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英国广播公司相关争议
为什么没有性侵丑闻的内容呢?
编辑连隆乳、对女王失礼都有了,为什么沸沸扬扬的BBC性侵丑闻反而没有呢? 代码之诗(留言) 2013年11月9日 (六) 16:21 (UTC)
报导中国新闻的争议
编辑报导中国新闻的争议章节问题一堆,WP:WEASEL WP:PRIMARY WP:UNDUE,见diffs: [1] [2] [3] [4] Normchou(留言) 2021年3月6日 (六) 19:17 (UTC)
- 请阁下具体说明该段落在非按阁下意愿编辑情况下如何WP:WEASEL WP:PRIMARY WP:UNDUE,谢谢。另请阁下注意WP:WEASEL是英语维基百科的格式指引,但是中文维基百科尚无采纳共识,谢谢。--MINQI(留言) 2021年3月6日 (六) 19:48 (UTC)
- 请求说明如何误导性,阁下所列出内容在下认为是误导性、阁下个人意见、毫无共识或建设性,并且阁下是无讨论的删除有来源内容。“假定善意并不表示用户不可以讨论和批评其他用户的行为,不过在评论时不应假定对方是怀有恶意这样做,除非有明显证据支持。”,请问在下如何casting aspersions?请问阁下是否坚持自己的编辑、多次多条目不经讨论直接删除有来源内容、修改主语至特定对象而无视对象外同样有持此观点者?在下称此类行为为固执己见、又不经讨论直接删除、NPOV、编辑战有何不当?阁下所做作为涉及到WP:AGFWP:CIVIL和WP:NPA,希望你能自我反省,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另外请阁下注意这里是中文维基不是英维,请将单词以中文写出,在下看得懂不代表其他编者懂或不会误会。谢谢--MINQI(留言) 2021年3月6日 (六) 20:25 (UTC)
- 1. 这个回退[5]你说
修正笔误
,实际却在违反WP:PRIMARY对第一手来源描述的要求。 - 2. 这个回退[6]你说
来源不是用来删除的,是用来证明编辑的
,但你所添加的内容与“删除来源”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多加了一句WP:UNDUE的引用。 - 3. 这个回退[7]你添加的依然是中国官媒的报道和POV,却不加任何文内attribution,直接变成某个不明群体的一般化POV,然后反咬我一口,说我是
某位固执己见编者的NPOV(原文如此)编辑
。--Normchou(留言) 2021年3月6日 (六) 20:54 (UTC)
- 1. 这个回退[5]你说
- 请求说明如何误导性,阁下所列出内容在下认为是误导性、阁下个人意见、毫无共识或建设性,并且阁下是无讨论的删除有来源内容。“假定善意并不表示用户不可以讨论和批评其他用户的行为,不过在评论时不应假定对方是怀有恶意这样做,除非有明显证据支持。”,请问在下如何casting aspersions?请问阁下是否坚持自己的编辑、多次多条目不经讨论直接删除有来源内容、修改主语至特定对象而无视对象外同样有持此观点者?在下称此类行为为固执己见、又不经讨论直接删除、NPOV、编辑战有何不当?阁下所做作为涉及到WP:AGFWP:CIVIL和WP:NPA,希望你能自我反省,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另外请阁下注意这里是中文维基不是英维,请将单词以中文写出,在下看得懂不代表其他编者懂或不会误会。谢谢--MINQI(留言) 2021年3月6日 (六) 20:25 (UTC)
- 请问在下如何违反WP:PRIMARY对第一手来源描述的要求?“第一手来源是非常接近于事件本身的来源。例如......视频和电视节目”在下列出的两个视频均为原视频在下只是不会添加时间段所以未说明几分几秒。
- 添加的内容与“删除来源”没有任何关系?该视频就是所说的讽刺视频,是否需要更多来源证明?在下未多余添加公众号的文字解说。完全不清楚阁下“不合理比重”意为什么。
- 根本不看来源原文,请阁下看了来源原文再来可否?公众号、普通用户微博维基认可吗?什么中国大陆媒体在阁下眼中不是中国官媒?再说了官媒报道就能把报道中的民声给抹了?VOA、RFA、RFI报道时候怎么不说是官媒却以受访者口吻?而且我告诉阁下,BBC有偏见之说在2020年前就有(参见1978年的《统理BBC》(《 A Seamless Robe》)P129、《我们能相信BBC吗?》)--MINQI(留言) 2021年3月6日 (六) 21:53 (UTC)
- 第一处编辑是引用的涉事方采访记者自己在执法记录仪前面说的,这不是其他人的评论。详见引用的几篇文章。--ClayM300(留言讨论🧐) 2021年3月7日 (日) 04:05 (UTC)
- 不少西方国家都在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抢走很多白银发展起来的,今天中国不再给他们钱了反而自己站起来了,于是进行反华报道试图螳臂当车。从这一点上看,这些西方媒体涉华报导属于单一来源,因为都具有从中国抢钱富起来,今天阻止中国富起来的单一性质,应减少不合理的比重。中国媒体代表最广泛的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利益,应大幅扩充才对。--維基小霸王(留言) 2021年3月13日 (六) 02:27 (UTC)
- 最恬不知耻的是,美国就是部分英国人靠对中国人近亲印第安人种族灭绝建的国,印第安人的数量从100%下降到1%,今天却跑来污蔑东方印第安人自己建起来的国家种族灭绝,太他妈不要脸了!!!!--維基小霸王(留言) 2021年3月13日 (六) 02:31 (UTC)
本章节存在大量常识性错误,和单方面引用中国官媒的偏颇叙述。例如,上一版本称“BBC在2月份因违反中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落地管理办法》等条例被当局禁止落地的情况下仍旧进入现场参加了对灾区的报道”,即是编订者的常识错误。BBC被禁止落地,是指该电视频道禁止通过卫星在中国的三星级酒店及涉外场所电视播出,中国并未驱逐BBC记者,也未吊销BBC在中国国内的采访执照。──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JimmyC2020(討論|貢獻)於2021年8月6日 (五) 05:28 (UTC)加入。
另一案例是上一版本大量引述中国媒体报道说BBC在报道中国和德国洪水时“双标”,并指报道德国洪水时并未提供批评意见,但实际上BBC在多篇报道(例如: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7890650) 即对德国官员的渎职进行了批评。
第三例,上一版本第四段引述中国媒体的说法,指控BBC将“反恐演习”画面当做防疫画面,但实际上,根据当地公安官方公布的原始画面(https://www.douyin.com/video/6889323971666349326) 这的确是针对防疫人员的措施,且全文并未提及任何“演习”字样。
第四例,上一版本在最后的河南暴雨段落引述“观察者网”,称“消防官兵马上赶到地铁站,并未延缓救援”,这一叙述与多家中国媒体的后续报道相反,据多篇中国媒体报道,事发后三天仍有寻找家属者来到地铁站呼吁地铁方进行搜救,并在第四天才再次发现多具遗体,当局也因此调高了地铁进水事件的死亡人数。
该章节虽然看似有引用观点,但完全是单方面引用中国信誉度不高的民族主义媒体漏洞百出的报道,且未经任何查证。维基百科不应作为这些不可靠声音的传声筒。
你好,我看到你在BBC有关对华报道争议页面的留言,我不知道该板块是否全部或部分由你编纂,但实在难以苟同你将过多的个人情绪代入文本编写当中。尤其是在观点之外,内容还存在大量常识性错误,和单方面引用中国官媒的偏颇叙述。 我看到你肯定了我刚提出的第一例,拒绝了第二例,谢谢你的阅读。但你回复我的第三例,我不知道是因为字数限制还是其他问题,我没有看到你提供相关缘由。我在此再列一下,相信你是讲道理之人,希望理性商讨。 第三例,是有关该页面中,引述中国官媒指控BBC将“反恐演习”画面当做防疫画面,但实际上,根据当地公安官方公布的原始画面(https://www.douyin.com/video/6889323971666349326 ) 这的确是针对防疫人员的措施(上面写有明确的“体温异常”,这是针对反恐吗?),且全文并未提及任何“演习”字样。我不知道这点我错在何处?
