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七一效应

最新留言:自由华夏在13年前发布在话题读了很不爽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自动评为重定向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香港政治专题 (获评非条目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香港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非条目级非条目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无需评级。

条目评选

编辑

新条目推荐

编辑

读了很不爽

编辑

明显带着个人感情来写条目,何谓“保皇党”?难道支持中国政府的政党皆是冥顽不化吗?而逢中必反的党却美其名曰:“民主派”!!像长毛之流的人,打着民主的幌子为自己捞取政治资的人,最让人瞧不起,让人倒胃口!!虽然我对中共当局的很多做法很不认可,政府官员的腐败让人发紫,但香港的部分所谓民主人士的那种奴态(可能是殖民地教育的影响)更令人恶心,港英时代我却没见他们像今日这样抗争过,香港所谓民主只不过是彭某人的施舍。港英统治香港的近百年中,何时给香港人民主过,只不过是要交给中国前六七年开始所谓的民主选举,要给中国政府一些麻烦而已,他们说过让港人选总督吗?--竹围墙

(:)回应:竹围墙你好,我是此条目的原作者。我这次写七一效应,只是为了带出一种在香港发生的现象。在整篇文章中,我使用了“保皇党”这三个字,因为当时(直到现在也是)普遍市民甚至连学者也把他们称为“保皇党”,用起来会令大家都明白对象是谁。所以,在这条条目中,“保皇党”这三个字应该只是用于描述该派系,而并没有贬低或抬高任何人的意思。至于民主派他们的品格如何?不在这里的讨论范围之列,这里只是记述一次在香港发生的集体行动而已。我在造句和用字上已经尽量做到中立持平的原则,虽然也许仍有不足之处,但大体上都能达到大家的标准,才能在新条目推荐中展示出来。无论如何,多谢赐教,并希望你继续为维基百科作出贡献。--海豚爱上胶(讲我知) 12:59 2006年8月26日 (UTC)
大家好﹗我觉得“保皇党”不等如就是“支持中国政府”。到底二十三条要用怎么样的方式立法﹐北京没有正面﹑公开发表意见﹐只是叮嘱立法。“民主派”也不就是“逢中必反”﹐例如保卫钓鱼台﹑反对台独等等﹐民主派的意见跟北京几乎一致。读到形容长毛“打着民主的幌子为自己捞取政治资的人,最让人瞧不起,让人倒胃口”﹐我觉得说话要公道一点﹐难道民建联自由党不是也在捞取政治资本﹖为甚么“最低工资﹑最高工时”这两个党都反对﹖不是要在功能界别“捞取政治资本”吗﹖他们的取向违反“代表工农利益的”建国方针﹐是不是也可以归类为“逢中必反”﹖港英时代香港人没有管理自己地方的权利﹐难道现在回归祖国﹐都要维持殖民管治﹖为甚么彭某人可以施舍香港民主﹐现在祖国却连施舍也拒绝﹖在下没有甚么意见﹐只是希望大家都去想想﹑想多一点。--中国人一个 00:30 2006年8月27日 (UTC)
中国政府拒绝香港民主吗,非也!曾特首的改革方案不是被中国政府否次的,而是民主派否决的!中国政府的专制本人也深有体会,他担心香港民选出来的政府成了脱缰之马,这是为什么大陆当局不能一下子给香港普选的原因。中国地方官员专制腐败,国人皆知,地方首长独霸一方,犹如山大王,我行我素,自己说的算,全然不顾人民死活。我何偿不希望中国内地能在县市级以上实行民主选择?我也知道,大陆一但民主选举,肯定比台湾的选择乱十倍,买票,买凶,作假票……因为现在的基层有这样的选举,一支烟便能收买一票。呵呵。国民素质?还是文化在作祟?--竹围墙

我想“保皇党”应该是是香港的反对派给“亲中派”的一个贬义的名称,而“民主派”却是反对派给自己加上去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衣而已,我全力支持香港的民主,曾特首的政改方案虽不很完备,但有了一个基本的普选时间表,起码是向民主朝前走了一步,为何却遭到所谓的民主人士否决了呢?他们不是为反对而反对吗?这对香港的民主有何好处?对此我建议把“保皇党”改为“亲政府派”或“亲中派”,而将“泛民主派”改为“反对派”,这样更符合中立原则--竹围墙

