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區數量正確應用多少?

更新時間

@Z7504BlackShadowGJHU的更新時間沒寫時區,到底是什麼時候 ——羊羊 (留言|貢獻) 2020年8月24日 (一) 03:05 (UTC)

對不起是我眼瞎……

抱歉打擾到二位  囧rz…… ——羊羊 (留言|貢獻) 2020年8月24日 (一) 03:14 (UTC)

有關模板的更新時間含UTC的問題

好像不用UTC還比較妥當一點,上次也已經說是用當地時間。問題是地球上時區可不是只有UTC阿,加上每個用戶所謂的「當地時間」顯然也不會一樣(地球不是有24個時區嗎?)。不知道@BlackShadowG怎麼看?--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8月27日 (四) 03:06 (UTC)

@Z7504支持,其實我在懷疑它用的到底是不是當地的時間,因為我前幾次更新的時候發現這邊寫的時間與en那邊的模板上寫的時間一模一樣,如果用的是本地時間的話兩邊的時間不可能相同,還是先移除「UTC」為好。 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8月27日 (四) 03:16 (UTC)
@BlackShadowG同時(&)建議標示更新時間一欄以12小時制即可,只差在要不要顯示a.m.或p.m.的問題了。但如果不顯示好像也沒差吧,UTC制度都有點問題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8月27日 (四) 03:48 (UTC)
@Z7504似乎沒這個必要吧,這只是讓更新變得更加麻煩罷了。 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8月27日 (四) 03:54 (UTC)
@BlackShadowG基本搞定,如果要顯示a.m.或p.m.就給它顯示吧。這個參數除了更新以外,盡量別再做太大異動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8月27日 (四) 11:22 (UTC)
@Z7504好吧,反正也沒有人會在條目中用這個參數,畢竟沒有條目需要精確到分鐘,這個只是方便編者核對罷了。 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8月27日 (四) 11:33 (UTC)

稍微異動

@BlackShadowG稍微對2019冠狀病毒病病例數模板和其提示做出一些修正,好讓確診、死亡和治癒數的顯示均可一致。不過說真的,到底如何說服這個所謂「會編輯2019冠狀病毒病病例數模板的用戶不等於會同時幫忙更新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模板」問題?如果不說服那些不會編輯的,確診、死亡和治癒數根本不會一致,還會被說是破壞阿......--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8月27日 (四) 19:31 (UTC)

在ITN中加入置頂信息框展示COVID-19相關條目

經公示後,決議將該模板置於新聞動態專欄至疫情結束。該模板之格式細節仍須討論。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0年9月4日 (五) 14:20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目前英語、德語、西班牙語、韓語、俄語、越南語等語言版本,皆設有Template:Itn/special-header用於展示疫情相關條目。建議中維同步設立,並已經草創完成,除加入英維所列出的條目外,還加入了陸港澳台馬新六地的疫情條目。此模板為草案,社群可進一步討論需要增添哪些內容;不過請先討論需不需要加入此框。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
累計確診人數超過{{{confirmed}}}萬人,其中至少逾{{{death}}}萬人死亡、{{{recovered}}}萬人治癒。

抄送@KOKUYOShizhao,兩位有較多參與ITN處理的管理,以及@Zhl025Z7504。—Rowingbohe♫ 歡迎參與浙江專題 台州專題 2020年8月19日 (三) 03:55 (UTC)

這個模板似乎存在地域中心主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8月20日 (四) 01:14 (UTC)
可以考慮去掉六地疫情的東西(也就是括號),但這需要在【放置模板】的決定獲得通過之後再議。—Rowingbohe♫ 歡迎參與浙江專題 台州專題 2020年8月27日 (四) 09:25 (UTC)
  1. COVID-19的確沒有特權,但是沒有任何方法證明(中文)維基百科讀者和編者不重視COVID-19,首先統計數據中顯示COVID-19條目連續4個月為月閱讀量最大的條目;其次,COVID-19的多個相關條目遭到過新聞媒體引用;最後,如果要平行比較的話:統計數據中前15的維基百科中,除中文外:英文、宿霧語、瑞典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波蘭語、越南語、葡萄牙語中都一定在首頁新聞欄或新聞欄類似物里有直接鏈向條目的相關訊息(剩下的我不太確定我漏沒漏,另外我是說的相關訊息,不一定和這個模板一模一樣,但至少是有),比例至少為71.43%。
  2. 不要指望信息會自己跑到維基百科上
  3. 有地域中心可以慢慢改,沒有頁面是不變的,另外,既然目前不確定加模板後會不會有地域中心這個問題(目前也沒有共識),那就不要去假想存在這麼一個問題

--Narumi Toa留言2020年8月25日 (二) 04:57 (UTC)