因字数限制,上面没有列出第四例,即有关河南暴雨的报道。上一版本在最后的河南暴雨段落引述“观察者网”,称“消防官兵马上赶到地铁站,并未延缓救援”,这一叙述与多家中国媒体的后续报道相反,据多篇中国媒体报道,事发后三天仍有寻找家属者来到地铁站呼吁地铁方进行搜救,并在第四天才再次发现多具遗体,当局也因此调高了地铁进水事件的死亡人数。
该章节虽然看似有引用它方观点,但完全是单方面引用中国信誉度不高的民族主义媒体漏洞百出的报道,且未经任何查证。维基百科不应作为这些不可靠声音的传声筒。
在这里我并不是情绪化地偏向BBC一方,但在很多问题上的确有迹可循。同样再拿近日的河南洪水为例,中国外交部谴责BBC的声明中,指责BBC无视中国的正面救援,但事实是,BBC的英文版和中文版都大篇幅报道了消防官兵和民间进行救援的正面新闻。例如:救援人员抢救婴儿的报道(英文)、民众团结起来互帮互助(英文)、BBC在视频报道中赞扬救援人员英勇(中文)、河南遇险女子被众人救援感动网友(中文),也就是说,在我仅仅随意地、不完全地搜索中,就有至少四条以上的正面报道,而负面,算上那个记者质疑地铁的(注意,这个记者也只是质疑地铁的伤亡,从头到尾也没有质疑政府)、以及BBC中文版那条质疑郑州排队问题的,也只有两条。为何更多的正面报道或中性报道却视而不见呢?其次,河南洪灾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现在中国官方已经成立调查组,相当于已经默认其中会有一些问题,中国多家国内媒体也呼吁追责,尤其是地铁在六点进水,六点半还在运行,并且有尸体时隔四天才被发现等细节陆续浮出。我不知道中国官方说BBC造谣,到底是造什么谣?甚至和自己的口径都不符。在这点上,你觉得现在的词条公正吗?
再举一个明显的例子,今年年初,中国官方和官方媒体曾指控BBC使用“阴间滤镜”报导武汉,但在BBC原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首先BBC的原片名是《重返湖北村镇》,但被内地媒体故意混淆,把BBC标题的湖北农村篡改为武汉,然后引导大家怪BBC把城市拍的村。 其次,《环球时报》用来当封面图的画面,明明是BBC因为要体现重走去年路,和去年的死气沉沉进行对比,从而短暂用这些去年的褐色镜头来表示回忆,只有几秒钟,后面就变成彩色,但右上角的时间却刻意被中国媒体无视。所以,请问扪心自问,到底是谁在撒谎呢?BBC关于湖北的这部片子从头到尾又有哪句话批判了政府呢?
最后,脱离这些案例本身,宏观来说,我不认为维基百科作为中立的百科全书,应当明显偏颇一方。BBC作为西方极具批判性的媒体,在报道任何国家的新闻上都是负面居多。仅2021年以来,BBC就报道揭露了美国一系列人权丑闻,包括强制移民进行手术、性侵,他们拍摄的纪录片《54天:美国和疫情》更深入揭露了美国在疫情当中的瞒报和失职。2020年10月,BBC揭露了日本核废水可能污染人类DNA的新闻,比中国媒体还早。此外,澳大利亚军队在阿富汗的屠杀,还有加拿大原住民尸体在学校被发现、印度血腥镇压克什米尔人权等等,BBC都是最早一批报道的媒体。在1980年代英国和阿根廷马岛战争中,BBC顶着撒切尔政府威胁严惩的压力,照样披露了战争内情。举个最近的例子,最近日本在举办奥运会,但BBC的报道同样大规模聚焦场外抗议,以及一些因奥运而无家可归的人的丑闻,在西方,媒体本身即是批判和找茬的工具,望你思考,谢谢
@JimmyC2020:第二例,是德国民众与反对党批评,并非BBC评论;第三个你看下视频,那个来源是我发的,完整视频我不知道怎么写几分几秒;“消防官兵马上赶到地铁站,并未延缓救援”和事发后三天仍有寻找家属者来到地铁站呼吁地铁方进行搜救并不冲突,即及时救援后遇险情撤退再继续搜救是程序,这是保护救援人员生命的措施;《重返湖北村镇》和阴间滤镜也不冲突,因为拍摄的地方是武汉,甚至有网友找到具体位置。阴间滤镜,还有这个例子[8],这是老外博主自己说的;BBC关于湖北的这部片子从头到尾又有哪句话批判了政府,我目前回忆不了,我没记错的话是在那阴阳怪气还被采访的民众怼了;你所说的内容并不能证明BBC对中国的报道没有偏颇,“在西方,媒体本身即是批判和找茬的工具”并不等于“在西方,媒体是造谣抹黑中国工具”。--MINQI(留言) 2021年8月6日 (五) 16:36 (UTC)
@MINQI:你好,谢谢回复。但抱歉我并没有被完全说服。现在主要集中于两个case,先说第一个,即反恐演练视频。我看到你贴出来的视频,但问题在于,该视频并未显示上传者,无法确定上传者本身和官方的关系,也无法确定该视频和我贴出来的抖音视频的先后顺序。相比之下,抖音视频是由当地警方的官方抖音账号发出,显然更具备说服力。第二,退一步,你的视频的确展现了“反恐演习”的字样,但明显针对的仍然是前文所述的“高温闯关者”,本质上还是防疫,只不过习惯性地将其归结为反恐这一类。在这一点上,明显更像是防疫,而非真正针对恐怖分子。第三,如果要证明BBC造谣,必须证明的一点是BBC看到过这个完整版的视频,并且同样是官方发出的,但故意选择视而不见。但目前我并未看到目前有官方账号发布的完整版视频,无法证明这一点。第四,最重要的一部分,即BBC记者在影片中到底说了什么,你可以去查阅原片,他当时的大意是中国处理疫情当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有西方学不来的一面,比如如何在自由人权与严厉的疫情管控之间取得平衡。换句话,他在描述这些时,并没有直接评论这是错的,陈述的也完全是事实,即使是演习,这些也是中国进行严格疫情管控的缩影(否则演了不用那叫什么演习呢)?举个可能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像我在介绍一个app有哪些功能时,播出的画面可以是摆拍的试用画面,但这不代表是造谣,因为这些功能是的确很大可能被使用的。
第二个case,有关河北大水的问题,我也希望你去看看BBC原片(在官网上并没有被删),报道先开始就肯定了救援人员的努力,但是记者站在地铁站前说的一番话是说,郑州地铁才建几年,人们也确实在质疑,为什么一个新地铁,就发生了惨剧,导致“passengers left to die on the platform”(更贴近的翻译是,导致有人在站台上等死),他的意思并非是救援人员故意视而不见,但就是不救,而是很多乘客只能眼睁睁地被水淹死。这是不是事实?显而易见是的。如果按照你的意思,该记者强调的是救援人员故意不救,或者没有救援人员前来,该记者完全没有必要在片子的前半部分强调救援人员的努力救援。我并非狡辩,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他那句话的意思,怎么理解都是,为什么这个地铁会出现这种问题,导致很多人只能眼巴巴等死。并且我想再次强调,这个记者在这个报道中从头到尾也没有直接批评中国政府或中国体制,地铁死人是事实,运营可能存在问题也是事实,到底BBC抹黑在何处?还望你再次考虑,谢谢!
