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討論:Gzyeah/2008

由Bigmorr在話題第六次動員令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5 年前

是這個嗎

你說的那個簡表是否這個呀?[1]似乎沒有刪掉哦。Cybercicada (留言) 2008年1月17日 (四) 03:58 (UTC)

about:中華人民共和國

因為不想再互相回退了,特地來向閣下請教。閣下在編輯摘要中寫着「請不要混淆"政治體制"和"政治制度"這兩個概念」,但是該處的標題是「政治體制」——參照美國的條目,政治體制應使用「XXXX制」來表示,而社會主義共和制亦非原創研究(可以Google到許多相關文章,而且英文維基的PRC條目也是用的社會主義共和制),因此我覺得是適當的。而閣下改成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才屬於「政治制度」吧?不知道是不是您沒有看清楚?望回復。—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2月5日 (二) 10:33 (UTC)

星架坡

港澳地區過去的確曾有此稱呼,而且屬於主流,既然中文維基百科亦要服務港澳,本人認爲有必要加上此前稱,至少在港澳繁體頁面處轉換。大個仔 (留言) 2008年2月10日 (日) 21:14 (UTC)

老撾首都永珍

注意到你把港澳對此地名的譯法由「永珍」轉換到「萬象」,請問有何根據呢? 相信你清楚,Viangchan的發音。大個佬 (留言) 2008年2月14日 (四) 14:20 (UTC)

謝謝你的關注。大個佬 (留言) 2008年2月14日 (四) 15:16 (UTC)

Re:關於國旗列表消歧義項

我想您的說法可能很有道理,但現實中是聯合國會員國的就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國家,反之亦然。您所舉的西撒國情況是這樣的,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沒有承認它,是很多黑非洲國家承認了它,但不代表它就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啊。「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已經是一個通用的詞彙了,我看不出哪裏不對,就算稍微有點模糊,但現實中還是可以理解的。至於馬耳他騎士團,雖然它是聯合國觀察員,但畢竟不是國家,如同羅馬教廷聖座(Holy See)。如果它和羅馬教廷一樣控制着如梵蒂岡城國這樣的領土的話,才可以稱它為國家,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2008年3月19日 (三) 14:41 (UTC)

啊,不好意思,我忘記了一個特例,就是梵蒂岡城國, 它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獨立主權國家,卻不是聯合國會員國,控制該國領土的羅馬教廷聖座只不過是聯合國觀察員,所以還是應該寫上「聯合國會員國和國際社會 普遍承認的國家」,似乎添上「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國家」是針對梵蒂岡的特例,不過也沒有辦法,現實就是現實啊,百科要求嚴謹,只能如此了。——¤  2008年3月19日 (三) 14:56 (UTC)
呵呵,好像Isnow君和我的意見一致,他曾經「捍衛」過我刪除「中華民國國旗」的舉動,其他人就不知道了。我覺得現在先按照我的版本比較好,爭議也少,除非台灣的朋友認為他們的「中華民國」是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呵呵。——¤  2008年3月19日 (三) 15:12 (UTC)

re:艾奧瓦州

zh-tw不要做成愛我華,zh-tw常用的還是愛荷華,愛我華和衣阿華都只是相對少見但亦有人使用的其他譯名。還有zh不必刪掉,zh遵從條目原始標題即可。—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3月19日 (三) 18:27 (UTC)

zh-hk的主流報紙上用的主要還是艾奧瓦,同zh-cn的。—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3月19日 (三) 18:29 (UTC)

re:關於簡繁轉換

話說閣下是第二個問我這個問題的人:請參見這裏,謝謝。—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3月21日 (五) 17:55 (UTC)

