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討論:Yiken/Talk 2009

Yiken的最新留言:13 年前

注意:本討論頁僅做閱覽參考之用,切勿更動討論內容。-yiken (留言) 2011年2月15日 (二) 14:19 (UTC)

關於彰化市東區

在下於彰化市公所網站,找到此地圖(http://www.changhua.gov.tw/office/office_area.asp),或能解決閣下對彰化東區範圍之問題。---約從 - (討論頁2009年2月14日 (六) 02:48 (UTC)

台灣糖業鐵道

我已回覆。另外建議您至模版的討論頁Template talk:台灣糖業鐵道再po一次,因為我知道這個模板有很大的討論空間,所以當初早就把「檢.編.論.歷」功能開出來了。--Koika (留言)


八卦山

很高興您對在下所創之八卦山山脈之條目有興趣坐進一步的編輯,看了您創見的地理相關條目(尤其埔里盆地群)實在即為欣賞。敝人目前正在進行條目八卦山之增寫,但由於不常以參考資料之方式作長篇編輯,恐有疏失(尤其是著作權上的問題),還請閣下多多關照並給予建議、糾正。謝謝!--Ivann (留言) 2009年6月2日 (二) 14:33 (UTC)

抱歉,最近較為忙碌,沒甚麼時間上網。關於八卦山山脈一條目之部份內容其實可參考一下在下暑假期間所增編之八卦山(不是山脈),八卦台地之景點欄感覺列表頗為空虛,且與八卦山條目之重複率過高,是否該針對該遊憩區作泛論較為恰當呢?--Ivann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18:45 (UTC)


公告通知:Ivann請注意,Yiken不會繼續發表或做任何回覆,若有意繼續討論,煩請將話題轉移至Talk:八卦山山脈,盡請見諒。yiken (留言) 2009年11月8日 (日) 15:43 (UTC)

髮夾彎的翻譯

閣下突然要我翻譯髮夾彎。莫非你知道我是條目創建者,所以想找我翻譯?那麼閣下究竟如何知道我是翻譯專家呢?--俠刀行 (留言) 2009年9月14日 (一) 15:01 (UTC)

Re:file:Replace this image male.svg

用在沒有自由版權圖片之男性人物條目,以徵求自由版權圖片。可見劉青雲條目。—ellery (留言) 2009年9月27日 (日) 09:15 (UTC)

您說的沒錯,有可能因原來圖片被提報侵權刪除後,用file:Replace this image male.svg來填補並提示編輯者徵求自由版權圖片代替之。但也有可能是我上述的情形。總之這個圖片可掛可不掛,並非強制性的。我個人編輯條目時較偏好使用{{reqimage}}模板來徵求自由版權圖片,很少用file:Replace this image male.svg。不知這樣的說明您是否可理解?—ellery (留言) 2009年9月27日 (日) 13:01 (UTC)

林少貓

謝謝您對我編輯林少貓的誇獎,不敢當! 我所修改的,多有所本。 至於死因是原先編輯者提供的,我只有修改文句而已。 謝謝~~~ Qqqyyy (留言) 2009年9月29日 (二) 15:14 (UTC)

Re:請問

首先聲明,提刪區的虐乳我提請刪除的原因是沒有知識性,因為虐乳的行為只是性慾倒錯的方式之一,虐陰、拔髮、拔陰毛、道具都是方法而已,維基百科沒有必要收錄。同樣我雖然沒有聽過「日本性職業緊縛師」,但是作為個人而言是否性慾倒錯並不是看得行為而是動因。看管商店的人未必是商人,幫助舉重員臥推的人也未必是舉重員。) —Walter Grassroot™ |留墨存香 2009年10月4日 (日) 17:32 (UTC)

感謝您

感謝您的溢美! 說專精歷史是不敢,頂多說是有興趣罷了! 不僅僅是臺灣史,我對歷史都很有興趣。 而臺灣史部份對於清治、日治與國府早期都還滿喜歡的(那也差不多都喜歡了XD)。--Qqqyyy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03:32 (UTC)