补充:看到你举得那个例子,更是直接用自己的“谣言”来指责别人“造谣”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个博主指责BBC把他的东西恶意调色,但BBC原报道网页所显示的照片明明完全是没有调色过的,且页面源代码并未显示有任何更新痕迹。这还不够打脸吗? JimmyC2020(留言) 2021年8月6日 (五) 17:15 (UTC)
@JimmyC2020::1.“该视频并未显示上传者,无法确定上传者本身和官方的关系,也无法确定该视频和我贴出来的抖音视频的先后顺序”,请问能说明什么?抖音时长限制为多少?你是否看过BBC的片段?“他当时的大意是中国处理疫情当然有成功的一面,但也有西方学不来的一面,比如如何在自由人权与严厉的疫情管控之间取得平衡”?您别诓我,我当时可是直接手误把BBC视频几分几秒给打出来的,人家说的就是中国大陆以牺牲人权、个人自由等为代价以强权防疫。你意思BCC没看完整视频就使用片段?非故意断章取义就不是断章取义?播出的画面可以是摆拍的试用画面,但以试用画面去说是实际画面,这就是欺诈;2.“他的意思并非是救援人员故意视而不见,但就是不救,而是很多乘客只能眼睁睁地被水淹死。这是不是事实?”这不是事实,请问很多乘客只能眼睁睁地被水淹死是什么意思?导致有人在站台上等死?请问是站台上有死者还是列车停驶于隧道中有死者?这个记者在这个报道中从头到尾也没有直接批评中国政府或中国体制,记住你说的是“没有直接”,并非是“完全没有”,德国专家:郑州洪水“没有任何排水系统能应对”,还请你再次考虑;你所说的“网页所显示的照片明明完全是没有调色过的,且页面源代码并未显示有任何更新痕迹。”请问依据阁下的网页技术是否能与专业人士相提并论?请问阁下如何确定“且页面源代码并未显示有任何更新痕迹”?并且另一位推主发布了“BBC显然心里有鬼,他们在被杰森发现后的三个小时内,就将篡改过的照片改回了原样。”,那么阁下是在指另一位与杰森联合造谣吗?--MINQI(留言) 2021年8月6日 (五) 18:13 (UTC)
@MINQI: 我觉得你有些过分且强词夺理,而且你也就只能懵一些不会认真看细节的人。先回应一下上次漏掉的内容,关于《重返湖北村镇》的片子被中国媒体截掉表示回忆的时间码,并且把标题改成武汉,你随口就来“没有问题”,因为“就在武汉”?你真的是随口就能扯啊,让我怀疑你原片都没看,看清楚,这是BBC原片,简介里面清楚地写道,拍这个视频的目的是记者时隔一年,重走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的路,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内页也就提供了他们2020年拍摄的之前报道的链接,原视频清楚地说了2020年当时疫情刚爆发,因为武汉封城,他们完全进不去武汉,只能进到湖北省边界的村庄,然后就被赶出去了。你和我说这是武汉?有点常识,武汉封城,2020年记者怎么进入武汉?既然是武汉,为什么标题又要叫湖北村镇?难道不是武汉更有噱头吗?事实就是,《重返湖北村镇》这个片子只有最后一小部分是来到武汉,在影片后半部分,但主体,包括标题依然是村镇。你就告诉我为什么国内媒体要篡改标题、并且在报道时故意无视那个褐色滤镜是只是表示回忆的?
第二,说回防疫视频,我已经说了,你发的全称视频没有任何官方来源,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段视频在BBC播出之前就广泛存在、且是在官方认证账号播出的?官方为什么在目前唯一的官方账号视频上一个字都没提这是演习?照你的逻辑,我用官方账号随便发布一个短的视频,然后私下偷偷上传一个所谓的更完整的视频,这样只要有媒体引用了我们官方号的内容,我就可以说他们在造谣,因为没有查证完全版本?这可真厉害。还有,BBC的确的意思是“中国大陆以牺牲人权、个人自由等为代价以强权防疫”,这句话有啥问题吗?这难道不是对客观事实的概括吗?我希望你脱离个人情绪,你要是像一位古代史官记载现在的史料,你得出的结论和这个有区别吗?中国大陆控制疫情很成功,这是事实,但的确牺牲了一些民众的权利,比如追踪个人轨迹的健康码牺牲了部分隐私权(这个西方也有就是),严格的小区管控,和对外封锁,最近还限制了护照的签发。这不是个人权利?这句话完全就是在陈述事实啊。你说“但以试用画面去说是实际画面,这就是欺诈”,BBC报道什么时候说这是实际画面了?再者,你自己在官方账号刊登出来时都没有说这是演习,按照你的逻辑,是不是官方账号欺诈在先?
第三,郑州地铁问题,你已经到了抠字眼的地步,ok,新闻报道要严谨,的确,准确说,死者是在“隧道或车厢内等死”,而不是站台上。这的确不是准确。但放在任何国家,这都顶多算不专业、不准确报道,而谈不上恶意造谣,甚至要因此被围攻。这才是匪夷所思的地方。不知道的还以为郑州地铁没有死人一样。至于有没有直接批评政府,你自己看报道原文啊,我再说一遍,郑州这个事,国务院都启动调查组了,国内都有大量媒体和民众呼吁调查,你还在这说当局的应对一点问题没有,也是令人匪夷所思。而且我试图修改的内容,并不是要移除你的话,只是增加一个澎湃新闻的后续内容,更完整地向读者提供背景,结果就像踩了你的脚一样被反复取消,总之你的逻辑就是这里是你的一言堂,你认为什么就是什么。
第四,我希望你有点常识,和大部分国际媒体类似,BBC网页的任何更新都是会显示出来,比如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7928517,而且你从常识想一想也觉得可能吗?一个国际媒体就为了争论,故意在一张图片的饱和度上调来调去?普通读者第一遍读他们的文章,有多少人看那个文章会首先去看图片的颜色?你看BBC报道欧美新闻,你第一眼关注的难道不是新闻内容吗?而是欧美的房子是什么颜色的?这对读者能有什么影响?我真的笑死。
JimmyC2020(留言) 2021年8月7日 (六) 01:36 (UTC)
- 是你过分且强词夺理,完全是在稻草人。人家写的是“《重返湖北》”,湖北好吗?有部分媒体用的武汉,请问拍摄地确切在哪你知道吗?请拿出实际证据反驳他人找到的实际位置——“武汉郊区”。在报道时故意无视那个褐色滤镜是只是表示回忆的?[原創研究?]请问BBC是否说明自己“‘重走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的路,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所以使用特殊滤镜表示回忆”?你给的原视频就没那色调了?
- 说了有什么用?然后私下偷偷上传一个所谓的更完整的视频,这样只要有媒体引用了我们官方号的内容,我就可以说他们在造谣,因为没有查证完全版本?这可真厉害。[原創研究?]你纯粹原创研究,“引用了我们官方号的内容”=“曲解内容”?春秋手法好棒好棒地?“BBC报道什么时候说这是实际画面了?”视频就在后面来源里,你不看?“不过,据当地公安官方公布的原始视频则显示,这的确是针对防疫人员的措施(视频上写有“体温异常”),且全片并未提及任何“演习”字样,与中国官方说法不符。”这段是你加的吧?你能证明BBC看的是这段、截取自这段吗?[9]2:11-2:14,上面写的西瓜视频,请在该平台找到您所称符合的视频,我AGF的给你搜索页都找好了[10]。BBC的确的意思是“中国大陆以牺牲人权、个人自由等为代价以强权防疫”,这句话有啥问题吗?这难道不是对客观事实的概括吗?我希望你脱离个人情绪,你要是像一位古代史官记载现在的史料,你得出的结论和这个有区别吗?[原創研究?]这就叫牺牲人权???那阻止难民入境已经是侵害人权?说的什么玩意儿?牺牲了一些民众的权利不等于牺牲人权,明白吗?染疫死亡→生存权丧失,生存权也是人权之一,请问你要如何论证保护生存权是牺牲人权?
- 我抠字眼?但放在任何国家,这都顶多算不专业、不准确报道,而谈不上恶意造谣,甚至要因此被围攻。[原創研究?][來源請求]
[查证请求]。不知道的还以为郑州地铁没有死人一样。[原創研究?],你看到正常适龄女性就知道她能不能正常生育???还是你看到人家,就知道人家和你孩子长什么样了???“你还在这说当局的应对一点问题没有”?回应就两字。郑州这个事,国务院都启动调查组了,国内都有大量媒体和民众呼吁调查,然后就能洗白BBC在那胡说八道?你从山崖跳水台跳水在海里被鲨鱼咬死,然后我说你死于跳水台???我能质疑“新建跳水台为何短短几年就造成游客死亡”???还是说你在跳水台上等死乃至自杀???你不移除只不过加段“不过,据"澎湃新闻"等中国媒体后续报道,郑州地铁进水事件事发后四天,的确有新的遇难者遗体在地铁隧道内被发现。当局也因此调高了地铁进水事件的死亡人数。”请问两者有什么联系?你加转折“不过”做什么?“总之你的逻辑就是这里是你的一言堂,你认为什么就是什么。”这不是你么?
