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2016年臺灣教育專案札記

原標題:時間就是青春——我們如何因應教育專案中面臨的各種挑戰?一份2016年的維基百科教育專案的摘要札記

作者:上官良治FireFeatherKoala0090Kokuyo

以CC BY-SA 4.0釋出[1][2]

3月初在台灣是杜鵑花開的時候,也是台灣大學著名的「杜鵑花節」的舉行日子。在週末兩天晴朗的日子裡,台大校方舉辦校系及社團博覽會,藉此讓想要就讀這所大學的高中生能夠更加了解、認識未來可能的大學生活大概會長什麼樣子。 台大維基社也在這個兩天的社團博覽會中,申請了一個攤位,社團博覽會是個很好的機會,與可能會進入台大,成為社團未來骨幹的學生先認識了解的好機會。我也到了現場參與擺攤的工作,和來自全台各地的學弟妹們分享說明維基媒體計畫是什麼。我遇到了一位理工科的學生,他覺得最近這一兩年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變高很多,仔細問了一下,原來他是常常閱讀物理條目。或許台大維基社協助物理系開設的服務學習課程,對於條目的品質有顯著的提升。由此可見,維基百科的確是屬於教育的一塊重要資源。

趁著這次的電子報,我們訪問了三個2016年與台灣維基百科教育相關的專案負責人,請他們現身說法,聊聊推廣維基百科的教育利用有什麼獨特的情境與可能:

台灣大學:多元豐富的維基百科編寫專案 编辑

背景 编辑

其實維基百科在台灣與教育機構的關係可以早至2006年,台大的維基社在11年前就成立了,但當時的維基社在創社一年之後便出現斷層,在無人交接的情況下,並沒有機會長期維持。儘管過程中有部分台大畢業的學長姐回校與開明的老師合作討論開課,但並沒有持續。

這這樣的情境直到2016年的暑假,兩位身為台大在校生的兩位同學——烈羽以及和平奮鬥救地球——想要在台大重啟維基百科的研究性社團,才讓在台大校園的維基研究與合作的機會。 在復社後,光是2016年8月到12月短短的半年之間,台大維基社便舉辦了八場三小時的社課、一場整天的編輯松、與三個不同的教授合作進行課程的維基百科編寫。在105學年上學期,台大的教育專案相關課程總共擴充或創建的條目數為58篇。

成員經驗分享 编辑

以下,是邀請台大維基社核心成員烈羽對於推廣維基百科的教育專題的一些經驗分享——

:在計畫、執行、或是評估維基百科教育專案的過程中,如果要點出一個十分重要的挑戰,那會是什麼?
:我做的專案是協助完全沒編輯經驗的學生完成他們的期末報告,也就是條目(我自己也是學生)。事前有和他們大略介紹過編輯方法、注意事項及自學方式。但畢竟短時間內要吸收不容易,因此最後他們實際編輯時,還是有非常多線上一對一的問答、甚至直接替他們處理一些問題。而且學生開始趕報告時通常已經離死線非常近,那些問題都不能拖太久,必須及時處理。我甚至因此在期末考前幾分鐘還在回答他們問題:P
:你是怎麼克服這個挑戰的呢?
:期末考後花了兩三天瘋狂上線編輯維基。還好學生們的死線是期末考之後。
:過程中,你有用到哪些資源?
:前人留下的維基課程網頁、學校的免費網路、臉書粉絲專頁(學生主要問答平台)
:除了上述資源外,還有哪些其他資源是你後來覺得可以利用,但當時卻沒有的?
:事前應該先列出一張查核表,這樣就能邀請有空的維基人提供協助
:還有其他你覺得相關值得補充說明的嗎?
:其實有些協助並不是當初和教授講好會提供的(教授邀請我們協助他),但大概是我們的自我要求比較高,做了些分外的事,才把自己弄這麼累:P

慈濟大學:醫學院同學與英美系師生彼此教學相長 编辑

 
花蓮慈濟大學英美語系維基翻譯實務講座

如果說台灣大學是打團體戰,有著較為豐沛的資源與人力,那麼在台灣東部花蓮的慈濟大學教育專案,則是聚焦於少數一兩位維基人的努力奮鬥。三年前Koala0090從高中畢業考上了慈濟大學醫學院,他便帶著國中時所培養的編輯維基百科興趣,來到了慈濟大學。

剛開始他是從身旁的醫學系同學開始分享與邀請翻譯,但後來2014年的一天,Koala0090寫了封電子郵件給校方的建議信箱,主動推薦將維基百科應用於大學課程。這件事情引起了學校的英美系周中天老師的注意,並開始邀請他規劃協助,讓英美系正在修習翻譯實務的學生,可以實際進行英翻中的維基百科擴充工作。這樣的合作已經進行了三個學期,目前也邁入第四學期。而上學期兩位英美系學生徐巧靈、蔡顓鎂的翻譯作品「世貿中心七號大樓」還獲維基百科最高品質認可的「特色條目」評選[3]。種種成果讓維基百科在台灣東部的學院教育推廣,有著獨特的結合經驗。

