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Gzyeah/2008

最新留言:Bigmorr在15年前发布在话题第六次动员令

是这个吗

你说的那个简表是否这个呀?[1]似乎没有删掉哦。Cybercicada (留言) 2008年1月17日 (四) 03:58 (UTC)

about:中华人民共和国

因为不想再互相回退了,特地来向阁下请教。阁下在编辑摘要中写着“请不要混淆"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这两个概念”,但是该处的标题是“政治体制”——参照美国的条目,政治体制应使用“XXXX制”来表示,而社会主义共和制亦非原创研究(可以Google到许多相关文章,而且英文维基的PRC条目也是用的社会主义共和制),因此我觉得是适当的。而阁下改成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属于“政治制度”吧?不知道是不是您没有看清楚?望回复。—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2月5日 (二) 10:33 (UTC)

星架坡

港澳地区过去的确曾有此称呼,而且属于主流,既然中文维基百科亦要服务港澳,本人认为有必要加上此前称,至少在港澳繁体页面处转换。大个仔 (留言) 2008年2月10日 (日) 21:14 (UTC)

寮国首都永珍

注意到你把港澳对此地名的译法由“永珍”转换到“万象”,请问有何根据呢? 相信你清楚,Viangchan的发音。大个佬 (留言) 2008年2月14日 (四) 14:20 (UTC)

谢谢你的关注。大个佬 (留言) 2008年2月14日 (四) 15:16 (UTC)

Re:关于国旗列表消歧义项

我想您的说法可能很有道理,但现实中是联合国会员国的就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国家,反之亦然。您所举的西撒国情况是这样的,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没有承认它,是很多黑非洲国家承认了它,但不代表它就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啊。“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已经是一个通用的词汇了,我看不出哪里不对,就算稍微有点模糊,但现实中还是可以理解的。至于马耳他骑士团,虽然它是联合国观察员,但毕竟不是国家,如同罗马教廷圣座(Holy See)。如果它和罗马教廷一样控制着如梵蒂冈城国这样的领土的话,才可以称它为国家,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2008年3月19日 (三) 14:41 (UTC)

啊,不好意思,我忘记了一个特例,就是梵蒂冈城国, 它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独立主权国家,却不是联合国会员国,控制该国领土的罗马教廷圣座只不过是联合国观察员,所以还是应该写上“联合国会员国和国际社会 普遍承认的国家”,似乎添上“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国家”是针对梵蒂冈的特例,不过也没有办法,现实就是现实啊,百科要求严谨,只能如此了。——¤  2008年3月19日 (三) 14:56 (UTC)
呵呵,好像Isnow君和我的意见一致,他曾经“捍卫”过我删除“中华民国国旗”的举动,其他人就不知道了。我觉得现在先按照我的版本比较好,争议也少,除非台湾的朋友认为他们的“中华民国”是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呵呵。——¤  2008年3月19日 (三) 15:12 (UTC)

re:艾奥瓦州

zh-tw不要做成爱我华,zh-tw常用的还是爱荷华,爱我华和衣阿华都只是相对少见但亦有人使用的其他译名。还有zh不必删掉,zh遵从条目原始标题即可。—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3月19日 (三) 18:27 (UTC)

zh-hk的主流报纸上用的主要还是艾奥瓦,同zh-cn的。—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3月19日 (三) 18:29 (UTC)

re:关于简繁转换

话说阁下是第二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请参见这里,谢谢。—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3月21日 (五) 17:55 (UTC)

最初使用机器人将zh-cn改成zh-hans,zh-tw改成zh-hant只是为避免大规模错误的临时性办法。这只是在技术上选择最快解决方案,而不是最佳解决方案的结果(最佳解决方案,即让zh、zh-hans和zh-hant相同的话,技术难度太大)。而之后从最快解决方案转向最佳解决方案,就需要人手来完成了(包括我在内都一直在做这类的修改)。—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3月21日 (五) 18:15 (UTC)

re:警告

你该问问贵国人民是否“允许”那些“新闻内容”写入该“条目”内之后,再来反问我才对。谢谢!--Yyk (留言) 2008年3月30日 (日) 18:47 (UTC)

中华邮政重定向页

请解释多次回退原因,根据Wikipedia:回退正式方针请勿在24小时内回退超过三次,有需要的话请到原回退者用户页里讨论: User_talk:NhncZModdlyg讨论+ 2008年5月20日 (二) 15:19 (UTC)

User talk:Sly0615不符合资格投票,需至少为维基见习编辑或同等资格—ZModdlyg讨论+ 2008年5月20日 (二) 17:04 (UTC)
欢迎阁下到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台湾邮政与中华邮政发表你的意见。—ZModdlyg讨论+ 2008年5月20日 (二) 17:48 (UTC)

Re: 关于张娜拉

哦,是这样吗?那个并非我加入的,因此我也没太留意它……我现在去修正就是了。

另外,除非出现繁简转换问题,否则请不要随意将以前的编辑者所加入的简体字内容转成繁体字,谢谢。 --Moonian♨一盅两件立即叹贡献 主要 全部 2008年6月1日 (日) 02:15 (UTC)

三国正在进行特色条目候选

Gzyeah有空可以前往评定吗?如果你喜欢三国,这篇内容写的很详细,很不错,谢谢你的关注。—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08年6月8日 (日) 04:54 (UTC)

关于Template:User_Singapore

我发现这个用户框的内容被修改成了与修改前截然不同的东西。在修改前,很多维基百科用户已经在用户页中使用此模板,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将此用户框作出如此大的编辑实在欠妥,故改回。—Chsi (留言) 2008年6月27日 (五) 13:56 (UTC)