- 我希望你有点常识,BBC网页的任何更新都是会显示出来[原創研究?],那要技术人员做什么?你不还在变相声称两位外国博主造谣、诽谤么?普通读者第一遍读他们的文章,有多少人看那个文章会首先去看图片的颜色?你看BBC报道欧美新闻,你第一眼关注的难道不是新闻内容吗?而是欧美的房子是什么颜色的?这对读者能有什么影响?[原創研究?],你确定你真的笑死不是因为你自己的话?新闻配图不是新闻内容?一幅德国正午蓝天热电站排放蒸汽图给你加黑成蒸汽乌黑、天空灰蒙蒙的,你觉得怎么样?回头看看你的“在这里我并不是情绪化地偏向BBC一方”。。。先不说这算不算洗,这是明确的原创研究:因为A发表于可靠来源,B也发表于可靠来源,因此就可以在条目中将A和B综合起来得出结论C。--MINQI(留言) 2021年8月7日 (六) 08:45 (UTC)
@MINQI:@JimmyC2020:
觀察到两位閣下在本条目因为一些问题而争论不休,甚至有冲突的可能。在此提醒两位閣下對该事語氣勿過於激動。
(主要回复JimmyC2020阁下)(-)強烈反对
对于JimmyC2020阁下的“第三例,上一版本第四段引述中国媒体的说法,指控BBC将“反恐演习”画面当做防疫画面,但实际上,根据当地公安官方公布的原始画面”,您发的连接现已无法查证。但下列广东共青团官方b站账号于当时事发后不久发布的视频中从05:03分会有原视频的15倍速播放。 【BBC《重返湖北》的亿点点“细节”-哔哩哔哩】https://b23.tv/ta33Ok
另外,关于“重返湖北”的命名问题。BBC在初次发布该视频时,我当时也上油管看了原视频,标题并不是现在的“重返湖北村镇”,而且原作者也对后面湖北在中国的错误标记也修正了过来。你现在看到的,是已经修改过的视频。
另外,阁下的“补充:看到你举得那个例子,更是直接用自己的“谣言”来指责别人“造谣”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个博主指责BBC把他的东西恶意调色,但BBC原报道网页所显示的照片明明完全是没有调色过的,且页面源代码并未显示有任何更新痕迹。这还不够打脸吗?”的观点,对于“阴间滤镜”,您应该去多比较一下BBC中、英文网的视频。弄清状况,才作来比较。另外,您的“有多少人看那个文章会首先去看图片的颜色?你看BBC报道欧美新闻,你第一眼关注的难道不是新闻内容吗?而是欧美的房子是什么颜色的?这对读者能有什么影响?我真的笑死。”的观点,不能以您本人的阅读习惯来以偏概全,在现在“碎片化阅读”的大趋势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更喜欢具有冲击性的图文。详情请看《苹果日报》是怎样发家的。另外,中国部分地区在2010年代初期就遭受过雾霾的侵袭,也曾遭受海内外批评。政府后面经过整治,好了一些。但BBC一个“阴间滤镜”,会让人下意识认为“中国还是如以前一样脏乱差。” 【消化一下:香港的这颗“毒苹果”,终于蔫了!-哔哩哔哩】https://b23.tv/ClaQRh 【BBC报道中国的“阴间滤镜”实锤了-哔哩哔哩】https://b23.tv/4C5Kyr
另外关于郑州地铁水浸事件,我比较支持您的观点。郑州市当地政府在这次防汛处理中只能算中规中矩,甚至有一些缺点,这是值得反思和引以为戒的。但你的“该章节虽然看似有引用观点,但完全是单方面引用中国信誉度不高的民族主义媒体漏洞百出的报道,且未经任何查证。维基百科不应作为这些不可靠声音的传声筒。”不过看了原报道,观察者网并未说出这篇观点,原报道凤凰网的观点是:“此言论遭到海内外网友狂喷:‘我就在郑州,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没有任何人被丢在地铁上等死。’”其实当时的状况是:救援人员救走了滞留在各站台上的乘客,对于隧道内车厢被淹人员,由于灾害仍在持续,并没有办法救援。 https://news.ifeng.com/c/888odKs3ksF
至于为什么西方记者会被当地民众“围攻”,“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公众对西方媒体有愤怒情绪完全事出有因,因为西方媒体长期抺黑中国。阁下的“但放在任何国家,这都顶多算不专业、不准确报道”的观点,在下不敢苟同。上次央媒因为信息传达不准确等原因,说地铁被困民众平安,结果被人痛批。(这个本百科事件争议上有)BBC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大影响力的媒体,是必须要为自己说出的话负责的。上至报道中国保持意识形态偏见,下至报道本国王室名人(戴安娜)所使用的欺诈手段,它担起了一个国际性大媒体的责任了吗?没关系,可能这有文化差异,要彼此“尊重”。这大概就是“英式幽默”吧。
最后,您的"严格的小区管控,和对外封锁,最近还限制了护照的签发。这不是个人权利?这句话完全就是在陈述事实啊。1"、“BBC报道什么时候说这是实际画面了?2”和“中国大陆以牺牲人权、个人自由等为代价以强权防疫3”等观点,本人将一条条解答(1和3一起)
1.人权这东西,还是著名的那句话“天赋人权。”但人权的最基本是生命健康权,请问为了保护自由和“更高人权”去把自己的命和别人的命给丢了,这值得吗?丢了自己的命,还有什么条件去享受自由和其他人权呢?把别人的命弄丢的,例如美国政府不作为的防疫政策和某南京老太跑到扬州去到处传染,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更大的侵犯人权吗?您要知道,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式国家,比起保护个人权利,“少数服从多数,”集体生命权才是更为重要的。再说了,这是特殊时期下的特殊措施,如果其他国家疫情结束了,还用会这样? 2.“BBC报道什么时候说这是实际画面了?”这个观点我反过来说,身为媒体,就算您说的“中国民族主义式媒体”都会在报道右上角加上“非实况画面”等注解。BBC这样做会造成一些误会,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看来,这是BBC不事先说明的错误。 3.另外,不建议MINQI君的编辑战式撤回,应充分讨论后再做决定。 4.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拙见,愿各位生活愉快! ZWH2020ZY(留言) 2021年8月7日 (六) 09:21 (UTC)
@MINQI:(+)支持 ZWH2020ZY(留言) 2021年8月7日 (六) 09:26 (UTC)
- @ZWH2020ZY:感谢阁下提醒与详细解释。@Jhstriver:请不要再进行操作,本人恢复至争议前最后长期版本并已经申请页面保护。请于此参加讨论后,再做新的编辑。--MINQI(留言) 2021年8月7日 (六) 09:32 (UTC)
- 这篇来源全文转载自上观新闻,上观新闻又是全文转载自中国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文章。
- “2020年以来,有观点认为...,故有网友...”这段话为原创总结,前后的“因果关系”没有在来源中得到体现。共青团那张微信文章是说:有网民在一则推特回复中将BBC称为Biased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环时那篇文章是直接说:“这家被中国网民戏称为“BB China”的西方媒体”。
- 本条目介绍的是BBC相关争议,而并非Bilibili视频主,那几个b站视频的主题是关于BBC,所以不属于“说明其自身信息”情况。--Jhstriver(留言) 2021年8月7日 (六) 10:01 (UTC)
- 《中国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是官方新媒体;
- 应修改,非简单删除,否则这是删除观点;
- 本条目介绍的是BBC相关争议,那几个b站视频的主题是关于BBC且是视频主自己观点,属于“说明其自身信息,且符合“不包括针对第三方的主张”。--MINQI(留言) 2021年8月7日 (六) 10:28 (UTC)
@MINQI:@ZWH2020ZY:看到你们俩写了很长的回复,尤其是ZWH2020ZY君,我表示真心感谢。MINQI君虽然态度激动,但我之前态度也不怎么样,我有自知之明,所以现在我平心静气来继续说。并且在达成共识前,我不再进行修改。我唯一的请求就是,我认真做了很多图片,也打了很多字,希望你们认真看完,要这次看完还不能达成共识,就求同存异,我再不要求修改,是否可以?提前感谢。
第一,防疫演习的影片,@MINQI阁下问我“你能证明BBC看的是这段、截取自这段吗?”我能。请参阅该报道的记者John Sudworth自己在推特上贴出来的链接。 对@ZWH2020ZY阁下 我想说这个视频链接依然可以打开,你再去试试这里。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在这段官方发布的视频中,官方自己没有提到这是演习。请问你们要求BBC要注明演习,但BBC引用的中国官媒自己都没有注明,你们不觉得你们有点“双标”吗?(非人身攻击,只是就事论事),那个时候广东共青团的视频还没有发布,BBC在那个时候怎么知道会有完整版的内容,并且完整版里面有演习的旗子?我证实了记者看到的,现在也请你们反过来证实一下这段完整版的视频当时已经广为流传,且BBC记者必须大概率看到的证据。
关于人权的探讨,谢谢你们贴出来的解释。但事实上我并不是极端的西式人权的崇拜者,人权当然应当包含生命权,我完全赞同啊,我也支持中国的防疫啊。问题是BBC记者说,中国式防疫是牺牲了一定的自由和人权,我是觉得这句话没问题啊,换个角度,我也同意美国式防疫牺牲了一部分人权(就是你们说的生命权)啊。
第二,关于《重返湖北》的影片,BBC中文官网从一开始标题就是重返湖北村镇,这我当时看到,YouTube最初我不记得标题是什么,但是视频简介里也绝对清楚地说明了【一年后,我们的记者沿着曾经的路线再次探访湖北省的村镇,看看今年春节前夕这里的氛围如何?】。视频的确修改过地图,但简介并未修改。
@MINQI阁下让我证明拍摄位置,你并没有提供你所说的网友找到位置的视频。而且我想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不知道你为什么非要杠:在2020年的视频里(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1253856 )记者明确提到他们只进入省界一点点就被赶出来了,视频简介里写的也是“BBC驻中国记者麦笛文在中国鼠年的大年初一,拜访了湖北省的边境城镇,看看这里的情况如何。”,2021年的视频(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5701088 )显示他们去的是同一个镇子,简介也说的是重走当年路,请问武汉在湖北省界吗?其次,在2020年去武汉是非常英勇的举动,记者会故意只说自己在湖北边境?