以下我們便邀請了Koala0090分享他在推廣維基百科與教育結合時所遭遇的挑戰——

:在計畫、執行、或是評估維基百科教育專案的過程中,如果要點出一個十分重要的挑戰,那會是什麼?
:東部地區教學人力匱乏,且計畫長期執行有困難。
:你是怎麼克服這個挑戰的呢?
:目前尚未克服,我還是相當擔心在未來進醫院後,慈濟校園的維基百科教育專案發展。
:過程中,你有用到哪些資源?
:在金錢方面沒有動用任何資金,且教授同意支付我工讀金,協助作品的整合及上傳。主要動用的資源皆是勞動力,英美系的主任開設課堂,讓學生編寫,而我付出時間整合上傳。
:除了上述資源外,還有哪些其他資源是你後來覺得可以利用,但當時卻沒有的?
:目前東部方面的資源都極度匱乏,至今沒有任何資源進駐,所以這個問題其實不大(笑)。
:還有其他你覺得相關值得補充說明的嗎?
:希望社群能研擬一套完整的專案模組,使在地社群能按部就班的建立,並投入合理資源,不要太過依賴「孤狼」的力量。畢竟人的能力有限,很難在單打獨鬥的狀況下成功,新竹的模式算是特例。

光電計畫:美術系出身的維基人協助多所大學攜手的科普寫作案 编辑

最後,要介紹從2015年即開始的光電計畫,這個計畫最早是2014年時由逢甲大學物理系的楊嘉會老師自2014年與秘書長Reke討論發起,2015年在科技部正式提供專案補助後,以協會聘請新竹社群的參與者,同時也是竹教大美術系的KoKuyo作為光電計畫的專員。

在一學年的時間中,Kokuyo透過了逢甲大學、交大電機系學生會、科技部、維基台灣分會、以及新竹社群等眾多的單位組織的支持,最終有約20位學生以及其他夥伴的參與、共創建與擴增了90個條目、並有超過60個多媒體檔案的貢獻。這次的專案,是台灣發起的教育專案中,最多組織機構共同合作的一次,以下便是他的經驗分享——

:在計畫、執行、或是評估維基百科教育專案的過程中,如果要點出一個十分重要的挑戰,那會是什麼?
:要如何讓學生願意主動投入維基百科條目的寫作,尤其是在上(老師和分會)對下(學生)的關係中,儘管能提供獎品獎勵同學寫作,但不代表學生願意馬上熱情地投入編寫條目中。
:你是怎麼克服這個挑戰的呢?
:主要還是由老師親自帶領催促學生撰寫條目。現場聚會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這次計畫透過學校的定期聚會,算是成功讓學生創建數篇條目。但是這跟如何讓學生主動投入編寫,且能夠自主編輯更多條目,仍有一段差距。
:過程中,你有用到哪些資源?
:我們提供包括基金會製作的手冊PDF、及重新整理英語維基百科提供的線上教材,另外也有開設專門的Facebook群組。
:除了上述資源外,還有哪些其他資源是你後來覺得可以利用,但當時卻沒有的?
:如果就現場聚會指導部分(聚會指導對於整個活動結果扮演一定角色),或許可以請分會、或附近地方社群派遣人力協助,而能營造出編寫氣勢。而如果就整個氛圍的營造,且即便是到了大學階段,這類長期、一開始便注重條目編寫的計畫,可能還是必須要有類似團康、或者凝聚向心力的活動。
:還有其他你覺得相關值得補充說明的嗎?
:在某種程度上,校園推廣還是需要帶動學生的熱情,單單仰賴獎品似乎只能生產出能夠通過標準的條目,但無法讓該條目變得更好。

小結:團體合作,是解決時間不夠的可能方法 编辑

上述三位維基人分享的推廣經驗,可以看到對於自己在專案上的時間管理,提出自己的檢討與改進。在時間管理上,其實每一位維基人都有自己的解決辦法,但在訪談中可以感受到大家都傾向教育專案的推動過程中,如果有找到夥伴一起協助,在時間的調配上可以輕鬆許多。願意積極投入維基志願性服務的長期參與者並不多見,如何能夠透過彼此分享與激勵持續往前走,也是台灣分會在推動維基事務時,一直在嘗試努力的。就教育專案而言,我們積極的想要讓在同一所學校、或是同一個城市的維基人能夠互相聯繫與組織,進而彼此調配安排時間來解決大量的工作。

儘管鼓勵組織可能可以解決短期個人時間不足的問題,但長期而言組織的交接與傳承,對於台灣的教育專案而言,仍然是困難的課題。目前在大學積極投入的維基人,都會面臨到畢業的問題,但維基社的幹部招募並不一定穩定。如何能夠在缺乏正式校方資源投入的情況下,長期的維持維基社團在校園的運作,目前仍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註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