(:)回应:竹围墙你好,我是此条目的原作者,感谢你的回应。就党派命名的问题,我先前的回应已经交代得十分清楚,“保皇党”是最能反映当时市民对凡事支持政府的政党看法。而后来连学者在发表评论时,也使用该词作为这群人的称呼。可以见到,这个用字是最能清楚表达之馀,也具有其权威性。所以,恕我未能采纳你的建议。不过,我很欣赏你对此条目的处理手法,无论如何,多谢赐教,并希望你继续为维基百科作出贡献。--海豚爱上胶(讲我知) 11:19 2006年8月27日 (UTC)
就算超过50%的香港市民称亲政府的政党是“保皇党”,您不认为这三个字带有贬义色彩吗?难道香港市民的价值取向就当作是维基的价值取向吗?--竹围墙(^_^) 02:38 2006年8月29日 (UTC)
在下不反对把“保皇党”改为“亲政府派”或“亲中派”,然而“保皇党”跟“亲政府”有甚么分别呢﹖至于将“泛民主派”改为“反对派”,只是换成在朝者不能面对异己的偏见而已﹐不见得符合“中立原则”。--中国人一个 15:49 2006年8月27日 (UTC)
西方国家所称的:“反对党”也是“在朝者不能面对异己”吗?现在香港很多学者都称所谓的民主派为“反对派”,尤其是政改方案被否决以后,这又何解呢?--竹围墙(^_^) 02:38 2006年8月29日 (UTC)
For this question, 西方国家所称的“反对党”也是“在朝者不能面对异己”吗?Sorry, I don't see any examples of foreign countries that will label the other parties “反对党”. The only exemption I can think of is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in Deutschland; however, they are, as the Link for Society and Democracy in Hong Kong, willing to call or even label themselves "the opposition" (反对党) to gain popularity. And in addition, please give evidences for 现在香港很多学者都称所谓的民主派为“反对派”,尤其是政改方案被否决以后. For example, who and when? I don't see any. 中国人一个 15:17 2006年8月29日 (UTC)
(翻译)在这条问题中,西方国家所称的“反对党”也是“在朝者不能面对异己”吗?不好意思,我看不到在外国有任何例子,把其他政党标签为“反对党”。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不过,他们就和香港的社会民主连线一样,愿意被对方称自己为“反对党”来增加知名度。还有,请列出证据证明香港很多学者都称所谓的民主派为“反对派”,尤其是政改方案被否决以后。例如谁人和何时?但我看不到有。(/翻译)
OT:中国人一个,提问题的人是广东人,未必一定能看英文,照顾一下人家吧。--海豚爱上胶(讲我知) 15:54 2006年8月29日 (UTC)
(小修订)在“西方国家所称的‘反对党’也是‘在朝者不能面对异己’吗”的问题上﹐我实在看不到外国有任何例子﹐把其他政党标签为“反对党”——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不过﹐它就和香港的社会民主连线一样﹐自愿被标签作“反对党”而且借此增加知名度。还有﹐请列出证据证明“现在香港很多学者都称所谓的民主派为‘反对派’,尤其是政改方案被否决以后”﹐例如何人﹑何时﹐因为我同样是看不到。(/小修订)
海豚兄﹐谢谢抽空翻译。-- 中国人一个 14:57 2006年8月31日 (UTC)


竹围墙阁下,谁说港人97之前不争取权利?
那位梁国雄先生(外号“长毛”),早在港英时代就参加了托派组织“革命马克斯主义联盟”,反对当时的港英统治者。
如今,他只是继续干他的“公民抗议”而已。
因为中共完全就是一个维护官僚和资本家利益的政权。
阁下是不了解香港历史,还是选择性失明?
——自由华夏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06:28 (UTC)回复
返回到“七一效應”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