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骑,极言骑兵之多。扬雄《长杨赋》:“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隅。”

  1. 匈奴二十四长之号称。匈奴前期,统领“万骑”者凡二十四长。匈奴自左右屠耆王(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都分别统军,指挥作战,大者领万骑,小者统数千骑,统万骑的军事首领共二十四个,即二十四个万骑长。下设有千长(千骑长)、百长(百骑长)、什长(十骑长)[1]
  2. 禁军名称之一。唐太宗贞观年间始置百骑,从皇帝射猎。至武则天时改为千骑,并以其隶属左右羽林军唐中宗景龙年间,扩大千骑改称万骑,分置左右营。专门置使率领。李隆基长安时于万骑中广为结交,后赖万骑力量诛韦后。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改万骑为左右龙武军,以功臣子弟充任,遂为唐代北衙六军之二。

参考资料

编辑
  • 《中国历史大辞典》
  •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 ^ 史记》〈匈奴列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