最初使用機械人將zh-cn改成zh-hans,zh-tw改成zh-hant只是為避免大規模錯誤的臨時性辦法。這只是在技術上選擇最快解決方案,而不是最佳解決方案的結果(最佳解決方案,即讓zh、zh-hans和zh-hant相同的話,技術難度太大)。而之後從最快解決方案轉向最佳解決方案,就需要人手來完成了(包括我在內都一直在做這類的修改)。—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3月21日 (五) 18:15 (UTC)

re:警告

你該問問貴國人民是否「允許」那些「新聞內容」寫入該「條目」內之後,再來反問我才對。謝謝!--Yyk (留言) 2008年3月30日 (日) 18:47 (UTC)

中華郵政重定向頁

請解釋多次回退原因,根據Wikipedia:回退正式方針請勿在24小時內回退超過三次,有需要的話請到原回退者用戶頁裏討論: User_talk:NhncZModdlyg討論+ 2008年5月20日 (二) 15:19 (UTC)

User talk:Sly0615不符合資格投票,需至少為維基見習編輯或同等資格—ZModdlyg討論+ 2008年5月20日 (二) 17:04 (UTC)
歡迎閣下到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臺灣郵政與中華郵政發表你的意見。—ZModdlyg討論+ 2008年5月20日 (二) 17:48 (UTC)

Re: 關於張娜拉

哦,是這樣嗎?那個並非我加入的,因此我也沒太留意它……我現在去修正就是了。

另外,除非出現繁簡轉換問題,否則請不要隨意將以前的編輯者所加入的簡體字內容轉成繁體字,謝謝。 --Moonian♨一盅兩件立即嘆貢獻 主要 全部 2008年6月1日 (日) 02:15 (UTC)

三國正在進行特色條目候選

Gzyeah有空可以前往評定嗎?如果你喜歡三國,這篇內容寫的很詳細,很不錯,謝謝你的關注。—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08年6月8日 (日) 04:54 (UTC)

關於Template:User_Singapore

我發現這個用戶框的內容被修改成了與修改前截然不同的東西。在修改前,很多維基百科用戶已經在用戶頁中使用此模板,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將此用戶框作出如此大的編輯實在欠妥,故改回。—Chsi (留言) 2008年6月27日 (五) 13:56 (UTC)

關於「世界地理索引」的中國

首先,該條目的第一句話表明,下表中寫的是世界各國家(或地區),而不是經濟體。 可以把香港、澳門與中國分開列,並且簡稱用Hong Kong和Macao,這都沒問題,因為所有人都是這麼處理港澳的國際地位的。

但 中華民國比較特殊,你不能簡單的把它當作台灣,它應該是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等地位的政治實體,簡稱為仍為China(而不是Taiwan)或者是 ROC,這一點在馬英九上台後顯得更為明顯,大部分的官方網站已經把「中華民國(台灣)」該回了「中華民國」,有些甚至已把英文中的Taiwan也已去 掉,只剩Republic of China或者ROC。所以,把中華民國的英文簡稱寫為Taiwan並歸到T開頭的國家(或地區)里不合適,在中華民國的國旗旁直接標「台灣」也不合適, 簡單的認為「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更不合適。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John-Rui對話貢獻)加入。

那是否引用剛果模式,剛果雖然是個國家簡稱,但也有兩大國家,剛果共和國或者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簡稱。—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23.192.21.54對話貢獻)加入。

布隆迪

是「蒲隆地」。不但中華民國外交部如此書寫,台灣的教科書、多數書籍、地圖、媒體也是。—jitcji 2008年8月5日 (二) 02:48 (UTC)

Re: 請問閣下

關於模板:

  1. 加入新參數是可以,但請在有參數的資料時才加上,不要「參數名稱=[這裏甚麼也沒有]」,這樣的所謂「內容擴充」一點意思也沒有。
  2. 在沒有顯示問題或其他特別情況下,請不要將條目內文(包括模板)的字體,由繁體轉為簡體(反之亦然)。

關於作品列表的格式:

  1. 已稍為作小幅度的整理(使用類似日本同類條目的「作品名(年份[,廣播公司])」的格式)。

--Moonian♨一盅兩件立即嘆貢獻 主要 全部 2008年8月31日 (日) 05:20 (UTC)