參考文獻語法使用

您太過客氣了。您在維基的貢獻時間比我們大多數人都要久。至於參考文獻語法使用,我在沙盒給您做了一個小的範例(見此)您只需奉行拿來主義,將其中的內容替換為您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即可。祝編輯愉快!--FrankLSF95(Wikibreak) 2009年10月5日 (一) 05:41 (UTC)

  • 不是很明白您的意思。ref標記用於附註參考文獻,而對於一般性的腳註本人倒是較少見到,可嘗試使用{{NoteFoot}}。至於「其中的內容替換為您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即可」,我再來解釋一下:比如本人給您的樣例是<ref>{{cite web |url=http://zh.wikipedia.org |title=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publisher=[[维基媒体基金会]] |accessdate=2009-10-5}}</ref>,而比如您需要的網址不是http://zh.wikipedia.org ,而是http://www.google.com ,那便把url=後面的內容替換為您的http://www.google.com 即可;title=後面也可以相應替換為「谷歌中國」一類。不知解釋清楚了否?
  • 關於您後面的留言,依本人理解興許是您在撰寫條目之時被人掛上了{{Notability}}模板。對此,建議您先閱讀一下關注度指引。這個指引基本相當於收錄標準。對於一篇條目,至少要找到一篇獨立參考文獻;否則,恕維基百科無法加以收錄。
  • 最後再說一句,Be BOLD!祝編輯愉快!--FrankLSF95(Wikibreak) 2009年10月5日 (一) 11:00 (UTC)

閣下有Plurk

如題,竊以為噗浪是個不錯的微網誌,一些心情記事可以良好的書寫,既簡短又方便,而且可以加入一些名人的噗浪連結1。—章·安德魯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10:42 (UTC)

什麼意思也無,純粹推廣,有維基人在用。—章·安德魯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12:15 (UTC)

特色條目候選

請閣下參予髮夾彎的特色條目候選。--俠刀行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11:48 (UTC)

新條目推薦

請參與髮夾彎的投票。--俠刀行 (留言) 2009年10月6日 (二) 15:11 (UTC)

RE:條目名稱出爭議該怎做

這個爭議在下在互助客棧里看到過,建議閣下還是嘗試先和果然溝通吧,如果實在不行,可以考慮直接申請保護頁面。這可能是在下能給出的最好建議了。-快龍到此一游 2009年10月10日 (六) 11:44 (UTC)

這個 確實很麻煩 也沒什麼好方法呢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還是與台灣各相關大學聯繫一下吧 坦誠說明來意,如果真正出於做學問的話 這個問題應該會得到答覆。先嘗試用電郵聯繫一下吧,大陸這邊 我是不指望磚家們有做學問的心態,大陸唯一比較可靠做學問的中科大是理科系啊...不過中科院相關研究所方面 也不妨一試,專業學術類的東西,還是首先應該找對口的。—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9年10月11日 (日) 14:32 (UTC)
這個困擾我在收集植物的論文時也有碰到。由於我是大學生,之前的學校只要在圖書館上網就可以使用校內IP。現在轉來的學校,圖書館是用區網......,所以最近還在摸索中。而大陸那邊的文獻取得更麻煩,很多都是付費資料庫。我覺得,可能還是得花時間自行前去查閱(如果是我的話),不然就是透過館際互借。—章·安德魯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09:33 (UTC)
義務是沒有 不過我始終認為 真的是做學問的人 會願意出手幫忙解決的。大陸 與其奢望靠付費數據庫查詢 不如直接聯繫中科院的研究所,這方面是最權威了—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12:39 (UTC)
不是啊 我是說 如果你要在大陸查詢 應該聯繫中科院(中國科學院 地質研究所 記得不錯應該是 李四光創建的吧) 台灣的不是叫中研院麼?—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9年10月12日 (一) 13:02 (UTC)

沒有參考文獻也沒關係。--百楽兎 2009年10月12日 (一) 23:49 (UTC)