再其次,退一万步,这就是武汉郊区,所以呢?我不明白我们争论的点在哪里?武汉郊区也没问题呀,只要是实拍,的的确确发生在湖北的景色即可。现在的问题是,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别人用了滤镜?尤其是,百度搜一下就知道,无论是湖北还是武汉,在1月和2月都是雾霾最强的时候,一个月能发布多次大雾预警。我建议你们去看一下几乎在同一个时段内,中国官方媒体拍摄的武汉画面,比这个还混沌。
另外,我在此做了一张对比图(作图不易,请认真看)上面列出了2020年原片画面色调、2021重走中引述的回忆部分色调、以及2021非回忆部分色调。可以明显看出只是其中的回忆部分用了褐色滤镜,的确更暗,但用来表示回忆,和后面的恢复生机进行对比而已。中国媒体从哪得出片子故意加了滤镜?
最后,我希望你们可以认真去看一下BBC关于重返湖北,还有另一个纪录片叫《BBC纪录片:一年后,新冠疫情如何改变了武汉》(就是ZWH2020ZY君提到B站那个视频揭露所谓“实锤”的),这个是的的确确在武汉拍的,但也被中国官媒骂调色,但从内容上可以看到,这两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没有批判中国,甚至从头到尾采访的都是志愿者、市民还有党员,体现的就是武汉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样貌,我真的不知道黑在何处。
我还去专门检索了《BBC纪录片:一年后,新冠疫情如何改变了武汉》片尾写的制片人,叫娜塔莉亚左,去查了一下她之前拍的东西,发现她之前拍的都是各个国家民生方面,甚至揭露日本华人被剥削这些帮华人说话的影片,色调比武汉只是更暗得多。希望你们去看看和武汉影片同一个导演拍的日本(链接)还有台湾、印度和阿根廷的色调如何?
@ZWH2020ZY阁下还有B站的影片里都提到了BBC颜色版本不一致的问题,便由此得出揭露——滤镜“实锤”,但这更是证据不足。如果你经常看BBC的不同版本节目,应该知道由于BBC是世界最大的媒体,可能有很多不同团队操作,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BBC报道奥巴马的专访,英文版和中文版色调就完全不同。请问这是BBC要故意抹黑奥巴马吗?
第三,针对郑州地铁问题,@MINQI阁下举了一长串例子,但在逻辑上的确存在问题。你举的例子“你看到正常适龄女性就知道她能不能正常生育”我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猜测可能是说记者不该草率批评地铁?但我想再次强调,BBC记者的原话只是说“有质疑者认为”,他并不是法院法官,也不是科研工作者,他没有在视频里直接说“地铁一定是有问题的”,他只是在阐述民众合理的质疑声,即为什么一个新地铁出现类似问题,这就像一个楼塌了,可能是楼质量有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地震超过了楼的承受范围,具体是否真正有问题的确是要由调查组来的,但是记者在现场说一句“很多人质疑为什么新建的楼房会塌”,我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关于郑州地铁的确有很多中国民众都在质疑,记者只是阐述了现在流行的疑问,这有何不可?
最后,关于“滤镜”的问题,我诚恳地希望你们想想,你们看过的哪一个西方拍的人文类的纪录片是大红大紫的?这真心不是狡辩,而是审美不同。如果你们真心经常看BBC是绝对不会相信一些媒体这样的解读。我可以举出五个证据供你们参考,比如BBC拍摄的美国(见链接)、BBC拍摄的日本、BBC拍摄的英国自己,、BBC拍摄的拉美,同样昏暗无比。甚至,在日本最繁华的东京新宿,BBC拍出来是什么样的?自己看。是否照此逻辑,都是用了滤镜?
至于ZWH2020ZY阁下说的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歪曲”,这是一个更宏大的问题。我也没法展开讨论了。但我上面已经说了一部分,在此请允许我再粘贴一下:
第一,例如,继续拿近日的河南洪水为例,中国外交部谴责BBC的声明中,指责BBC无视中国的正面救援,但事实是,BBC的英文版和中文版都大篇幅报道了消防官兵和民间进行救援的正面新闻。例如:救援人员抢救婴儿的报道(英文)、民众团结起来互帮互助(英文)、BBC在视频报道中赞扬救援人员英勇(中文)、河南遇险女子被众人救援感动网友(中文),也就是说,在我仅仅随意地、不完全地搜索中,就有至少四条以上的正面报道,而负面,算上那个记者质疑地铁的(注意,这个记者也只是质疑地铁的伤亡,从头到尾也没有质疑政府)、以及BBC中文版那条质疑郑州排水问题的,也只有两条。为何更多的正面报道或中性报道却视而不见呢?
第二,脱离这些案例本身,宏观来说,BBC作为西方极具批判性的媒体,在报道任何国家的新闻上都是负面居多。仅2021年以来,BBC就报道揭露了美国一系列人权丑闻,包括强制移民进行手术、性侵,他们拍摄的纪录片《54天:美国和疫情》更深入揭露了美国在疫情当中的瞒报和失职。2020年10月,BBC揭露了日本核废水可能污染人类DNA的新闻,比中国媒体还早。此外,澳大利亚军队在阿富汗的屠杀,还有加拿大原住民尸体在学校被发现、印度血腥镇压克什米尔人权等等,BBC都是最早一批报道的媒体。在1980年代英国和阿根廷马岛战争中,BBC顶着撒切尔政府威胁严惩的压力,照样披露了战争内情。举个最近的例子,最近日本在举办奥运会,但BBC的报道同样大规模聚焦场外抗议,以及一些因奥运而无家可归的人的丑闻,最典型的例子是今年上半年,英国女王的老公菲利普亲王逝世,BBC在大丧期间却发文,质疑君主制是“殖民主义残余”。这放到中国可以被容忍吗?这种强烈的批判文化在中国当然会遭遇水土不服,就像我上面举的,即使河南大水BBC是正面报道居多,不还是被人骂吗?因为一点批评都受不了。
第三,但我想我们至少应该有一个共识,就是批评可以,但要基于事实。比如BBC戴安娜王妃的报道,错了就是错了,该认,但每件事都有独立性,比如BBC关于新疆的报道,据我和我的南疆多个维族朋友了解,没有一个人敢否认说是假的。个人来说,打击恐怖主义我100%赞同,但在未经审判和定罪的情况下,私下就把因为一点点小事(家里有维语古兰经、留大胡子)的新疆人以极端主义名义送进去上学,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至于我说的你们估计也不会信,这个无妨,我们就不在此事上展开讨论了。我唯一给你们的思路是,如果BBC真的是在新疆问题上完全造谣,那应该很容易被其他媒体的采访“打脸”才是?但事实上就是,全世界即使是非西方的权威媒体,比如拉美著名的《号角报》,中东的半岛电视台,还有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的媒体等等,独立、非转载报道调查的新疆,和BBC报道的没有什么区别。比如我列一个《号角报》有关新疆的调查:https://www.clarin.com/mundo/documentos-secretos-destapan-horror-centros-detencion-china-lavado-cerebro-control-social_0_ihy6Idcv.html 难道全世界的媒体都在一起说谎?所有的人,包括我认识的维族人都是CIA的演员?那真的太可怕了。
最后,无论如何谢谢你们俩与我进行的探讨。祝好。 JimmyC2020(留言) 2021年8月7日 (六) 13:20 (UTC)
@JimmyC2020:(+)支持谢谢你这篇善意的、恳切的回复,这件事让我也深刻意识到任何事情都是有着正反不同的两面性。说得也是,还是那句“环境影响人啊。”世界各地的媒体,都影响着这世界上不同的人。我们都应该对世界上繁扰复杂的信息有一个清醒认识,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教员说过,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但我因为我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逐一查证阁下所有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下支持求同存异,同时再次感谢你理性的发言:)
不过在下一些观点,我仍无法苟同。我将会于明天提出,谢谢!
