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

木蘭詩》,又名《木蘭辭》,是一首作於南北朝唐朝期間的詩歌。該詩歌長約300字,講述一個名為木蘭的女子代父從軍的故事。

成詩背景

编辑

成詩年代

编辑

學術界對該詩歌的成詩年代尚有爭議,而看法分別有漢魏說、南北朝說及隋唐說,其中較為有代表性的學說為南北朝說及隋唐說[1]

南北朝說方面,宋代學者郭茂倩在其著作《樂府詩集》寫道「《古今樂錄》曰『木蘭不知名』,浙江西道觀察使韋元甫續附入。」支持者認為,既已在南朝的《古今樂錄》錄有,即可說明此並非是陳以後的作品。而且詩中背景為戰亂時期,詩中稱君主為可汗,出征地方為北方,可見該詩歌為南北朝時的作品[1][2]

隋唐說方面,有部分學者認為《古今樂錄》並非可靠,例如學者王增文指出《古今樂錄》是引用後人的按語,且在後方提出了「不知起於何代也。」。亦有學者指出詩中的風俗習慣與隋唐相近,例如學者鄭振鐸指出詩中「對镜貼花黃」此句,與唐朝女性使用花黃的習俗相近,推斷成詩時間為隋末唐初。另外也有其他學者指出詩歌風格及內容中出現的制度與唐朝相近或相同,可推斷於隋唐時成詩[1][3][2]

作者身份

编辑

對作者身份的說法分別有韋元甫作、木蘭本人作、民間或集體創作[1]

韋元甫作之說法方面,支持者方面,例如羅根澤,沿用了《古文苑》、《文苑英華》、《後村詩話》及《藝苑後言》的觀點,認為是由韋元甫所作的。反對者方面,例如蕭滌非,則認為韋元甫擬作與原作之間有不少分別,且《古今樂錄》有「木蘭不知名」這句,可見並非由韋元甫所作的[1]

木蘭本人作之說法方面,支持者方面,例如王增文,參照元代《考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等史料,考証確有木蘭其人及由木蘭所作[1][3]

內容撮要

编辑

該詩歌講述一名名為木蘭的女子,其父親收到朝廷的徵兵令。木蘭因其父親沒有長子,且父親已經年老,為了不讓父親當兵,於是她假裝成男子,代父從軍。經過十年從征後,因軍功而受天子受封,但她寧可不當尚書郎,只願歸甲還田。最終她回到家鄉,回歸女兒身,而其戰場伙伴因不知木蘭是女性,而感到驚慌。

主題思想

编辑

本詩歌之主題思想仍有爭議性,主要分為批判男尊女卑、反映百姓嚮往和平、等說法

批判男尊女卑之說法方面,史學家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一書中,認為本詩打破了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的傳統觀念。而中國社會科學院所著的《中國文學史》認為本詩透過描寫木蘭的藝術形象,顯示出女性和男姓具有相同能力來作出英雄豪傑的事蹟,以及是一種衝破禮教的行為。

百姓嚮往和平之說法方面,學者如陽國亮,指出詩中透過木蘭代父從軍等情節,追求和平而踏上征途,反映出木蘭對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追求,表達了對戰爭予以譴責的立場,且藉木蘭的形象來反映當時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參考來源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聂永华. 20世纪《木兰诗》成诗年代、作者及木兰故里研究综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 (01期). 
  2. ^ 2.0 2.1 科普小组. 木兰诗是什么时候所作. 文化难题. 吉林电子出版社. 2006. ISBN 9787900444066. 
  3. ^ 3.0 3.1 王增文. 《木兰诗》的产生时代、本事和作者考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