不曉得是不是善本,如果是的話,台大圖書館有些規定可能要先讀過一下:連結1。如果要專程跑一趟,不妨先想好有哪些資料要借閱,才不會到現場手忙腳亂,加油。—章·安德魯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7:51 (UTC)
抱歉未能及時回復,在下認為在參考資料裏面使用受限聯結應該也無妨礙吧。-快龍到此一游 2009年10月16日 (五) 08:10 (UTC)
不好意思,本人為了手機瀏覽方便,就將留言直接存檔了,如有冒犯還請見諒。至於受限連結,就是閣下所說的需要限制訪問的網頁。-快龍到此一游 2009年10月19日 (一) 10:44 (UTC)
在下實在不知道如何解釋了。這個方面在下也並不十分了解,實在不該妄言,如果給閣下帶來困擾還請見諒。-快龍到此一游 2009年10月22日 (四) 11:43 (UTC)
在下並非資深維基人,一些事情也只是一知半解,如果仍有未解釋清楚,實是在下能力所限,並非不尊重,請明鑑。-快龍到此一游 2009年10月23日 (五) 03:50 (UTC)

Re:版權

版權為預設有,毋須作者特地宣告,惟放棄或指定版權必須申告。只要能找到比維基內容更早、且不符合CC-by-sa-3.0和GFDL要求的版權材料,便可合理懷疑並提交至WP:CV。—RalfX2009年10月16日 (五) 13:33 (UTC)

隙頂

只要找到可疑來源就放手去做,特別是新條目,希望是每個維基人都有巡察的能力。—RalfX2009年10月16日 (五) 13:46 (UTC)

侵權和名稱爭議是兩回事。—RalfX2009年10月16日 (五) 14:13 (UTC)

侵犯著作權為維基百科方針所不容,遵守版權法是條目編輯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因為爭議受到騷擾,可以至管理員通告版提出,倘若認為心力不及,亦考慮許自己一個維基假期

很多原因會造成衝突與紛爭,需透過討論與共識解決。維基出於自願,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退出爭端或秉持信念。—RalfX2009年10月16日 (五) 14:38 (UTC)

題外話言及「風波」,然在隙頂項目連一點「動靜」都沒有,完全無關主題。亦閱讀勇於更新精神,無作為便無進步,更不會有改善。—RalfX2009年10月16日 (五) 14:43 (UTC)

關於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個人比較關心行政區劃議題、歷史之類,敢問哪方面可討論?德家裏 (留言) 2009年10月16日 (五) 16:37 (UTC)

大甲郡下轄有八街庄,也就是現在的八個鄉鎮,至於七鄉鎮與六鄉鎮的說法,關於六鄉鎮我所想到的是,大甲警分局所轄的大甲、大安、外埔和清水警分局所轄清水、沙鹿、梧棲(大肚龍井則屬烏日分局)。德家裏 (留言) 2009年10月23日 (五) 14:40 (UTC)
抱歉,個人實在無法解釋大甲郡與海線地區有關聯性or無關聯性,海岸平原是一個地理區,就算不曾建立大甲郡,該處還是自成一區域,海線是庶民常用之稱呼,需要用文獻解釋嗎。德家裏 (留言) 2009年10月24日 (六) 16:29 (UTC)

Re:李淑楨

參見Category:錯字重定向,若李淑禎並非常見錯誤,使用{{D|R3}}令管理員處理。—RalfX2009年10月16日 (五) 16:29 (UTC)


Re:關於他語維基連結

不好意思,由於事過境遷,在下當時才剛剛真正參與維基不久(之前都是讀過條目就走人),還在熟悉一切。對於當時無理的動機,其實現在我已經完全忘了 XD。所以是否能懇請閣下原諒在下的無心之過?現在重新檢視,其實當時閣下完全沒有錯,感謝閣下的提醒。—章·安德魯 (留言) 2009年10月24日 (六) 08:01 (UTC)