參考資料

  1. ^ Carl Sagan, Broca's Brain: Reflections on the Romance of Science. Carl Sagan's quote. goodreads. [2020年8月27日].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模板細節討論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針對同意放置本模板的提案(即:在T:Itn中圖片前加入此模板)暫時公示7天若7天內無異議,則開始討論以下問題:

  1. 是否需要在全球各地疫情後加入六地疫情條目。
  2. 是否需要放置疫情數據。
  3. 要同時減少一項ITN,防止版面過長。
  4. 是否需要加入其他內容(若此項無提案,則不討論)。—Rowingbohe♫ 歡迎參與浙江專題 台州專題 2020年8月28日 (五) 06:58 (UTC)
  說明:已經比照現在的enwiki版本做了修改。第二個是去掉可能地域中心內容的修改版,此修改版應用到首頁上的效果,可至這裏查看。—Rowingbohe♫ 歡迎參與浙江專題 台州專題 2020年8月28日 (五) 07:23 (UTC)
頁面Template:In the news/special-header/styles.css沒有內容。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
疾病
病毒
檢測
時間軸
全球各地疫情
中國大陸
香港
澳門
臺灣
新加坡
馬來西亞
反應與影響
主題
累計確診人數超過3,167.3萬人,其中逾97.2萬人死亡、2,178.5萬人治癒。
頁面Template:In the news/special-header/styles.css沒有內容。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
疾病
病毒
檢測
時間軸
全球各地疫情
反應與影響
主題
累計確診人數超過3,167.3萬人,其中逾97.2萬人死亡、2,178.5萬人治癒。
(+)支持第二個版本,因為第一個版本放在首頁顯得太長了。 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02:03 (UTC)
(+)支持,但是掛了以後就不要在新聞動態的正文列表中提到COVID-19的新聞了。--百戰天蟲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03:45 (UTC)
(:)回應@百战天虫並副@BlackShadowG  吐槽一下,看看管理員自己都能「每100萬」提報一次,請問這樣算不算濫權?看看1700萬的時候多少用戶就反對過了2000萬的時候又再說一次了,結果呢?多寫那一行,套用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模板可以省去那個美意難道還不好嗎?--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14:20 (UTC)
(-)反對:當前呈現效果很糟,包括文字壟長、與首頁視覺元素不搭等問題。--KOKUYO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05:34 (UTC)
  1. 本版本的三個數字在首頁佔用的版面,甚至比現在的「全球各地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的累計確診人數突破2,400萬人,並造成至少82萬人死亡。」還少。整個模板的版面寬度僅僅比一條ITN多一點。不信自己對着WP:首頁User:Rowingbohe/首頁看看。
  2. 至於呈現效果可以再調,我說了「此模板為草案,社群可進一步討論需要增添哪些內容;不過請先討論需不需要加入此框。」因為現在存在問題就否定整個想法,純粹是因噎廢食。—Rowingbohe♫ 歡迎參與浙江專題 台州專題 2020年8月29日 (六) 14:12 (UTC)
(+)支持:同百戰天蟲。一個疫情模板都能扯上地域中立不中立、有無人關心的問題,真是夠了。有了這個模板正好給ITN騰出更多空間。--Super Wang※DC不是貪食蛇,請勿盲目刷分 2020年8月29日 (六) 08:19 (UTC)
(+)支持:我認為第二個版本很好,其他意見和我之前一樣。另外如果文字過長這個觀點形成了多數的共識,可以考慮精簡到一行。--Narumi Toa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14:02 (UTC)
@Narumi Toa:其實不能只說是「一行」,請問「一行」大概幾個字?--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14:24 (UTC)
@Z7504en:Template:In the news/special-headerpt:Predefinição:Eventos atuais/cabeçalho especialvi:Bản mẫu:Tin tức/Special-header。--Narumi Toa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14:30 (UTC)
(:)回應@Narumi Toa  吐槽一下,如果在zh版只顯示一行沒有用,你還要考慮上面提到「每100萬」一次的問題。為啥還要一再強調呢?一定要把省略提名的美意打散嗎?再(~)補充兩個:第一,上面已經講了3次有了吧,請問如何解決「會編輯2019冠狀病毒病病例數模板的用戶不等於會同時幫忙更新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模板」問題?每100萬才更新一次這個已經很好了,「至少」2字放上不就得了?他們不更新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模板,是要怪誰?套用參數又被說是破壞的?不信的人請去看2019冠狀病毒病病例數模板8月27日的紀錄吧,懶得說,BlackShadowG也遇到一樣的狀況,導致確診、死亡和治癒數顯示不會一致。第二,希望這個也不要遇到,那就先說了:如果確診人口總數會突破到「1億」的話,到時候請把單位改掉,請顯示「1億」,不要顯示成「10000萬」。依照這種何時結束遙遙無期的來看,不排除有這種可能,雖然扣掉死亡和治癒的,實際待在醫院其實可能不到1000萬  囧rz...。問一句阿,管理員為啥不要把治癒的給寫了?造成恐慌嗎?--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14:35 (UTC)
(:)回應@Z7504:1.我就直說了,我認為,目前的情況,如果要簡潔,那就沒法徹底解決100萬問題,如果要兩行就可能有冗長現象(也就是現在的第二個版本)2.我覺得Rowingbohe的解決方法很好。另外,我之前甚至想過要不要直接爬取其中一個頁面的數據,覆蓋到另外一個數據(可以寫成腳本或者小工具),後面的套用的話,我認為這個簡單,直接在編輯摘要裏寫出自另一個模板就好,可以參考ESLINKCWW的做法。3.突破億這個應該並不難改吧,反正我個人認為不是很難改。4.首先我不是管理員,然後我認為這其實是一個NPOV問題,而且我也沒什麼好辦法,就最後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單獨開一個新主題討論要不要加治癒的(我記得類似這種問題英文維基百科是有相關論述的,不過一時半會找不到了)--Narumi Toa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14:54 (UTC)
(~)補充不要小看機械人啊,en可是有ClueBot NG這種東西的。--Narumi Toa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15:10 (UTC)
那些要不要更新的問題就不插嘴多說了。只怕不講為啥要加入那一行字的問題點話,講難聽一點,你們似乎會把在維基百科不想參與COVID-19討論的用戶當作死人或者默認沒有異議一樣「排除在外」,就這樣,別怪講話沒有文明阿。--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15:14 (UTC)
這個問題恐怕就沒什麼好辦法,在現實中的投票率也往往是個大問題,現在也不是雅典那個時期了,再說不是有公示期嗎。至於說怎麼卓越的解決編者參與討論的問題,恕我不是政治科學社會科學專業人員。--Narumi Toa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15:30 (UTC)
當然知道有公示期阿(難道他們會同意無異議放上直到疫情正式結束嗎?別傻了),(&)建議就別再插嘴多說,看他們都怎麼搞吧,不然討論這個真的會沒有意義,更失去了當初建立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模板的用意。(~)補充:上面那些寫2019冠狀病毒病病例數模板不想套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數據的幾位用戶,已經在8月27日時寫成一項(&)建議了,不要強迫套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為了這種東西搞到編輯戰實在沒意義。--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8月29日 (六) 15:34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有可能嗎?