……我真的忘記了,模板文件的那些<pre></pre>中的文字已被改成強制不轉換了,十分抱歉!
至於專輯名稱……好的,我也會那樣做。謝謝告知! --Moonian♨一盅兩件立即嘆貢獻 主要 全部 2008年8月31日 (日) 05:46 (UTC)
那是「第2.5輯」的意思(我猜這個「第多少輯」我也要去處理一下……)。至於年份……我儘量去找找吧。--Moonian♨一盅兩件立即嘆貢獻 主要 全部 2008年8月31日 (日) 06:11 (UTC)

Wikipedia:專題/廣州

小弟成立了廣州專題頁,是編輯和撰寫廣州相關百科內容時經常出現的問題。歡迎熱心的您關注廣州的條目,不斷進步!—-建燁 2008年11月2日 (日) 14:12 (UTC)

回:關於「處女群島」

繁簡轉換的存在,旨在於讓條目文章能夠實際而有效地正常顯示,而非在於深究個別用詞在語意上的分別。此外,閣下須注意的是,有關的條目主題,既非「處女」,亦非「維京」,亦沒有任何跡象,要在條目內特別交代「處女」與「維京」,閣下的考慮是非必要的。

另就「BVI」的問題,「BVI」之所以在條目內的開首交代,在於「BVI」是一個當地相當常用的名稱,列出有關縮寫有助加深讀者對當地的基本認識。須要特別澄清的是,「BVI」並不如閣下所指,是ISO代碼。查英屬處女群島的ISO代碼是「VGB」,「BVI」是UNDP代碼。多謝垂注!--ClitheringMMVIII 2008年12月2日 (二) 06:06 (UTC)

Re: 有關張娜拉條目的外部連結

那個應該不是官方的,但同時又不像是個人網站,也並非Wikipedia:外部連結下的任何一種連結(況且這個頁面不是方針也不是指引)。但如果閣下認為它重要性不大的話(好像就只有那幾張圖),那就動手把它砍掉吧~ --Moonian♨一盅兩件立即嘆貢獻 主要 全部 2008年12月11日 (四) 10:19 (UTC)

Re: 請教一些海外地區譯名

不好意思,回的時間有點晚。台灣關於外國地名的翻譯標準,基本上是依照國立編譯館發行的《外國地名譯名》為準,不過我手上沒有這本書,沒有收入的就只有依照約定俗成來翻譯了。

  1. Virgin Islands」依照外交部的資料(注意「一般政情/政治情勢」的部分),的確是翻成「維京群島」。「Virgin」在台灣大都是翻譯成「維京」,但是「Virgin Group」是翻譯成維珍集團,是比較特殊的情形(不過也有直接翻譯成維京集團的)。
  2. United States Minor Outlying Islands」的官方譯名,我搜尋好久還是找不到,這個可能要請高手來解決了。
  3. 關於「Trinidad and Tobago」中的「Tobago」,我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查了一下,上面的翻譯也是寫作「托巴哥」,但是民間也有很多是翻譯成「托貝哥」。我認為可以把「托貝哥」的譯名使用腳註的方式標明。

我先把我知道的官方譯名寫出來,如果我還有查到再跟G大更新吧。—大摩 ~新生活關係~ 2008年12月12日 (五) 08:01 (UTC)

第六次動員令

第六次動員令將在12月16日開始,1月15日結束,歡迎各位維基人參加。

本次動員令是大動員令+小動員令的模式,3個主題的小動員令分別是:消滅外文動員令經濟、金融動員令科技動員令。規制與前次大致相同。

「消滅外文動員令」要求參與者從翻譯任務的41個條目中選擇條目,完成翻譯。

詳細規定參見Wikipedia:動員令/第六次動員令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將此邀請函發給其他維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維基的品質。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

--大摩 ~新生活關係~ 2008年12月12日 (五) 08:03 (UTC)

返回到 "Gzyeah/2008" 的使用者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