Re:國科會報告

抱歉!我分類工作尚未告一段落,原本還不想處理其他事務,既然您再度提問,只好先回應。我已離開學校許久,所以也不知道國科會的報告如何取得。剛才進入國科會研究報告目錄資料庫,試着輸入關鍵字,出現此一需要帳號的畫面,只能到此為止。我猜想一般大學圖書館應該都有與 STPI/NDDS 合作,建議您找在大學任教或就讀的朋友幫忙,他們應該是可以下載才對。-Kolyma (留言) 2009年10月29日 (四) 17:07 (UTC)

Re:ISBN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避免ISBN討論有延續性發展糾紛,故採取申請雙方討論頁保護,並採行刪除本討論,請當事人勿繼續發展討論。,已由Yiken(留言)於2009-10-31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Re:請勿人身攻擊

如果是關於我在互助客棧/其他刪除留言的編輯,請自己看編輯歷史,根本與閣下的那個申請風馬牛不相及。以上。—Altt311 (留言) 2009年10月31日 (六) 16:28 (UTC)

Re:道歉

若您認為這樣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我不會干涉。

只是我認為這件事情中,究竟是誰犯錯,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已經是兩敗俱傷了。

還是那句——把着眼點放在未來吧。

還有,不用再回覆了。您明白我這些話的意思的話,我一定會知道的。就這樣。—Altt311 (留言) 2009年10月31日 (六) 18:12 (UTC)

WP:存檔。至於連結,用心找一下應該就能找到,以上。—Altt311 (留言) 2009年11月14日 (六) 18:53 (UTC)

re

針對人身攻擊行為的處理一般是先警告,若警告無效後就會施加封禁。閣下當時投訴他人對您實施人身攻擊,在下細考相關討論後,發現當事人已經就不當言辭加以道歉,因此便說出了「既然別人認錯了,那麼也就算了」這番話,並給出了說「算了」的理由:根據WP:封禁方針#封禁的用途和目的的規定:「封禁的目的是透過移除干擾來源,或鼓勵其改過,以避免未來出現問題的機會。封禁不應被用作復仇和懲罰的工具」。此為就事論事,單就您投訴他人人身攻擊一事的回應,與善意推定無關。--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1月2日 (一) 08:50 (UTC)

re:通知

承蒙閣下厚愛,在下只不過是一個中學生,先不說監督別人,連監督自己都還要繼續努力咧。不管怎樣,在下認為閣下是一個人,一個有着自主權的個體,因此是不需要別人去監督的,如果閣下對自己的行徑不抱有信心,在下仍歡迎閣下向我等維基人作出任何查詢,相信他們都會竭盡所能給閣下一個解答,不過請不要將自己看成囚犯,就算閣下覺得是,我等也不是獄卒吧(笑)。祝編安。—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1月2日 (一) 10:06 (UTC)

如上所示。在下不會負起任何監督責任,這是在下能力之外的事,抱歉。—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1月12日 (四) 11:55 (UTC)

自重

WP:KID,多閱讀方針指引,遇爭議時退一步思考放寬格局。另固然你可以刪除自己用戶對話頁的內容,惟此舉只會降低你的評價。—RalfX2009年11月2日 (一) 15:18 (UTC)

回應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在下對閣下所云之錯先懸置,誠在下並未悉知事緣如何,不過似乎已經無了解之要。未知在下有誤否?看頁頂,閣下自言要自我錮禁,更要移去他人之留言,誠本人以為此非良策。閣下要自我錮禁,或求諒,或自懲,或求靜,或思過,無論如何,本人以為此舉無可非議,閣下可於以為準備好後重返此地,大家會無任歡迎。惟是又如何?既往,何不放眼未來,做好未來?拘泥過去又有何用?為何如此?閣下當應弄清。討論乃基本所在,請閣下慎重考慮,想清不與討論所帶來之後果。菲微意見,還望閱納。仍以為有須介入時,請提出。另請恕在下未能及時介入。—J.Wong 2009年11月2日 (一) 15:46 (UTC)

不敢不敢

很久沒來維基,檢視自己的對話頁時發現被閣下選為監督,Iflwlou何德何能。我在維基出名好辯而且臭脾氣,言詞尖銳又得罪人多,閣下還須三思。我似乎很少與你交談過,不知閣下賞識本人什麼呢,這一點我也好奇。

關於你與其他用戶的爭論,本人並不知情,過去的事就是過去了,本人亦不會特別去看,倒不如展望未來,做好自己。

有時大家為不同觀點爭論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有時過了火位,說出一些不應該說的話,反而弄得一團糟,哪如何辦好呢?

