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是武昌起義成功後、1911年11月9日於廣東成立的革命軍政府,武裝力量是陳炯明所領導的循軍。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 | |||||||||
---|---|---|---|---|---|---|---|---|---|
1911年-1912年 | |||||||||
首都 | 廣州 | ||||||||
常用语言 | 漢語 | ||||||||
政府 | 军政府 | ||||||||
都督 | |||||||||
• 1911-1912 | 胡漢民 | ||||||||
立法机构 | 廣東諮議局 | ||||||||
历史 | |||||||||
• 武昌起义 | 1911年10月10日 | ||||||||
• 建立 | 1911年11月9日 | ||||||||
• 解散 | 1912年1月1日 | ||||||||
货币 | 中華民國金幣券 清朝貨幣 | ||||||||
ISO 3166码 | CN | ||||||||
|
百越南越 史前-前221 | ||||||||
秦朝南海郡 前221—前206 | ||||||||
南越國前206—前111 | ||||||||
西汉交趾刺史部 前111—8 | ||||||||
交趾刺史部(邓让割据) 8-30 | ||||||||
东汉交趾刺史部 30—191 | ||||||||
交州刺史部(士燮割据)191—226 | ||||||||
孙吳廣州 226—280 | ||||||||
晉朝廣州 280—420 | ||||||||
刘宋廣州 420-479 | ||||||||
萧齐廣州 479-502 | ||||||||
萧梁廣州 502-557 | ||||||||
陈朝廣州 557-589 | ||||||||
冼冯政权589—689 | ||||||||
唐朝嶺南道 689—907 | ||||||||
后梁嶺南道 907—917 | ||||||||
南漢 917—971 | ||||||||
宋朝廣南東路 978—1279 | ||||||||
元朝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广东道宣慰司 1279–1354 | ||||||||
何真政权1354–1368 | ||||||||
明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368–1646 | ||||||||
清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646–1911 | ||||||||
中華民國廣東省 1912–1949 • 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 1911–1912 • 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 1917–1921 •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 1921–1922 •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 1923–1925 • 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 1931–1936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1949-今 |
歷史编辑
1911年辛亥革命,10月底,廣東同盟會會員陳炯明、鄧鏗和彭瑞海等人在廣東化州、南海、順德、三水等各地組織民軍起義。
11月8日,在胡漢民勸說下,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和新軍第二十五鎮統制龍濟光同意反正,民軍聲勢浩大,兩廣總督張鳴岐被迫召集各界代表在廣東諮議局討論廣東獨立問題,決定次日宣佈廣東獨立。
11月9日,陳炯明率部光復惠州,同日,廣東諮議局宣佈廣東脫離大清獨立,成立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推舉胡漢民為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經各方支持,組成一支北伐軍共約8,000人,姚雨平任總司令,馬錦春為副總司令。[1]
起義後廣東各界“策劃廣東自保”。廣東的士紳階層在晚清的諮議局改革中曾初嘗現代政治參與的滋味,對於他們來說,辛亥革命是一個讓他們主導實踐廣東獨立自主的機遇[2]。廣東獨立後擔任廣東民團總長的劉永福就在安民公告中如是說:
“ |
夫吾粵,東接閩,西連桂,北枕五嶺,南濱大洋,風俗語言嗜好與中原異,固天然獨立國也。秦之趙佗,隋之馮盎、鄧文進,元之何真,皆乘變亂時代,崛起一方,安輯人民,鞏衛疆圉。今兵力強厚,獨立之局告成矣,所以謀善後者,何止萬端!……廣東省,廣東人之廣東,斯言聞之熟矣。 |
” |
——劉永福:《就任廣東省民團總長通告》[3] |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廣東省成為中華民國中的一省。
國旗编辑
辛亥革命時期,各省革命軍使用的旗幟並不一致。其中,廣東省與廣西、福建、雲南及貴州省沿襲同盟會傳統,使用青天白日旗。陳炯明在惠州舉兵時曾採用藍白井字旗,會師廣州後,未再使用。
然而與此同時,其他省份之革命軍所使用的旗幟不盡相同。湖北、湖南、江西省跟隨共進會使用鐵血十八星旗,代表十八行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的中国同盟会則使用五色旗,以代表五族共和。
後來,中華民國於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在南京肇建,1月2日起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代行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職權。1月10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決議以五色旗作為中華民國國旗,取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之意;定铁血十八星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紅旗為海軍旗,請孫中山頒行全國[4]:16[5]:10。
外交關係编辑
與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的關係编辑
11月7日,為聯絡革命聲勢、統一鬥爭,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都督黎元洪致電廣東在內的獨立各省,徵詢組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意見,9日,黎元洪再次通電粵省軍政府在內的各省都督府,請迅速派代表到武漢,商議組織臨時政府問題。
舊址编辑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的立法機構廣東諮議局原址為宣統元年(1909年)所建的廣東諮議局大樓,廣東獨立後,這裡成為了廣東國會所在。1911年11月9日,廣東各界代表在該處宣布廣東脫離清政府獨立,並成立都督府,推選胡漢民為都督。
第二次護法運動期間,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廣州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現在這裡是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位於現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內。
參見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 ^ 俞允堯,〈民元粵軍北伐始末〉,載《歷史大觀園》總第68期,中山大學歷史系,1991年2月,第45頁
- ^ 《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 左岸文化. 2017年: 237 (中文(中国大陆)).
- ^ 《劉永福歷史草》. 中正書局. 1936年 (中文(中国大陆)).
- ^ 歐陽晧. 青天白日旗飄揚:中華民國軍旗沿革. 銘閎實業. 2015年10月. ISBN 978-986-92450-0-5.
- ^ 王曉華、張慶軍. 《1901~1949中華民國之謎》(修訂版). 台北市: 靈活文化. 2016.
- ^ 傅国涌,百年辛亥(上册) ,上海:东方出版社,2011年. Book.ifeng.com.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庆光复 挂白旗,定海新闻网,2009年07月06日. Dhnews.zjol.com.cn.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夏侯叙五,闲话清末民初“革命奇士”韩衍,百年潮,1999年第7期
- ^ 中华民國史研究室 编,中国致公党,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第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