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討論:Infobox royalty

由Happyseeu在話題編輯請求:模板去掉斜體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 年前
          模板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無需評級。
本模板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模板級不適用重要度
這個模板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模板級模板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模板無需評級。

建議改名:「Template:Infobox Royalty」→「Template:Infobox royalty」 編輯

Template:Infobox Royalty」 → 「Template:Infobox royalty」:信息框命名常規:英語普通名詞小寫。--N-C16留言2016年7月27日 (三) 06:04 (UTC)回覆

清朝諸帝條目訊息框抬頭使用帝號還是姓+名的編輯爭議 編輯

在下就清朝諸帝條目訊息框抬頭究竟是該使用帝號還是姓+名的問題,同@Gzyeah:發生編輯爭議。在下認為應該跟隨條目名稱,按命名常規採用帝號(如「乾隆帝」)。Gzyeah認為要用姓+名(如「愛新覺羅·弘曆」)。據說之前還有人執意要寫成「X宗X皇帝」這種廟號+諡號的寫法的。我私下和Gzyeah溝通無法達成共識,提報此處請大家評議,究竟是用帝號還是姓+名?或者大家認為這根本就是一個無聊的爭論,把「Template:清朝皇帝信息框」處的「| above = {{{名稱|{{{名称|}}}}}}”直接改成「| above = {{{PAGENAME}}}」算了?

另外順便一提,清代滿人從不直接冠姓,只有「愛新覺羅氏的弘曆」(Aisin Gioro hala-i Hung Li)這種用法,而從來不像今天電視劇里那樣說成「愛新覺羅·弘曆」(Aisin Gioro Hung Li),請參見en:Manchu given name滿族人名。在下認為此用法頗為不妥並具有誤導性,但Gzyeah卻說「雖然不符合滿人習慣,但本來就是存在已久的漢人誤用現象,未見對於漢族讀者有何嚴重誤導性」。這一點大家也講講自己的看法。--112.5.234.92留言2017年2月2日 (四) 10:51 (UTC)回覆

叫廟號清高宗,或者乾隆帝,而不是名弘曆,也不是姓+名愛新覺羅·弘曆,這是根據常用原則,即使是清宮劇滿天飛的現在,也很少人稱呼他的名或姓名的。-游蛇脫殼/克勞 2017年2月2日 (四) 12:42 (UTC)回覆
首先特此澄清,以上IP用戶對於本人觀點及立場有所誤會,部份可能存在斷章取義的情況,或許並未完全深入理解。「XX(年號)帝」的使用,是長久以來的討論共識,該點毋庸置疑。現在的問題是,{{清朝皇帝信息框}}中有抬頭用的「名稱」和詳情用的「名」這兩個參數,而{{infobox royalty}}中只有「name」參數,三者均為手動輸入,雖然便於靈活改動,但都為單個條目的人物叫法規則(特別是皇室成員)在爭議之下帶來諸多不確定性;而縱觀兩個模板,相較之下,前者尤甚。為防止大面積同類條目遭受不必要的頻繁改動之現象,本人提出以下兩個處理方式,供大家參考選擇:
如有更多建議,歡迎積極提出。--Gzyeah留言2017年2月3日 (五) 04:08 (UTC)回覆
另外,本人誠摯邀請這位貌似學者型的IP君,直接申領一個固定帳戶來參與編輯工作,加強各方有序交流,避免終日遊蕩於匿名環境當中,也為維基百科壯大之路貢獻微薄之力,多謝垂注。user:Šolonuser:蘇州宇文宙武user:克勞棣[[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Gzyeah留言2017年2月3日 (五) 07:11 (UTC)回覆

請IP用戶閣下說明應該跟隨條目名稱而非其他方式的理由,以方便討論。 --愚蠢的人類留言2017年2月3日 (五) 13:46 (UTC)回覆

對於是否應該使用「愛新覺羅氏的弘曆」,我想比起在民間常用與否,更重要的在學術界別,如其他百科全書、歷史研究的文章中使用的稱呼是什麼。如果不使用「愛新覺羅氏的弘曆」而使用「愛新覺羅·弘曆」做成的誤導性是指「使人誤以為清代滿人從不直接冠姓」的話,我想問題在於慣例的本身,不是出於在慣例已成慣例後而使用慣例的人。而我想維基百科沒有糾正已成現況但有錯的事物的責任,它僅是把現有的普及資訊進行匯編。所以即使是有錯,不應該理解為維基百科的錯,而是該情況在維基百科的處理範圍之外。 --愚蠢的人類留言2017年2月3日 (五) 13:46 (UTC)回覆