介紹你看李天命所著的思方學系列,他教授人們如何思辯,理清邏輯,說明什麼有理,什麼無理,簡易易明,我希望他的思方學會對你有幫助。-Iflwlou [ M {  2009年11月6日 (五) 15:42 (UTC)


關於TOTW候選

目前在Metawiki中的TOTW候選頁面仍有若干符合候選條件條目(如en:Jazz pianoen:Freedom of informationen:Underweighten:Body Volume Indexen:Mass versus weighten:British comicsen:Color motion picture filmen:Game porten:Gun safetyen:Claims to be the fastest growing religion)無提名人以外投票,而這些都有一定重要性但語文版本稀少(不到十種)。先前就已經有若干符合條件的條目(如en:English-only movementen:Middletown studiesen:Science educationen:Thermoeconomicsen:Proof by contradictionen:George Kovalen:Social controlen:Fear of crimeen:Fear of youthen:Colorado balloon incident)因自提名日起二周內無提名人以外投票而被移至TOTW/Removed中,失去了成為TOTW的機會,因而對其他語文維基百科來講就減少了很多可以擴大收錄範圍、關注重要(但不在Meta中核心條目收錄範圍,也不符合WP:ZHREQ之類頁面中缺失條目收錄標準,也未曾於首頁出現的)條目的良機。希望你有空可以參與TOTW候選頁面的投票,並號召更多人參與。--RekishiEJ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7:59 (UTC) 2009年11月17日 (二) 12:20 (UTC)修正

Re:可否說明白點

我的意思是「八卦山山脈」是純粹的地理條目,地形、地質、植被等自然景觀的描述多多益善;交通、景點(指人造部分,自然的應該在前面章節介紹較佳)等非自然景觀則適可而止。更精確的講:最好不要超過目前的篇幅。比較詳細的介紹,留給八卦山風景區這類的專屬條目。

當然這只是我的意見,您也可以有您自己的立場與想法。在維基百科上人人平等,我不認為有所謂的「身份」問題,更不覺得自己有何「身份」可言?另外,參與維基百科快樂就好,建議不必太在乎別人的評價。-Kolyma (留言) 2009年11月18日 (三) 16:05 (UTC)

提醒您:回退員、巡查員與其他三者不同,一般維基人申請就有,不代表什麼「身份」。-Kolyma (留言) 2009年11月18日 (三) 17:16 (UTC)
抱歉!我只是針對條目現況提出意見而已,根本沒有去看哪些內容是誰寫的。況且,怎麼說都只是一個維基人的意見,任何人都有接受或不接受的自由。我建議這個討論就到此為止,一切回歸到條目本身。謝謝!-Kolyma (留言) 2009年11月20日 (五) 11:56 (UTC)
再次建議這個討論就到此為止,一切回歸到條目本身。謝謝!-Kolyma (留言) 2009年11月21日 (六) 07:57 (UTC)
(:)回應:我實在不明白您要警告什麼?也不清楚我究竟「挑起」什麼?我只不過是在一個條目討論頁上提出個人的意見而已。如果您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建議您「接受」即可,用「順從」一詞有點令人擔當不起;如果您覺得我沒道理,您大可照您的意思繼續編修。一個條目該怎麼寫,原本就是見人見智,沒有一定的規範。任何人的意見都只是供您參考而已,犯不着為此而「中止編輯」。
另外,我真的也不清楚我究竟哪裏「太過份」?更不明白為何您會認為我的用意是要您離開維基百科?一來我根本沒有如此考量的必要(您離開對我有什麼好處?);再者我很清楚您對維基百科貢獻良多,我求您留下來還差不多,怎麼可能會要您離開!
我覺得您想得太多太多了,建議您放輕鬆一下吧!-Kolyma (留言) 2009年11月24日 (二) 04:58 (UTC)