另祝各位生活愉快~
ZWH2020ZY(留言) 2021年8月7日 (六) 14:24 (UTC)
@JimmyC2020:首先感谢你的回复以及我的确因感到受到言语刺激而语气不好,对此抱歉。接下来说正题:
- 那位在撒谎,他只是找到了那个视频。因为BBC的视频[11]2:11-2:14,上面写的西瓜视频,明显不是抖音截取,而西瓜视频我目前没找到以无“演习”或“演练”出现的标题相关视频;我不能说广为流传,但以这个来看,时长大多为2分钟的完整版;阁下说的那条推特可以加入,但需要注明其称来自抖音但BBC视频中显示为“西瓜视频”;
- 滤镜问题,我不说其当时颜色是否灰蒙蒙,但请注意一点——全境封锁的情况下空气污染会大为改善;阁下能否证明BBC使用褐色滤镜是表示回忆?BBC是否有官方声明?而且根据阁下做的对比图,请注意其标注了当年场景是否意味着要使用滤镜?这不是电影艺术片,不需要以艺术手法表示。作为新闻报道或记录片其应该以原版画面呈现,所有补色记录片段均会注明“后期补色”或“后期加工画面”。可能有很多不同团队操作,但问题是为何加滤镜?纪录片大红大紫,不代表其做法没有问题;这个问题无法证实其具体做法或缘由,以目前有的来源来讲,只能如此;
- 认同批评可以,但要基于事实。河南郑州水灾来讲,他当时的报道不当,政府应对出现问题并不能因此去说他的不当没有。当然可能是其知识面关系,但作为记者他当时的报道造成争议是显而易见与事实,这不是政府或谁挑动的结果,相对的,德国水灾是气象部门三天至一周前就已警告联邦政府,联邦政府却没有通知到居民,BBC记者却未说出“XX等死”等话语。民众团结起来互帮互助(英文),阁下是不是没看到其中“The Chinese government employs millions of people to monitor and censor internet activity. Past disasters such as the sinking of a ship on the Yangtze River in 2015 saw some social media posts removed in order to maintain stability and prevent anti-government sentiment.”以及“But there have also been cases where posts about the floods have been censored. These are mainly from individuals requesting help, rather than people criticising the government.Free Weibo, a site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posts have been censored, said these posts included reports of people trapped at a school, elderly people in need of oxygen and thousands of people trapped on a campus.One post asked whether authorities should be held accountable.”BBC作为西方极具批判性的媒体,在报道任何国家的新闻上都是负面居多。前述的报道这能算批判性媒体作为范畴吗?如果BBC真的是在新疆问题上完全造谣,那应该很容易被其他媒体的采访“打脸”才是,理论上的确如此,但很简单的一个问题:阁下找的哪些媒体?是不是时常与BBC站在一起的媒体?最简单例子,RFA的报道与DW报道常常无差别,两家没有互相转载也属于不同国家。你认识的维族人给你说他遭受种族灭绝了还是他是受到迫害而远走他乡?我所认识的维族同胞以及居住在新疆的其他民族包括汉族,他们说的是维稳有,但他们支持因为他们至少不用担心再来七五事件或火车站惨案。他们对于那些声称自己被怎么的维族人虽然不满但表示理解,他们需要那样的身份能留在他们现在的国家。PS:《号角报》下面写的“资料来源:美联社”。--MINQI(留言) 2021年8月7日 (六) 15:00 (UTC)
@MINQI:@ZWH2020ZY:谢谢@MINQI和@ZWH2020ZY阁下友好的回复。好的没问题,我觉得我们已经充分交换和表达了意见,至于如果还有分歧,那确实也是每个人不同的观点和理解,当然都是个人自由,并且你们的不同意见也同样宝贵,这就是互联网的意义。词条我不会再进行修改,但麻烦@MINQI唯一一个请求,能把之前你已经改过的那个“BBC在不允许落地的情况下进入郑州这个”这句去掉?因为这个我之前有解释,您也认同了,这里的落地是指卫星电视落地,中国并未驱逐记者。然后这个词条可能是因为申请保护的原因又复原了之前的版本。至于其他内容,我就不改了。
@ZWH2020ZY 阁下我才看到你会抽空时来写一下你的不同意见,非常欢迎!Take your time,随时写完我都会看,等你有空即可。
谢谢二位。
JimmyC2020(留言) 2021年8月8日 (日) 02:27 (UTC)
@MINQI: (+)支持 @JimmyC2020: (=)無可奉告 感谢两位的发言与观点,下面我本人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阁下的“中国官方媒体拍摄的武汉画面,比这个还混沌。https://pbs.twimg.com/media/E8MPvFCVIBAQTaa.jpg”
的确如阁下所说,武汉在1月到2月确实雾大,我以前春节去过武汉旅游时确实看到了这种景象。在下重新去又另找了个同一天时间下CGTN发布的武汉溯源视频。 【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走访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哔哩哔哩】https://b23.tv/4KrJSH 【世卫溯源专家组在武汉都做了些啥?-哔哩哔哩】https://b23.tv/M6gRQa 在该视频下,除了雾大,近处花草和物品颜色均能正常显示。而BBC内的这个视频视野却整个都是黄灰的(回忆滤镜),实况滤镜阁下提供的叫《BBC纪录片:一年后,新冠疫情如何改变了武汉》中文记录片中,滤镜着实没什么问题,但看油管热门评论第一条,却是: "unique Li
没加阴间滤镜的正常版本看着真舒服,英文版那个死人滤镜服了。"
英文版同样为什么不直接这样引用,加个滤镜用意何在?是宣扬大英长久以来的“雾都传统“吗?在下支持MINQI君的“作为新闻报道或记录片其应该以原版画面呈现,所有补色记录片段均会注明‘后期补色’或‘后期加工画面’”的观点。故在下故此引用新华社(比央视高一级的)媒体来源,再次说明情况。有时间请全部看完。另外一个是您说BBC报道奥巴马的专访,右上角可是明确标注了“BBC Arts 片段”,这我不会说什么,但英文版视频加了滤镜却没有标注什么,这不太礼貌吧? 【面对外媒的阴间滤镜,人民群众愤怒反击!-哔哩哔哩】https://b23.tv/6TNTnN
另外,您的BBC关于正面报道的新闻的观点已看, “救援人员抢救婴儿的报道(英文)、民众团结起来互帮互助(英文)、BBC在视频报道中赞扬救援人员英勇(中文)、河南遇险女子被众人救援感动网友(中文)”,大体上是没毛病的,但我从这两年对BBC中文频道关注,会总结出一个规律:报道之余,BBC是很喜欢夹带私货的。例如上次我发的广东共青团的指控视频,可以不难发现,例如BBC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发言中,一个大国的外交部发言人,其翻译故意用一个英文口语水平跌跌撞撞的人(BBC这么大个世界性媒体,不可能找不到标准翻译,更何况自己母国在英国,其也有可能是故意而为之),假如你是英国人,听了这个中文翻译,正如广东共青团的那句话:“你如果听到某发言人配备的英文翻译就是这样的,你还会认为这个人正经吗?你还会认为这个人可信吗?你甚至还会觉得这个国家的抗疫成果真实吗?这反而还会让人觉得滑稽且可笑,让中国变得不可信和不严肃,从而成为他们眼中的中国”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BBC《重返湖北》的亿点点“细节”-哔哩哔哩】https://b23.tv/zgMEQN
另外,在《重返湖北》中,我赞同一个观点:BBC在后面挑选采访时故意选择拥挤的角落和杂乱的环境先抛开,在对那个商户大叔进行采访时,旁边还有个弹琴的年轻人,请问采访大叔就采访,为什么还要年轻人弹着琴呢?中途还刻意放大琴声,这样做不仅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反华的,我看见这个场面,就会觉得这大叔就像一个顽固的家长,在自说自话一些道听途说的“歪理”,而旁边的年轻人正用音乐反抗着这位封建的“暴君”,抵抗其错误的观点,结尾再配上点哀伤的音乐,BBC让我学会了这叫技术智慧,奇奇怪怪的斜镜头压低视角带来强烈的压迫感,这就是大英帝国的客观公正,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英美可是很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啊(笑),有很多国际媒体是由美国背后的犹太财团控制的啊,在这里可不能说“难道全世界的媒体都在一起说谎?”资本的力量可是很恐怖的。
对了,那个“反恐演练”录像取自西瓜视频,但BBC貌似并没有取得作者授权就擅自使用,属于侵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46-47条。
最后,BBC确实有少数有良知的、客观报道的记者,但毕竟我们更注重它的整体形象。
至于新疆问题,本人去过新疆。我的叔父就是南疆某农牧团场(农场)的干部,前年去西北他家做客,就问过他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认为:“我国因贯彻脱贫攻坚建立的职业培训基地?这么在他们口中成了“奥斯维辛”了?”我那几天就跟着他混,途中我们还应几个维族老乡的邀请去蹭了几顿饭(老实说,新疆的肉菜真不错,可惜我没有带四川的辣椒,不然更好),也找过机会问过他们这个问题,他们说,的确有些时候出于维稳的需要,警察会不时到他们家中坐坐,大多都是谈些家长里短或是普及反恐知识。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警察是不会带走或搜查任何人的家的。同时那些老乡也认为那帮恐怖分子简直就是在败坏新疆和新疆人的名声,“再教育营”也让不少新疆人得到养家糊口的工作。至于压迫,在这里估计就存在于新疆人吓唬小孩子时的那句:“再不听话,小心王胡子把你抓去枪毙了”和上世纪了。当然,我只看到的只是新疆的一个部分啊,不能代表全部。但西方也太夸张了吧?
