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騎,極言騎兵之多。揚雄《長楊賦》:「羅千乘於林莽,列萬騎於山隅。」

  1. 匈奴二十四長之號稱。匈奴前期,統領「萬騎」者凡二十四長。匈奴自左右屠耆王(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等,都分別統軍,指揮作戰,大者領萬騎,小者統數千騎,統萬騎的軍事首領共二十四個,即二十四個萬騎長。下設有千長(千騎長)、百長(百騎長)、什長(十騎長)[1]
  2. 禁軍名稱之一。唐太宗貞觀年間始置百騎,從皇帝射獵。至武則天時改為千騎,並以其隸屬左右羽林軍唐中宗景龍年間,擴大千騎改稱萬騎,分置左右營。專門置使率領。李隆基長安時於萬騎中廣為結交,後賴萬騎力量誅韋後。李隆基即位為唐玄宗,改萬騎為左右龍武軍,以功臣子弟充任,遂為唐代北衙六軍之二。

參考資料 編輯

  • 《中國歷史大辭典》
  • 《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
  1. ^ 史記》〈匈奴列傳〉:「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