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Richthofen II/安樂死過山車

安樂死過山車的示意圖

安樂死過山車是一個假想的鋼製過山車,被設計成一種殺死乘客的安樂死裝置。 [1]這個概念是在 2010 年公開的,並由立陶宛藝術家Julijonas Urbonas 製作成比例模型,他是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博士生。曾經是遊樂園員工的 Urbonas 表示,他的概念是“以優雅和興奮”奪走生命。 [2]至于他的設計的實際應用,Urbanos提到了“安樂死”或“死刑”。 [3]曾任费城多波簡過山車公司總裁的約翰艾倫(John Allen)透過他對“終極”過山車的描述:「送出 24 个人,然后全部死了」啟發了Urbanos。 [4]

設計

编辑

佈局的概念設計在陡峭的上升丘英语Lift hill開始,這個上升丘可在幾分鐘內將乘客帶到500米(1600英尺)高的頂部[1][3]在到達頂部後,任何希望下車的乘客都可以下車。 [3]在所有希望下車的乘客下車後,過山車將從500米(1600英尺)高的頂部下降,過山車將會加速至接近其終端速度的時速360公里(約為時速220英里),然后降到平面並加速進入它的七個有稍許迴旋的反轉。 [3]每次顛倒的直徑都比上一個的要小,以便在過山車失速時保持對乘客致命的10G力單位。在一個急轉彎後,過山車將進入直線,在那裡可以卸下屍體並裝載下一批乘客。 [3]

原理

编辑
 
Urbonas(左)和安樂死过山车的模型在都柏林科学馆的 HUMAN+展覽。

安樂死過山車透過長時間的腦缺氧殺死乘客。 [1]過山車的七次倒置將在60秒內對其乘客施加 10g(G力 - 導致 g-force 相關症状出現,从出現隧道視力開始到暈厥,最终因G力過高而昏迷[3]隨後的倒轉或過山車的另一次運行將作為保險,以防止更強壯的乘客意外倖存。 [3]

展出

编辑

Urbonas 的概念在 2011 年 4 月至 2011 年 6 月期間在都柏林科學館作為 HUMAN+ 展覽的一個展品時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1]該展品被科學館指定為 2011 年的“旗艦展覽”, [5]旨在展示人類和技術的未來。 [6]在這個主題中,安樂死過山車突出了生命延續帶來的問題。 [7]該模型於 2015 年在巴塞罗那当代文化中心的 HUMAN+ 展覽中再度展出。 [8]

流行文化

编辑

2012 年,挪威搖滾樂隊Major Parkinson發行了“Euthanasia Roller Coaster”,這是一首數碼單曲,歌詞隱喻著Urbonas的安樂死過山車。 [9]

Lavie Tidhar的短篇小說《Vladimir Chong 選擇死亡》将Urbanos的安樂死過山車融入了結局。 [10]

Glenn Paton的微電影H Positive探討了一個富人在發現自己快要死了後,委託一位建築師建造了一個與Urbonas設計相同的安樂死過山車。雖然影片中沒有提到Urbonas,但片尾字幕確認這部微電影是受到了Urbanos這個項目的啟發。 [11]

作者 Amanda Saint寫了一部名為Golden Glow的小說,講述了排隊乘坐安樂死過山車的人們的故事,並將其作為她故事的靈感來源。 [12]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Solon, Olivia. The Future of the Human Species Explored. WIRED Science. 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6 April 2011 [24 April 2011]. 
  2. ^ Lamar, Cyriaqe. The Euthanasia Coaster, the Last Roller Coaster You'll Ever Ride. Gawker Media. 18 April 2011 [24 April 2011].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Euthanasia Coaster. 2 October 2010 [24 April 2011]. 
  4. ^ A Rollercoaster Designed to Kill Humanely. DesignTaxi. Halls Create Arts Pte Ltd. 20 April 2011 [23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9 September 2016). 
  5. ^ HUMAN+ The Future of Our Species. Trinity College Dublin. 1 February 2011 [24 April 2011]. 
  6. ^ Sheridan, Cormac. HUMAN+ Forecasting Our Future. NewScientist Culturelab.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Ltd. 15 April 2011 [24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8). 
  7. ^ Gorman, Michael John. HUMAN+ explores the technologically enhanced future of our species. Notes and Theories: Dispatches from the Science Desk.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td. 22 April 2011 [24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21). 
  8. ^ Human+. CCCB. CCCB. [13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November 2015). 
  9. ^ "Major Parkinson er tilbake"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11 January 2021. Bergensavisen. Bergensavisen AS 23 July 2013. Retrieved 6 August 2013
  10. ^ [1]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30 August 2016. Analog Science Fiction and Fact –September 2014 – Vol. CXXXIV No. 9
  11. ^ Hart, Matthew. Dark Short Film Shows Off Theoretical Suicide Roller Coaster. Nerdist Industries. 5 April 2016 [2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June 2018). 
  12. ^ Golden Glow – Amanda Saint. 16 March 2020. 

外部链接

编辑

[[Category:自殺方法]] [[Category:處決方法]] [[Category:安樂死]] [[Category:觀念藝術]] [[Category:2010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