对了,至于那些声称自己被中共清洗的、虐待的维族人我也不满,但换位思考后,我表示理解,他们需要那样的身份、地位和财富能留在他们现在所在的国家。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正如西藏的大和尚一样,当个西方的“平权斗士”、“民族解放斗士”,顺带再拿个诺贝尔和平奖岂不美哉?简直名利双收啊。 【新疆棉女汉奸许秀中,卖国求荣抹黑祖国惹众怒,最后下场如何?-哔哩哔哩】https://b23.tv/OwslPI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谢谢。
ZWH2020ZY(留言) 2021年8月8日 (日) 10:58 (UTC)
@ZWH2020ZY: 你好,我看到了你的回复。虽然上面说了不打算继续争执,但你提出了一些疑问,我还是简单回应下,但这个就算聊天,不涉及词条修改。
你说的BBC滤镜,我觉得需要把两个分开说,是《重返湖北村镇》的短片,还是《一年后,新冠疫情如何改变了武汉》的纪录片。
《重返湖北村镇》短片我已经在上面重申,如果你去看了原视频你就可以看到,他们的确用了褐色滤镜,但是是用于表示回忆,只有几秒钟。后续马上就恢复了正常。请看我做的图片的最底部这张,这个颜色是否正常?
《一年后,新冠疫情如何改变了武汉》这个纪录片,就是你和B站用户质疑颜色不一的。他们的制作人早就已经回应过这个问题,并晒出了原始素材,请见这里。你和上面那位朋友MINQI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用过相机,一般用来拍摄纪录片或电影,都会选择用log模式拍摄,就是这种看上去很灰的画面,这是为了防止过曝或欠曝。这个模式留给了剪辑师空间,可以进行更方便的调色。所以这个制作人的解释是,这个片子是中国人拍摄的,然后经过初剪后,由不同团队拿去最终完成。比如英国团队拿过去调色+英文字幕,中国团队拿过去调色+中国字幕。但是你对比原素材,中英文版本虽然色彩不同,但都是已经在原始素材基础上加亮而成的。并且,不存在所谓不用调色的原始素材。
这也解释了我上面说的,为什么其实中英文版本颜色不一,在BBC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比如我上面列出的奥巴马的例子一样。难道BBC要故意黑奥巴马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而且我上面也已说了,我为了核实这个制作人说法的真实性,我去查找了这个片子的最终制作人Natalia Zuo的其他作品,发现她拍的日本(链接)还有台湾、印度和阿根廷等地都是这种更偏灰的色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负责的英文版本,比中国团队要更加灰,这就是她的个人爱好。
还有我刚才也已列举的例子,你可以去看看BBC拍的日本最繁华的东京新宿,按照你说的,这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街,被BBC拍成这样,是不是也是一种“拥挤、混杂”的环境?如果把每一个片子都这样过度解读,那真的无论如何都能解读出什么来。包括我上面也已经列出了大量其他国家的证据,我再贴一遍:比如BBC拍摄的美国(见链接)、BBC拍摄的日本、BBC拍摄的英国自己,、BBC拍摄的拉美等等。如果你真的相信镜头语言那些东西,那BBC可以不用开门了,感觉全世界的民众都要去找他们维权。
如果你觉得我是在狡辩,我再给你举一个非BBC的例子,比另一家以高质量新闻纪实片出名的Vice拍摄的韩国:点击这里。你可以看到尤其是类似于3:12这些街景都几乎变成灰色。事实就是如上文所说,用淡淡的log模式拍摄最初是为了让剪辑师有更大空间调色,但近几年来,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开始喜欢这种灰色调,甚至有人直接不调就直接扔出去。(个人猜测可能有三个原因:1.审美的原因,外国人确实认为灰色比较柔和,中国人喜欢喜庆,2,外国人认为媒体就是批判的工具,但在中国,媒体是“宣传”的代名词,3,只有比较好的相机有这种log功能,可能是看多了,会觉得这种色调的片子比较专业)
甚至,央视自己的影片《武汉封城》也用了log模式,你可以看到大部分画面也都是灰暗的。
简而言之,新闻类纪录片和其他纪录片不同,比如BBC拍的那些自然纪录片(包括BBC拍的《美丽中国》《中国新年》这些文化类纪录片,把中国拍的多漂亮你不否认吧?),当然是怎么好看怎么拍,但新闻不一样,在西方,所有的新闻作品都一定要有批判性,包括对他们自己也是一样。你可以去看看美国每年的新闻界最高大奖普利策,获奖作品除了一个国际报道,剩下的都是揭批、挖黑美国国内的各种丑闻和弊病。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一个中性或正面的片子获奖。
其实我主要就想和你再探讨一下滤镜,其他的到没有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媒体是您的自由,但对我来说,我从来没有说BBC是最好或者一定客观的媒体,它甚至可能在及格线徘徊,但是至少在中国,一样的标准下一个媒体都不合格。就国内媒体而言,光能把观点和事实混在一起,还有一篇稿子里面没有给对方发声的渠道(BBC即使再批评中国的报道,都会在稿子里加上“中国外交部表示”“但另一方不同意这一观点”“但中国坚决反对”),请问你在同一个标准下,看看央视新闻,痛批美国时有几次是讲了美国怎么反驳的?(再包括您刚才也看到YouTube频道下面的批评BBC是完整保留了,国内媒体呢?直接限制评论。)就这点都做不到,却要求别人至善至美,并且仔细分析别人的动机,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比如琴声,我也可以说这是为了展现中国人生活多姿多彩。这让我想起之前有人议论外媒老拍中国警察、军人,但你反过来想想,中国媒体报道英国美国,拍美国警察也是常有的吧?(你去回想一下是不是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美国警察穿着反光背心或是英国卫兵的样子?)仔细分析这种动机的人恰恰是一种自卑啊。
你另外提的一个“反恐演练”录像取自西瓜视频,但BBC貌似并没有取得作者授权就擅自使用,属于侵权。这个并不是这样。如果是用于新闻用途,是有豁免权的,法律上叫“合理使用”,但必须严格限制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这个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只不过不同国家标准不同。我记得美国还是英国是15秒以内。这就是为什么比如哪个地方发生爆炸地震、捅人等事件,电视台可以直接用一样。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
有关新疆问题,我真心不是冒犯性,但我想说你的逻辑不成立,因此就不继续讨论了。你的逻辑是“我遇到的人说没有这件事”,所以“这件事就不存在”,但在逻辑上,你遇到的人没有遇到这件事,只能证明他自己没有遇到,而不能证明别人没有。这就像我在中国生活,如果我自己从来没有被偷过,我不能说“中国没有小偷”一样。中国各个地方基层水平千差万别,同样的政策有的地方就是作风强硬,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去年春节号召大家不回家,或者今年以来的打疫苗,大部分地方都是自愿的,但有的地方就是强制的一刀切,这个国内媒体都有报道。
我再补充一个思路,相信你经常用抖音、B站、微博等热门的国内社交媒体,但你去搜搜看,看看能不能找到普通人说维语的视频。(一些维语教学、唱歌或明星的视频除外。我说的就是普通人说维语的生活视频)。你可能不知道,在直播平台上,如果直播中说维语的,都是要被掐掉的。
我相信少数人可能会哗众取宠,不排除夸大事实,但你要告诉我全世界的主流媒体一起编织谎言,所有人都是演员,我觉得可能需要你提供更多证据。尤其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名利双收,很多新疆人其实去的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这些地方,经济水平和新疆没有什么差别。但目前就我自己看到,即使是包括与中国关系良好的俄罗斯RT在内,全世界没有一家主流媒体就新疆问题发出了与BBC等媒体不同的声音。当然,如果你要觉得有更好更信任的媒体,也欢迎你推荐。
谢谢 JimmyC2020(留言) 2021年8月8日 (日) 15:48 (UTC)
