? 不要有五省中吃掉六省中,或六省中吃掉五省中的問題。 G7與G8一定有一個使用頻率較高 但是卻能兩者各自獨立為條目。 所以建議您可以把"北市五省中"獨立出去自成條目,以尊重原作者Sunlightman有教育學術論文根據的"北市六省中"之原條目,謝謝! 您不應該歧視一位編輯經驗較少的新人, 我們也都曾經是新人, 不應該彼此互相歧視。 再者,既然已經找到支持"北市六省中"的教育專業學術期刊為證, 就不能說Sunlightman創立"北市六省中"此條目無根據。 既然有根據,就應該繼續讓原條目"北市六省中"存在才對。 我建議一個妥協辦法, 就是請您獨立創設"北市五省中"條目。 本條目改回原創者Sunlightman創立"北市六省中"之條目。感謝!Superman留言2014年4月5日 (六) 05:48 (UTC)

幾個重點:
  • 經查證,「臺灣教育評論月刊」只是一個民間學術社團的會刊,不是您所謂的「教育專業學術期刊」,文章本身是一篇投稿而非論文,所以「六省中」之稱不只在專業教育期刊論文中的出現次數是零,連公家文件中的使用紀錄也查不到。
  • 建條目的人並非因此擁有條目,條目的內容涵蓋範圍與名稱還是應該以中文維基的命名政策為準。
  • 縱使在英文版,G7與G8兩條目也正在進行條目合併檢討,可見多數人還是認為這樣的條目分列方式是不適當的,而且G7與G8是兩個曾同時運作的組織,俄羅斯加入成為G8後,西方國家的G7還是有持續地在獨立集會,但是五省中與六省中並不是同時存在且地位對等的稱呼,五省中是在正式法規與組織上存在的歷史名詞,而六省中只是一般民間使用過的俗名而已。畢竟所謂六省中也不過是五省中加上景美女中而已,除了涵蓋範圍定義的些微差別外相關歷史內容根本一模一樣,沒有獨立成兩條的空間。
  • 為何您東扯西扯一堆,就是不肯提出第二個使用「六省中」的可靠參考來源來佐證其更適合中文維基的條目命名原則?是您故意不做到還是做不到?--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4月5日 (六) 08:42 (UTC)
  • 1.以下言論是您當初跟Ellery提出的。

「想商請Ellery兄協助暫時將條目保護住並恢復成移動前的狀態,要求參與用戶在能具體提供可靠參考來源之後再行動作。具體的討論請參考這裡:Talk:北市六省中#建議改回北市六省中之原名,姑且不管哪個條目名較為適當,要求移動條目的用戶秉持的文獻來源全都是些個人部落格或奇摩知識之類、被我們列入不可靠參考來源的網頁,竊以為如果放任這樣的資料引用方式是極為不妥的,因此特別請求你的幫忙。先說聲謝謝了!」 您說到「要求參與用戶在能具體提供可靠參考來源之後再行動作」 結果我已具體提供可靠的參考來源,結果您出爾反爾,反悔了。這樣豈有信義可言? 再者您又提出「要求移動條目的用戶秉持的文獻來源全都是些個人部落格或奇摩知識之類、被我們列入不可靠參考來源的網頁,竊以為如果放任這樣的資料引用方式是極為不妥的」 結果我已提供教育期刊論文的資料,您卻出爾反爾。 您必須承認目前我所提供的資料已經不符合您跟Ellery所提出的內容, 既然如此,就應該從善如流才對。 再者,我現在反對「北市六省中」併吞「北市五省中」, 也反對「北市五省中」併吞「北市六省中」。 而您卻繼續堅持用「北市五省中」來對「北市六省中」的概念進行強制的併吞。 是非常專制的編輯暴力的做法,令人無法茍同。

  • 2.在英文版,G7與G8兩條目所進行的條目合併討論,討論結果就是目前仍維持G7與G8分立的方式。

故同理,北市六省中與北市五省中兩個概念也應該分列條目才對,不應強行合併。

  • 3.「北市五省中」的概念,根本無法針對目前大學中存在的建北校友會、附中山校友會、成景校友會

進行如實的描述及呈現出六校聯誼校友會的存在事實,而較能從「北市六省中」的概念中體現出來。 所以「北市六省中」有其概念的專屬性。

  • 4.經查證,「臺灣教育評論月刊」是一個教育學術期刊,至於其專業性高低則見仁見智,這也不是維基百科討論的範圍。

再者此論文的作者林永豐教授當時為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國立中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為教育專業學者,故不能與一般無教育專業背景的社會人士投書等量齊觀,應予以一定的尊重才對。Superman留言2014年4月6日 (日) 11:52 (UTC)