关于“世界地理索引”的中国

首先,该条目的第一句话表明,下表中写的是世界各国家(或地区),而不是经济体。 可以把香港、澳门与中国分开列,并且简称用Hong Kong和Macao,这都没问题,因为所有人都是这么处理港澳的国际地位的。

但 中华民国比较特殊,你不能简单的把它当作台湾,它应该是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等地位的政治实体,简称为仍为China(而不是Taiwan)或者是 ROC,这一点在马英九上台后显得更为明显,大部分的官方网站已经把“中华民国(台湾)”该回了“中华民国”,有些甚至已把英文中的Taiwan也已去 掉,只剩Republic of China或者ROC。所以,把中华民国的英文简称写为Taiwan并归到T开头的国家(或地区)里不合适,在中华民国的国旗旁直接标“台湾”也不合适, 简单的认为“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更不合适。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John-Rui对话贡献)加入。

那是否引用刚果模式,刚果虽然是个国家简称,但也有两大国家,刚果共和国或者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简称。—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23.192.21.54对话贡献)加入。

蒲隆地

是“蒲隆地”。不但中华民国外交部如此书写,台湾的教科书、多数书籍、地图、媒体也是。—jitcji 2008年8月5日 (二) 02:48 (UTC)

Re: 请问阁下

关于模板:

  1. 加入新参数是可以,但请在有参数的资料时才加上,不要“参数名称=[这里甚么也没有]”,这样的所谓“内容扩充”一点意思也没有。
  2. 在没有显示问题或其他特别情况下,请不要将条目内文(包括模板)的字体,由繁体转为简体(反之亦然)。

关于作品列表的格式:

  1. 已稍为作小幅度的整理(使用类似日本同类条目的“作品名(年份[,广播公司])”的格式)。

--Moonian♨一盅两件立即叹贡献 主要 全部 2008年8月31日 (日) 05:20 (UTC)

……我真的忘记了,模板文件的那些<pre></pre>中的文字已被改成强制不转换了,十分抱歉!
至于专辑名称……好的,我也会那样做。谢谢告知! --Moonian♨一盅两件立即叹贡献 主要 全部 2008年8月31日 (日) 05:46 (UTC)
那是“第2.5辑”的意思(我猜这个“第多少辑”我也要去处理一下……)。至于年份……我尽量去找找吧。--Moonian♨一盅两件立即叹贡献 主要 全部 2008年8月31日 (日) 06:11 (UTC)

Wikipedia:专题/广州

小弟成立了广州专题页,是编辑和撰写广州相关百科内容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欢迎热心的您关注广州的条目,不断进步!—-建烨 2008年11月2日 (日) 14:12 (UTC)

回:关于“处女群岛”

繁简转换的存在,旨在于让条目文章能够实际而有效地正常显示,而非在于深究个别用词在语意上的分别。此外,阁下须注意的是,有关的条目主题,既非“处女”,亦非“维京”,亦没有任何迹象,要在条目内特别交代“处女”与“维京”,阁下的考虑是非必要的。

另就“BVI”的问题,“BVI”之所以在条目内的开首交代,在于“BVI”是一个当地相当常用的名称,列出有关缩写有助加深读者对当地的基本认识。须要特别澄清的是,“BVI”并不如阁下所指,是ISO代码。查英属处女群岛的ISO代码是“VGB”,“BVI”是UNDP代码。多谢垂注!--ClitheringMMVIII 2008年12月2日 (二) 06:06 (UTC)

Re: 有关张娜拉条目的外部链接

那个应该不是官方的,但同时又不像是个人网站,也并非Wikipedia:外部链接下的任何一种连结(况且这个页面不是方针也不是指引)。但如果阁下认为它重要性不大的话(好像就只有那几张图),那就动手把它砍掉吧~ --Moonian♨一盅两件立即叹贡献 主要 全部 2008年12月11日 (四) 10:19 (UTC)

Re: 请教一些海外地区译名

不好意思,回的时间有点晚。台湾关于外国地名的翻译标准,基本上是依照国立编译馆发行的《外国地名译名》为准,不过我手上没有这本书,没有收入的就只有依照约定俗成来翻译了。

  1. Virgin Islands”依照外交部的资料(注意“一般政情/政治情势”的部分),的确是翻成“维京群岛”。“Virgin”在台湾大都是翻译成“维京”,但是“Virgin Group”是翻译成维珍集团,是比较特殊的情形(不过也有直接翻译成维京集团的)。
  2. United States Minor Outlying Islands”的官方译名,我搜寻好久还是找不到,这个可能要请高手来解决了。
  3. 关于“Trinidad and Tobago”中的“Tobago”,我用《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查了一下,上面的翻译也是写作“托巴哥”,但是民间也有很多是翻译成“托贝哥”。我认为可以把“托贝哥”的译名使用脚注的方式标明。

我先把我知道的官方译名写出来,如果我还有查到再跟G大更新吧。—大摩 ~新生活关系~ 2008年12月12日 (五) 08:01 (UTC)

第六次动员令

第六次动员令将在12月16日开始,1月15日结束,欢迎各位维基人参加。

本次动员令是大动员令+小动员令的模式,3个主题的小动员令分别是:消灭外文动员令经济、金融动员令科技动员令。规制与前次大致相同。

“消灭外文动员令”要求参与者从翻译任务的41个条目中选择条目,完成翻译。

详细规定参见Wikipedia:动员令/第六次动员令

请收到此邀请函的维基人,将此邀请函发给其他维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维基的品质。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

--大摩 ~新生活关系~ 2008年12月12日 (五) 08:03 (UTC)

返回“Gzyeah/2008”的用户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