我支持Wikipedia:IP用戶都是人的論述,即無論使用IP帳戶還是用固定帳戶也好,值得同樣的尊重,也同樣能有效作出貢獻。我也認為暱名是一種權利,我們有權僅在願意的情況下才透露身份成其他自身資訊。僅因為某人是暱名而作出含惡意的假切是不公道的。要達到有序交流,僅需對事不對人即可。 --愚蠢的人類留言2017年2月3日 (五) 13:46 (UTC)回覆

@愚蠢的人類: 其實我也很想尊重他/她, 但在看過他/她給本人的留言(如「你似乎對滿族文化沒有任何了解」、「估計你是受電視劇影響才以為這是對的」、「勸你多讀點書,少打無聊的編輯戰。」等假性推定)之後,感覺真的是……淦  囧rz... --Gzyeah留言2017年2月4日 (六) 05:05 (UTC)回覆
謝謝。 --愚蠢的人類留言2017年2月4日 (六) 16:13 (UTC)回覆
詳見日爰土成-Neville Wang 奈威 (留言) 2017年2月6日 (一) 13:45 (UTC)回覆
這是哪位@我了?一頭霧水...--Šolon留言2017年2月7日 (二) 02:16 (UTC)回覆
@Gzyeah:他比較清楚。-Neville Wang 奈威 (留言) 2017年2月11日 (六) 07:18 (UTC)回覆
@Šolon:此IP君曾給閣下留言, 認為您比較熟悉滿蒙方面的條目, 所以特地邀請您來發表一下看法. --Gzyeah留言2017年2月12日 (日) 23:56 (UTC)回覆

元代皇帝的蒙古語諡號 編輯

元代皇帝自世祖忽必烈開始,直至順帝,除了泰定帝、天順帝和寧宗外,歷代皇帝均有蒙古語諡號(薛禪皇帝、格堅皇帝等等),但現在使用的元代皇帝信息框模板是重定向至中國宗室信息框模板,沒有專門的蒙古語諡號的數據項,不知該如何新增自定義數據項呢?--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2年2月1日 (二) 15:42 (UTC)回覆

@逐风天地:你確定那是「蒙古語諡號」?那個是汗號吧(「薛禪汗」、「格堅汗」)。--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2日 (三) 00:33 (UTC)回覆
元代官方對元朝皇帝的蒙古語稱號「大汗」(可汗、合罕)的漢譯就是皇帝。而且從現有資料看,蒙古語的「XX皇帝」(XX汗)是與漢文諡號、廟號一樣,都是死後獲得。這與我們一般理解的「汗號」不同。--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02:10 (UTC)回覆
@逐风天地:如果你要理解成「蒙古語諡號」的話,你直接放「諡號」欄位即可。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死後獲得汗號的蒙古大汗的汗號其實已經在其條目的Infobox頂部顯示,所以我好奇你究竟是打算重複放置汗號,還是把頂部的汗號移除。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2日 (三) 07:07 (UTC)回覆
蒙古語諡號又叫蒙古語廟號,跟漢式的諡號廟號都不同,不應該放在同一個欄位。Infobox頂部也有漢式廟號,不影響下面還有廟號一欄。--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2年2月2日 (三) 12:24 (UTC)回覆
@逐风天地:參數加了,叫「蒙古語尊號」。Sanmosa A-DWY3 2022年2月3日 (四) 09:59 (UTC)回覆
謝謝。--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2年2月3日 (四) 15:05 (UTC)回覆

編輯請求:模板去掉斜體 編輯

目前子嗣一欄如果提供issue-link,會顯示斜體的詳情。但是這違反中文格式手冊中避免使用斜體的要求。建議模板去掉斜體。

| label76 = 子嗣

改成

| label76 = 子嗣

--歡顏展卷留言2022年9月12日 (一) 05:50 (UTC)回覆

返回 "Infobox royalty"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