非常感谢阁下的科普和纠正。因为我之前很少有深入外网的行动。听了你的话,我就先认为BBC滤镜这东西他们的一种“企业习惯”吧,别人如果是出于自己的职业习惯,而对自己做出的关于不同国家的东西均一视同仁,我也不会再说什么。
另外,关于我在新疆的言论,当时在外面写下这段文字时可能修辞语句手法造成了一些误会,在此深表歉意。不过我当时在引述时可加了一句“我只看到的只是新疆的一个部分啊,不能代表全部。”最后说明我的观点。我没去过“再教育营”,因此只听别人说的二手消息我是保留余地的。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其实我也不知道。在此呈保留意见。阁下说的东西,亲自所见,一些确确实实是真实的
另外,感谢您对“反恐视频”对我进行的普法。
但是,对于媒体,您的“再包括您刚才也看到YouTube频道下面的批评BBC是完整保留了,国内媒体呢?直接限制评论。”的观点,虽说事实是真实的,但有一点我得提醒你(这不关BBC的事,题外话):我以前在油管发过几次语气较为戏谑的亲中评论或调侃台湾当局的语言(没有用任何脏话或骂人的意思),有些被油管直接吞了。而下面反中反共言论无论骂得有多难听,“畅通无阻”。以及今年年初川普的推特被封,不得不让我对这些外国社交媒体巨头重新认识了一下
您顺利为我解决了“滤镜问题”,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BBC为什么用一个英语口语不好的译员的问题,您并没有解答。至于弹琴的年轻人,我是基于看了许多采访,才说出这个观点:你看,正常的采访,角色一般只有两人-受采访者和采访者(如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华莱士采访江泽民都是如此)而BBC安排这个年轻人弹琴,很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至于大叔在讲啥,根本没什么印象。在别人说话时的时候发出声响或插话,这在哪里都是不太礼貌的吧?
另外,中国在世界舆论战中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BBC由于有大英帝国往日的影响力和自身较强大的软硬实力,是可以这么做的。西方媒体你可以把他比作一位贵公子,风度翩翩,想做什么就去做。而中国媒体倒像个没什么身家的农民,贵公子又怎么能明白农民大旱而吃不起饭的苦衷呢?
另外,您大概跟我一样,也生活在大陆,有些东西,真不能都拿西方标准去评判任何一件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你应该可以注意到,中国的网络环境自今年3月开始,明显变差。在B站,你可以看见反全部黑人,吹捧肖万的(老实说,黑人中也有好人,我们中也有坏人,打击“三非”,我是支持的,但这种过激行为我反对),还可以看到一些所谓的左派,用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东西,还说要回到以前的时代去,开历史倒车。(我看他们是真没经历过大灾荒吃不起饭的年头和红小将的批斗、住猪圈和死亡)
至于微博,那更乱了。美国的网络特工一大堆。假如中国放开管制媒体,估计就只能走苏联的老路。
“拍美国警察也是常有的吧?”这句话,是弗洛伊德事件后才开始出现的印象吧?我记得在那之前,央媒报道美国大多都是以繁华的华尔街、美丽的纽约街区作背景和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吧?这是凸现美国的强大吧?我是个航天迷,也常爱关注时事和新闻。这些我是知道的。
最后,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我就是想表达一个重要的观点:任何媒体都或多或少受到外力的影响,如何在不同意识形态媒体中大相径庭的观点中保持理性思考,不被其他人牵着走,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拙见,另祝编安。 ZWH2020ZY(留言) 2021年8月9日 (一) 08:30 (UTC)
@ZWH2020ZY:谢谢你说的,我真诚地说,您说的以上内容,90%以上我都是完全认同的,所以没有什么好争的。西方垄断话语权、西方媒体整体上在堕落、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有偏见,这些我完完全全承认,因此我之前希望修改词条,探讨的也只是洪水、抗疫的那个镜头和调色,三个具体的案例,我从未奢求说要整体性地承认BBC是一个多客观的媒体。其他美国媒体或小语种媒体就更甚了。可能是因为辩论中我有点激动,说到新疆感觉我完全站在西方一边,其实也不是这样,我说到底最多也是认同“再教育营”这个事儿是存在的,并且觉得中国的确可以更透明地公布再教育的人的条件,至于强迫劳动、强制绝育或是西方一些国家所称的“种族灭绝”,我本人是完全不赞同的。在这点上,西方媒体的确存在偏见(但至于是故意的收了钱或被政府指使的,还是出于自身的正义感或因为对中国了解的不多产生的偏见,我持保留意见,在此不赘述。)
任何媒体都或多或少受到外力的影响,这句话我完完全全赞同,目前我没有看到一个媒体能保持完全的客观,更重要的是最近两年,西方媒体和中国媒体都在向相反的方向变得越来越极端、一惊一乍。
但我正是因为是一个中国人,生活在大陆,我才希望中国能不要因为别人变极端,而自己也会成为惊弓之鸟。比如最近流行的“抓记者”“抓汉奸”,当然可能一些人会觉得这是西方错误在先,但我的观点还是真的不是所有西方记者都是“CIA特务”。只有对话、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在大陆的西方记者无法进行采访,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他们越来越多地采访港台人、流亡海外的人。那样只会更糟。
我和你一样,希望我们国家越来越开放,希望中西方的敌意能越来越少,希望中国能越来越自信,也希望西方能越来越自信。
很开心和你讨论。祝生活愉快啊!
JimmyC2020(留言) 2021年8月9日 (一) 09:09 (UTC)
@JimmyC2020:(+)强烈支持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讨论,我支持您的看法。任何国家应做到包容并兼,和谐相处。“抓记者”这一行为虽然确实反应了当今中国人民的一些不满,但我也觉得这方法有些饮鸠止渴,不但不会帮助中国扭转被动局面,反而更加严重。
的确如您所言,在当今世界上“只有对话、沟通才能解决问题。”
我们的国家的确在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中积累了一些问题,这是无法避免的。我相信中国人民、党和政府,一定会更加团结去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改革和开放的大门是会越开越大的”,相信我国随着经济和文化等软硬实力发展和中西方的共同努力,双方的敌意能越来越少,甚至能互惠互助,向着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前进,而不是互相倾轧,这才是最好的。
最后再次感谢您能坐下来一起聊天,也衷心祝您生活愉快!
ZWH2020ZY(留言) 2021年8月9日 (一) 12:44 (UTC)
@ZWH2020ZY:(+)强烈支持 :-)
编辑战
编辑@MINQI:,请前来此处讨论 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3月9日 (二) 13:21 (UTC)
(:)回應: 删除观察者网来源无异议,其余不同意:1.阁下对内容审查。2.维基百科:可供查证#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作为其本身内容来源。3.部分多余来源不得不添加,某位编者不断将单一(只写了一个)来源内容改为如“中国官媒”、“中国政府”等具体对象,完全无视他人意见或持同样意见者。这偏离客观中立。4.删除有争议内容的有来源内容前进行讨论而非删除后,若删除后出现争议因恢复之前内容讨论后再做编辑,而不是以给出方针理由借口拒绝恢复至有争议前版本,,阁下可能如在下之前一样误读此规则。谢谢--MINQI(留言) 2021年3月9日 (二) 13:25 (UTC)
- 如果一定要改,就应该把西方媒体的言论改为“西方媒体”称、“反华媒体”称,并以单一来源、不合理比重为由进行合并,降低内容比例,而不是双重标准地蔑中国媒体。--維基小霸王(留言) 2021年3月13日 (六) 02:1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