DYK投票問題

如果條目是你自己擴充的話,那就你只可以自薦,不可以投票給自己的條目。除此之外,你可以投票的。—Iflwlou [ M {  2009年11月21日 (六) 13:01 (UTC)

Re:你根本不管我死活

我真得不明白您為何會如此反應,我會再回頭看看我先前的發言有沒有問題。-Kolyma (留言) 2009年11月24日 (二) 05:02 (UTC)

謝謝您提示我的發言中令您不快之處,現回應如下:
  1. 一切回歸到條目本身:我的意思是討論應針對條目本身,不必要對編輯者的動機作太多的聯想與猜測。這應該是理性而中肯的建議,我實在看不中有何不妥之處。
  2. 我只是針對條目現況提出意見而已,根本沒有去看哪些內容是誰寫的:這表示我當初的發言乃就事論事,而非針對特定對象而採取差別性發言。如此說明方式為何令您不快,我實在無法體會。
也許我的個性沒有那麼細膩,所以無法體會您的許多感受,才會變成您所謂的「狀況外」,這一點敬請見諒。另外,我對您的維基印象就是在台灣地理條目方面貢獻很多,並沒有任何成見,更不可能想要「拿您怎麼樣」,希望您不要再作這樣的聯想了。謝謝!-Kolyma (留言) 2009年11月26日 (四) 04:19 (UTC)
由於您的前一封留言(2009年11月26日 (四) 12:48 (UTC) )已經明顯抱怨在下「還有心繼續纏着Yiken吵?」為了避免造成雙方的困擾,除非您有明確要求回覆,否則在下對此議題不便再予以回應,謝謝!-Kolyma (留言) 2009年11月29日 (日) 09:01 (UTC)-Kolyma (留言) 2009年11月29日 (日) 09:19 (UTC)

一個被迫害者反對迫害

用這種卑鄙下流的陰暗心理的手段鼓動他人刪除別人的用戶頁,又假裝好人,除了鄙視,你得不到其他任何東西。

--一個被迫害者 (反對迫害) 2009年11月24日 (二) 13:00 (UTC-5) 者反對迫害

中文維基百科內部的醜陋現象,需要被揭發。中國人醜陋的本性,必須要毫不留情的批判,想暗算我,那就來吧!

--一個被迫害者 (反對迫害) 2009年11月27日 (二) 10:00 (UTC-5)

Re: 辭別

  1. 若覺得編輯太累太無助的話,不妨暫時離開電腦,去玩玩別的事物。
  2. 越大的網站通常越人多嘴雜,不要太在意那些無的放矢的批評,但要虛心接受有建設性且具體的批評。
  3. 除非違反方針,不然不用去管別人講的「濫充編輯數」,我有時也會為了修正一些別字或字詞,搞到編輯數暴增。
  4. 由於事情繁忙,不一定能即時回應您的留言,若有上skype,可參考Wikipedia:即時聯繫維基人即時聯絡。—ellery (留言) 2009年11月25日 (三) 09:04 (UTC)

Re: 好久不見了

您好,Yiken,我不曉得您與Kolyma的事,可否說明,或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天上的雲彩‧ธันวา| สนทนาธรรมได้ที่นี่ 2009年11月27日 (五) 00:17 (UTC)

關於條目編輯

看看這個頁面:「如果有規則妨礙你改進或維護維基百科,請忽略該規則。」不用管那麼多,勇於改善維基百科才是最值得鼓勵的!加油!—人神之間擺哈龍門陣 2009年11月27日 (五) 03:32 (UTC)

八十名管理員事件

爭議這個東西,還是在於當事人,人心各不相同,真是不好辦。事實上維基的危機就在於此。協商無果的話,可以參照類似條目的編寫手法,或是直接將自然景觀獨立成條目。那條目難道就你們兩個人在編輯?其他參與者呢?與意見相同的編輯者合作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玖巧仔留言 2009年11月27日 (五) 14:41 (UTC)

返回到 "Yiken/Talk 2009" 的使用者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