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Temp3600/essay/迷你論述

無限期封禁 编辑

這項的原名是「永久封禁」,但為了強調「如有悔意即可解封,沒有最低刑期」,故改為現名。

RFA的投票原則 编辑

  1. 一般來說,我只會在自己有發問的RFA中投票。
  2. 投票時,主要考慮參選者過往的表現,問答的表現尚屬其次。維基中當選後違反承諾之人不在少數,現實生活中更是到處皆是。——因此,大半的打分在參選前就已經決定了。
  3. 另外,還會略略考慮推薦語(如有)、人事關係、活躍度、參選者的特質(政治正確、地域平衡)等因素。
  4. 問題的難度與參選者的過往表現呈反比——我心中認為愈不可靠的參選者,題目會愈難。這是一種平衡機制:參選者在平時分一項已經不行了,那就只能依賴口試來「拉高」分數,故只有十分困難的問題才有機會讓參選者有突出的發揮。如果參選者過往表現優異,早已在我心中過關,那麼就不需要挑戰什麼難題,問答純粹是走走過場,看看是不是認真參選而已。
  5. 可以拒絕回答問題,但當然要給出理由。論述能力比對單一問題的觀點來得重要。
  6. 以前不怎麼投反對票,因為反對票效力很強(1:4),很得罪人。現在改成暗票,可以盡情投了(說笑啦)。
  7. 在有正確答案的問題中,參選者不應該回答錯誤——這是開卷問答,參選者理應先瞭解過往的RFA問題(很多人都有題庫,每次RFA的問題大同小異)和維基方針指南。對於技術題,甚至可以親自實作,和請教其他維基人。回答錯誤,意味參選者根本沒有認真看過考古題,不瞭解社群對自身的要求;技術觀念「想當然」,沒有實踐經驗就胡亂作答。如果不懂就應老實回答不懂,並寫出自己尋找解答的嘗試怎樣失敗了。維基百科上不做事可以讓其他人來做,做錯事又死要面子,其他人還得想方法刷屁股,反過來為社群制造問題。
  8. 管理員是相當花心神的職責,我期望至少第一年當選時,管理員能夠保持活躍。因此,如果得知參選者正處於生活中的關鍵時期,我會問及這一點,並結合參選者近期的活躍度來決定投票。

改革的用途 编辑

梁啟超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大體上已說明了改革所能達到的極限。重大問題通常積累已久,絕不可能有靈丹妙藥一下子解決。改革所能作的,只是政體執行層次上的小修小補,讓有能力者做事時更順暢而已。當然,能夠達到這一點,作為下一步改革的基石,已經很不簡單了。

共識制 编辑

  1. 我贊同User:Hat600/essay/前方指挥所中所有觀點。
  2. 維基百科之所以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實現被譽為「完美制度」的共識制﹐是由於維基百科的主要產品—百科全書本身,並無一定的完成期限,而且下一版本並不需建基於上一版本。這意味着維基條目有無限的時間可供改善,任何的共識本質上都是暫時的。而且參與維基並無甚現實利益可言,通過「以快打慢」等議術維持臨時共識的意義不大,失勢方只要找好資料,提出修訂方案,通過的機會很大,並不會因失去先手而無法翻盤。
  3. 換言之,愈是講求在限定時間內作出決定,決定有不可挽回影響,就愈不適合共識制。與維基一樣,容許對最早期成品改動的項目,現實中應該不多吧。

補充 编辑

  1. 然而,諸如方針版一類的站務討論,大都希望在一定時間後能作出決定。這時就必須意識到,共識制成立的前提,是討論各方皆有良好的討論能力,能夠詳盡闡述各自方案的優劣,而且有足夠的時間,確實做到(而不只是在理論上有能力做到)這件事。當然還有討論禮儀、對事不對人等。
  2. 在實際環境中,資深用戶參與維基(特別是維基站務)的時間往往有限。這時候User:Hat600/essay/现充User:Hat600/essay/拉布中所談的問題就顯得嚴重。
  3. 共識制中共識的建立需要優質的討論,而當沒有這種討論(但又必須作出決定)時,管理員的「唯能實現社群討論所得的共識」權力/責任就被逼擴充,需要自行按照僅有的討論及自己的經驗,猜測社群的共識是甚麼。顯然達到這一點非常困難,這就導致中維管理員一職非常不好當。

教育 编辑

  1. 這項如果要詳談,可以寫上一本書了。
  2. 這兒想談的教育,是指「教育維基人,提升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以更好完成維基百科所需要的工作」,對應於機構的在職培訓
  3. 人力资源管理是維基百科最弱的一環,不僅是中文維基百科,即使是英維也不見得很理想。Signpost上有不少文章,探討管理員老化,離去等問題(這個又可以寫一大篇)。
  4. 教育的難處有幾點,第一,是維基人本質上來者不拒,很難拒絕一些不適合某些崗位的人前來參與,而要靠教育扭轉一個人的行事方式本來就十分困難。
  5. 第二,維基上沒有明確的上下級觀念。現實上覺得老闆是笨蛋的人不在少數,但大部分人聽到老闆的指示,還是會乖乖照辦,不會和薪水過不去。但在維基百科上,其他人並沒有必要聽從誰的指示,這就導致不同的工作方式出現沖突,誰也不服誰,彼此間無法配合。就算有人想「教育」其他人做事,別人很可能不覺得自己需要接受建議。
  6. 第三是缺乏有用的教材。寫教材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教科書市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書籍品種之一。教科書往往需要行業中的頂尖人物來寫,將他的經驗分享出來,再由教育專家將內容進一步調整至適合學生按步就班學習的水平,還要準備練習、例題等等。在維基百科上,只有極少數人有足夠能力和時間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更不用說將經驗整理起來,編寫教材了。

沒有專題的條目 编辑

原則上來說,不應該存在沒有專題的條目。專題的本質是一堆專家,沒有專題的條目,等於條目的作者不是專家,事後又找不到專家來審核,那麽條目的質量就無人把關,成為審核的漏洞。然而由於人數不足等原因,中維沒有專題的條目比有專題的條目更多。要整理好恐怕非常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