看來無解,可以關閉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9月18日 (五) 15:08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模板運用在Itn/special-header模板上,而Itn/special-header模板因為互助客棧通過而放在首頁的Itn模板上。現在為了想更新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模板,因為連鎖保護而無法自己更新,有可能解除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模板的連鎖保護而仍然套用在首頁的Itn模板上嗎?--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9月17日 (四) 06:06 (UTC)

參照en的做法,不要在首頁上提供數據,這樣數據源模板就不會受連鎖影響。——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9月17日 (四) 06:09 (UTC)
可知道當初討論為啥還要加那行嗎?加那行首頁的Itn模板就不用「每100萬」報備一次在新聞候選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9月17日 (四) 06:13 (UTC)
或者單獨提供一個數據源用於首頁的更新。——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9月17日 (四) 06:30 (UTC)
已取消首頁數據顯示,相關的數據更新模板應該不會再被聯鎖保護。(當時討論似乎就沒預想到會出現這個問題....)。另外,解除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模板的連鎖保護而仍然套用在首頁的Itn模板上,目前無法實現--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9月18日 (五) 02:35 (UTC)
另外,管理員除非有持續關注COVID-19相關的事情,否則讓管理員更新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模板太難辦了。不說時時要去更新的問題,還要知道數據源用哪個,數據解讀是否能正確做到,這種事情單純依靠管理員不太可取。(前幾天是想幫忙更新的,但看了一眼模板,不知道從何下手。把模板搞明白,再把數據問題搞明白然後找到新數據更新,第一次更新估計至少也得小半個小時才可能保證不出大錯,當時就放棄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9月18日 (五) 02:43 (UTC)
這個如果問@Xiplus管理員應該也沒有解吧(怎麼可能放首頁還不會連鎖保護嘛...)?--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9月18日 (五) 02:47 (UTC)
有沒可能用一個普通保護隔離連鎖保護。也是A是連鎖保護,B是普通保護,C為目標目標,A調用B,B調用C,這樣隔離開?有管理員試下?——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9月18日 (五) 04:11 (UTC)
不可能。--Xiplus#Talk 2020年9月18日 (五) 05:24 (UTC)
那就沒戲了,只能提供一個不顯示的數據,要不然條目用的數據無法普通編輯更新。或者雙數據源。——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9月18日 (五) 05:39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有關於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模板

 完成,無異議,確認數就先這樣改了,其它參數的話等真的單位快到億的時候比照辦理即可。--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0年12月31日 (四) 08:12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關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2021年1月27日的確診病例數的概數值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導言提及「截至2021年1月27日,全球已有192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報告逾1億名確診病例」

請問為什麼是「逾1億」,而不是「逾1.00億」呢?前一天還是「逾0.99億」(無條件捨去到「百萬位」),今天小數點後2位就不見了,準確度差了一百倍呢[註]!我知道這個數字是模板自動產生的,不是手動寫的,那麼這個模板是否不太科學呢?

