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演化論

由仙弩在話題進化對演化上作出的最新留言:8 年前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重定向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生物學專題 (獲評非條目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生物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生物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非條目級非條目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無需評級。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重定向已評為高重要度
Note icon
根據標記,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以供查證。

拉馬克 編輯

拉馬克並未「提出」用進廢退學說,那是在他之前的人所提出。拉馬克只是第一位將在他那時代的概念整理清楚的人。這在英文條目有寫:en:Lamarckism#Lamarck's theory Yel D'ohan (留言) 2009年12月27日 (日) 06:56 (UTC)回覆

「演化論」還是「進化論」? 編輯

消歧義頁面上用的是「進化論」,但本文用的是「演化論」。我個人認為「進化論」比「演化論」要常用一些,建議將「演化論」重定向至「進化論」。我不確定「演化論」在其他地區是不是更常用,若是這樣可以把「演化論」在簡繁轉換時換成「進化論」。Leejoe Schar (留言) 2011年4月12日 (二) 20:15 (UTC)回覆

這個議題在「演化」條目本文當中有仔細的討論。Chinmin (留言) 2012年1月14日 (六) 02:00 (UTC)回覆
我個人認為「演化」比「進化」較接近原意,因為進化」隱含「進步」的意思,這與演化的事實不符 (https://sites.google.com/site/hkscienceeducation/Home/articles/what-is-evolution) --AhLearn留言2013年6月15日 (六) 16:18 (UTC)回覆

基因突變說質疑 編輯

一個群居物種,個體是很難存活的。

基因突變在群體中隨機產生。

如果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概率上講也只有群體的很少部分突變者適應環境變化,這樣少的個體存活下去的可能豈不是非常小?

基因突變可以用基因遺傳方式解釋 細胞會自我複製而存活下去 但發生的機率小 從整個種群上出現 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生物論上說生物因自然環境而進化是正確的 但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是錯的 因為基因學上己經說明了 猿猴基因上的「柒色體」 跟人類差距很大 用基因學上的解釋 人類的細胞有23對「柒色體」有一對是性別 說明了「柒色體」決定物種的存在形態

                                                                                                      Pgkudng留言2014年9月7日 (日) 12:32 (UTC)回覆

進化對演化 編輯

第一,維基決議是不改其他地區的用詞,先到先得,靠軟件自動轉換。大規模的編輯可以是一種繞行的方法,如分開新頁或合聘。
第二,演化一詞是台灣教育部規定要改課本的,而台灣國中生都可以解析給你聽,並不是教育部決定、指揮一切的。維基是由第三者可靠來原決定的,例如報紙媒體,並不是專家意見,更加不是某個國家的政府部門。
第三,一致用演化是可笑的,從來沒有人提出維基化來原。以下是同一天、同一新聞的標題,台灣媒體進化、演化都有用,而中國科學院化石網新聞中心則是用進化。
"想不到吧白蟻竟然是蟑螂進化而來| 即時新聞| 20150619 ..." 2015. 20 Aug. 2015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619/632119/>
"白蟻不是「蟻」?研究發現是從蟑螂演化而來- 國際- 自由時報 ..." 2015. 20 Aug. 2015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353755>
"基因研究發現白蟻在侏羅紀中期由蟑螂進化而來- 中國科學院化石網新聞中心 ..." 2015. 20 Aug. 2015 <http://www.uua.cn/show-11-6809-1.html>
第四,演化之中要分進化或退化是無聊的,用什麼標準?例子?一個好的標準是genes 的數目,但不是得來容易。蛇放棄腳並不是退化,馬少了腳趾並不是退化。沒有作者那麼無聊去分進或退,英語作者都是用evolution,中文都應該是一樣,用進化就是歷史,用演化就是跟從台灣教育部的改變主意。仙弩留言2015年8月20日 (四) 03:59 (UTC)回覆
返回 "演化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