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Jessechi/Sandbox

輟朝,古代封建制度君王所設下的一種制度,指朝廷為死去的皇室成員和官員改變常規朝會方式,以示哀悼。唐宋時,主要有以官員為對象的傳統。明代以後因喪輟朝逐漸演變成對待皇族的特殊禮遇。


令人佩服,但也道出了他對於朝會不加重視,認為「有死刑不即論決」和「除授宣敕雖復稽緩」無關大礙,「雖使聲樂喧動天地」亦無妨於政。有如此認識,則四月不朝不足為奇。而《金史·張浩傳》所載「海陵至汴,累月不視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諸將。」之舉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3)《金史·哀宗紀》載:「正大五年三月乙酉,監察御史烏古論不魯剌劾近侍張文壽、張仁壽、李麟之受饋遺,曲赦其罪而出之。……夏四月甲辰朔,以御史言三奸不已,凡四日不視朝。」這顯然是天子為了曲庇近侍,避開御史的諍諫而故意不朝。   就這些引文來看,除了制度化的輟朝之外,天子有時會因為身體不適、天氣異常等一些突發情況而不視朝,甚至有時是因為一些更加個人化的原因而不視朝。   在此附帶說明一下

金朝時輟朝的政務處理方式 編輯

  1. (1)在某些重大典禮或是有日月食的情況下,不但天子不視朝,百司也當廢務,但這種情況一般時間較短,對政事沒有太大影響;
  2. (2)在天子短時間輟朝而百司不廢務的情況下(如后妃、主、大臣薨逝,天子身體不適,或是天氣忽然變化等等),百司各守其職,對政事亦無太大影響;
  3. (3)天子長時間不視朝,對於這種情況,《金史》可見的解決方法有兩種,一是金章宗的因暑熱不朝而四日一奏事;另一則是海陵王的「有急奏,召左右司郎中省於臥內」或「奏決便殿」。
  4. 從上文對金代輟朝情況的統計來看,制度化的輟朝始行於[[金熙宗[[之世,逐漸完善於海陵王金世宗之時,而至金章宗朝則體制大備。

文獻記載 編輯

據《金史·宣宗紀》載,金宣宗於貞祐三年正月辛已銀莊獻太子得病而罷朝,而當月乙酉莊獻太子便去世,相距不過三四月,可見輟朝三日太子必已病重。

天數 編輯

  • 輟朝一日
  • 輟朝三日
  • 輟朝五日
  • 輟朝七日

歷史 編輯

  • 後晉高祖石敬瑭時:937年,石敬瑭第三子石重乂於河南府被殺。石敬瑭輟朝三日。
  • 高麗文宗十一年(1057年)五月十二日,元穆王后徐氏去世。高麗文宗,輟朝三日,贈諡號元穆王后。
  • 宋神宗時:熙寧九年(1076年)昭靜貴妃沈氏薨逝,神宗特許將沈貴妃的遺體歸返娘家,並在娘家出殯,又親自前往沈家祭奠,之後神宗又為了沈貴妃之喪輟朝三日,諡號昭靜
  • 宋哲宗時:元祐六年(1086年)昭節靜貴妃苗氏逝世,在治喪時,宋哲宗為之輟朝,並訂諡號昭節。
  • 越南李朝李惠宗時:越南李朝建嘉十一年(1221年)季夏,惠文王(李元王)病卒。李惠宗輟朝五日、清膳三日,以示哀悼。
  • 明神宗時:明神宗為張居正輟朝一天,贈諡文忠,贈上柱國銜,蔭一子為尚寶司丞,賞喪銀500兩。
  • 明思宗時:名將洪承疇降清,崇禎以為洪承疇已陣亡,遂輟朝三日。
  • 清聖祖時:純靖親王隆禧清世祖第七子,清聖祖弟,康熙十八年七月病歿。清聖祖哀痛輟朝三日。
  • 第84代日本天皇順德天皇時:日本第82代天皇—後鳥羽天皇之女昇子內親王,以17歲的妙齡過世,順德天皇為此輟日本朝三日,以顯哀敬。

紀錄 編輯

  • 明神宗朱翊鈞是史上輟朝不政時間最長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