原創研究的條目名

經查用戶Superman12345所移動到的條目名「台北六省中」並無實際使用記錄,疑為原創研究用名,因此移回原條目名。特此註記。--泅水大象訐譙☎ 2015年7月30日 (四) 04:13 (UTC)

六省中為學術期刊所使用的正確用法

「六省中」實際存在於教育學術期刊中,並非原創研究用名,已為教育學術界所使用之概念。 且五省中的成員已涵蓋在六省中當中。故應以兼容並蓄的原則,以「六省中」為適宜。 至於「五省中」的概念,可於內文做說明即可。 既然已經找到「六省中」之教育學術期刊之論文,即應該接受以此為題才是。否則會令人有刻意排除景美女中之嫌,甚為不妥。Superman留言) 2015年7月30日 (四) 18:49 (UTC) 台中原本也只有三省中(中一中、中女中、中二中),後來文華高中1989年成立之後成為台中四省中。同理台北原本的五省中加入了景美女中後成為六省中,合情合理。Superman留言2015年7月30日 (四) 18:51 (UTC)

請注意您提供的參考文獻中所使用的稱呼方式是「北市六省中」,但您移動的條目是「台北六省中」,搜尋了網路完全找不到台北六省中這用法因此判定您的移動屬於原創研究。說穿了「六省中」這用法也不過是在一篇學會刊物中被提及而已,與實際上有跨校考務、學務組織及新聞媒體背書的「五省中」這用法相比,廣用程度還是差了很多,如果您認為六省中算是常用稱呼方式,請多找幾篇可靠參考來源來佐證,別老是抱著同一篇文獻。但撇開五省中還是六省中的爭議不談,您移動的條目名「台北六省中」100%是原創研究,這才是我把條目移回的真正原因。--泅水大象訐譙☎ 2015年7月31日 (五) 03:00 (UTC)

「台北六省中」不是原創研究,因為網路上有數筆「台北六省中」的用法,舉例如下: http://www.student.tw/forum84/thread98335.html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_ylt=A8tUwYsGGbtVFwgAxS1r1gt.;_ylu=X3oDMTEzcHF0Zm10BGNvbG8DdHcxBHBvcwMxBHZ0aWQDVFdDMDgxXzEEc2VjA3Nj?qid=1008042907203 https://www.facebook.com/caobeiNSYSU/posts/1595286497406425 這些網頁都明確提到「台北六省中」。原本我也覺得「北市六省中」與「台北六省中」皆可做為條目。不過由於經查明後發現,在台中與台南方面, 維基百科用了「台中四省中」與「台南四省中」作為條目,而非「中市四省中」與「南市四省中」。因此為了維基百科條目用法的一致性與對稱性, 我認為用「台北六省中」比「北市六省中」更為適當。建議移動條目為「台北六省中」,謝謝您!Superman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06:52 (UTC)

您舉的參考來源全都是一些網路論壇或個人社群網頁之類,被維基百科排除在可靠參考來源之外的網頁類型,但相對的使用「北市五省中」這用法的卻都是包括學校官方校史頁面、新聞剪報之類符合可靠參考來源定義的類型,因此兩邊的文獻佐證不可相提並論。至於啥條目用法的一致性與對稱性這是閣下您自己發明的吧?據我所知中文維基是以「最廣為使用」作為優先的命名原則,違背這原則的就算是整齊劃一也是不合格的命名方式。--泅水大象訐譙☎ 2015年7月31日 (五) 08:52 (UTC)

那請問閣下,「台中四省中」與「台南四省中」為何不比照改為「中市四省中」與「南市四省中」呢?Superman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20:03 (UTC)

「北市五省中」的稱呼常用並不表示「中市四省中」「南市四省中」的稱呼方式常用,閣下的邏輯顛三倒四不知所云。--泅水大象訐譙☎ 2015年8月1日 (六) 10:36 (UTC)
返回到“北市六省中/存檔”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