註:「逾1億」表示實際值介於「1億零1」到「2億」之間,區間長度大約是1億;「逾1.00億」表示實際值介於「1億零1」到「1億零100萬」之間,區間長度大約是100萬。對於概數而言,兩者是不一樣的。

-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27日 (三) 09:38 (UTC)
「逾」應該是超過的意思,我覺得沒什麼問題。但模板確實可能要改一下? ——羊羊 (留言|貢獻) 2021年1月27日 (三) 14:41 (UTC)
我本來就不認為「逾」字有問題啊!有問題的是為什麼要把概數1.00億寫成1億。-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27日 (三) 17:22 (UTC)
我不覺得有人在日常生活中稱「逾1.00億」,「逾0.99億」也是。我也不認為該數字需要頻繁更新、精確表達。--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28日 (四) 06:10 (UTC)
@YFdyh000君:現在不是您認不認為該數字需要頻繁更新、精確表達的問題,而是目前全球確診數的實際值就是每天都有人在更新,且精確到個位數(請見條目的資訊框)。我只是希望導言的概數值一律「無條件捨去到"百萬位"」,這並沒有如資訊框的實際值更動頻繁,也沒有像它一樣精確。另外,2021年1月26日時確實就是顯示"逾0.99億"。-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28日 (四) 07:10 (UTC)
(!)意見:現在模板加了{{Order of magnitude}},{{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core}}的源碼為{{formatnum:{{Rounddown|{{{confirmed}}}/10^8|9-{{order of magnitude|{{{confirmed}}}}}}}}},即使確診數超過1.01億,也只會顯示為「1億」(因為現在的模板會round down至「9-{{order of magnitude|{{{confirmed}}}}}」個小數位,以1億計算,是round down 至1個小數位),而根據現在的模板,也只應預期能顯示成「逾1.0億」(雖然現在也沒做到)。但我不知應如何實現「1.0億」或「1.00億」的顯示,或許修改{{rounddown}}?(或另建一個能顯示小數點後的0的模板?)--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28日 (四) 06:30 (UTC)
那這個全球確診數的概數值可以不要用模板,改手動輸入嗎?反正目前實際值就是每天都有維基人不厭其煩地更新,那順手手動更新導言的概數值應該不會比更新實際值更煩吧?不然將來應該顯示逾1.10億的時候照樣會變成逾1.1億吧!?-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28日 (四) 07:10 (UTC)
可以說,這個模板很多問題…但直接修改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條目不是太好吧,因為這樣就變成要編輯兩個頁面了。0被吃了的問題應該要有熟悉模板的人改改{{rounddown}}(如果沒有其他現有可用的模板)。--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28日 (四) 08:51 (UTC)
說得有理,那我就不堅持修改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條目了。靜待能人來解決這個模板「吃0」的問題。-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28日 (四) 14:27 (UTC)
@克勞棣:應該修改好了,EdwardAlexanderCrowley做出修改後我把它再改成了三位有效數字(因為原本模板也是算有效數字的)。--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29日 (五) 04:25 (UTC)
仍不認為1.00億是正確表達,0.99億常人會稱作九千九百萬。1.09億口語上通常說近1.1億,1.1億常說一億一千萬。以上是我認為的正確輸出,不過後兩者不強求、非必定。--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28日 (四) 15:18 (UTC)
不認為把1.09億稱作「近1.1億」是好的做法,因為現時數據需要人手更新,如果遲了更新,那「近1.1億」在過了1.1億後就不準確了。而且這是要書面語,不是口語,因為涉及統計數字,應該跟從數理的規則,寫成1.00億。--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29日 (五) 04:25 (UTC)

已修改core模板。反正不會過百億,測試數據見test--E.A.Crowley666✍️ 2021年1月29日 (五) 02:01 (UTC)

@EdwardAlexanderCrowley個人認為你講得太早了,都2億了  囧rz……,而且2億還是會顯示2.00億,就請忽略吧(如果還會看維基百科的話)--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1年8月6日 (五) 16:56 (UTC)
返回 "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存檔1"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