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武装部队
乌克兰武装部隊[8](烏克蘭語:Збройні сили України (ЗСУ) Zbroyni Syly Ukrayiny, (ZSU))是乌克兰的國家軍隊,其前身為蘇聯武裝力量在烏克蘭的駐扎部隊,主要任務是作為威懾力量保衛烏克蘭國家主權。所有烏克蘭的武裝部隊與安全部隊均接受烏克蘭總統兼最高统帅的指揮,以及烏克蘭最高議會內設立的委員會的監督。乌克兰在不结盟运动组织裡具有观察员国地位。[9]最高统帅部在2022年2月25日成立,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就任主席兼最高统帅。2023年1月12日,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一项法律,允许外国人在乌克兰武装力量和国民卫队中服役。[10]
乌克兰武装部隊 Збройні сили України | |
---|---|
![]() 军徽 | |
![]() 军旗 | |
建立 | 1917年(1991年12月6日重组)[1] |
軍事部門 | ![]() ![]() ![]() ![]() ![]() ![]() |
總司令部 | 基輔波維特羅夫洛茨基廣場國防部大樓 |
領導 | |
最高统帅 | 總統 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 |
國防部長 | 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 |
總司令 | 瓦列里·扎卢日内[2] |
军力 | |
服役年齡 | 18-70 |
徵兵役期 | 12個月(陸軍、空軍) 18個月(海軍) |
可用人数 | 11,149,646人,16-49歲(2015年估計[5]) |
適合服役人數 | 6,970,035人,16-49歲(2015年估計[5]) |
每年可徵兵數 | 482,000人(2015年估計[5]) |
現役人數 | 70萬人(2022年5月) 預計將擴編至100萬人[3])(第5位) |
備役人數 | 1,000,000人 |
部署人數 | 60,000人[4] |
軍費 | |
預算 | 160億美元[2023年預估]*[6] |
佔GDP百分比 | 3%[7] |
工業 | |
本國供應商 | 烏克蘭國防工業 |
外國供應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歷史上: ![]() ![]() |
相關 | |
歷史 | 1992-94克里米亞危機 駐科索沃部隊 圖茲拉島衝突 伊拉克战争 聯合國科特迪瓦行動 聯合國駐塞拉利昂維和部隊 駐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 海洋盾牌行動 聯合國駐剛果民主共和國特派團 亞特蘭大行動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 顿巴斯战争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軍階 | 乌克兰军衔 |
乌克兰的武装部队由乌克兰陆军、乌克兰空军、乌克兰海军、乌克兰空中突击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组成。乌克兰的海军包括自己的乌克兰海军陆战队,以及乌克兰海军航空兵。国土防卫部队作为军事后备力量,隸屬內政部管理,在战争情况下,它可以动员平民志愿者为地方防务服务。[11] 乌克兰海岸警卫队是乌克兰海关的武装力量,它作为边防局的一部分军事组织,不隶属于海军。乌克兰防空部队成立于1991年,是一个负责防空作战的军事部门,2004年与空军合并不再作为一个独立军种存在。
历史编辑
乌克兰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武装力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与现代乌克兰民族的形成相吻合。在官方历史上,这个时期被称为 “乌克兰独立战争”或 “第一次解放斗争”。其军队的建立过程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及随后的欧洲老牌列强的崩溃相吻合,奥匈帝国一战战败后的解体是促进这一进程的先驱。以奥匈帝国皇家军队中组建国家军事编队,即乌克兰Sich步兵军团为基础组建了加利西亚的乌克兰准军事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动荡之后,在帝国崩溃的边缘,乌克兰人再次尝试恢复国家地位。作为俄罗斯帝国军队队伍日益瓦解的一部分,开始了组建国家部队的进程。十月革命以后,这一进程立即引发了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白军的混合战争[需要解释]。早在不宣而战期间,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军队就已经成立,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很快就被德国政府发动的政变被推翻,军队的组建也因此被中断了。在德国扶植的由帕夫洛·斯科罗帕德斯基建立的乌克兰国时期,即第二赫特曼国成立后,它以有限的形式继续存在。赫特曼国时期,国家武装部队的发展得到了延续。与以前的尝试相比,乌克兰国家武装部队的发展更加系统,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以前的发展,但也犯了很多错误。最终,这导致了 "反赫特曼起义",乌克兰也将立场从正在输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阵营转向调整为协约国阵营,而协约国则倾向于支持俄罗期白军,并将乌视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
在1917年俄罗斯帝国灭亡后,在乌克兰的国土上存在的多个军事组织,包括自由哥萨克、马赫诺的乌克兰革命起义军和布尔什维克红色哥萨克的部队。后者成为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武装力量的基础,在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战败后,他们被纳入红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乌克兰人试图重新获得独立,并组织了武装部队和编队,其中包括烏克蘭反抗軍,但在战后几年内全部被苏联当局摧毁,乌克兰人再次被迫在苏联军队服役。
獨立後编辑
乌克兰于1991年8月24日宣布独立后,从苏联继承,變成了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之一,配备了核武器和相对现代化的武器和军事装备。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最高拉达决定接管位于乌克兰境内的所有前苏联军队,并建立一个重要机构--乌克兰国防部。乌克兰军队由此获得了以下驚人的内容:14个机械化步兵师、4个坦克师、3个炮兵师和8个炮兵旅(9,293辆坦克和11,346辆战车),[12]4个特种部队旅,9个防空旅,7个作战直升机团,3个航空军(约1500架作战飞机)和一个单独的防空军。部署在乌克兰境内的战略核力量有176枚洲际弹道导弹,共携带1272枚核弹头,以及约2500枚战术核武器。在乌克兰宣布独立时,乌克兰的军队数量约为98万。[13]
21世紀與俄烏衝突的改革编辑
由于2014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干预,总统下令各州的州长在政府的国土防御部队下建立志愿部队。这些部队最初从地区预算中获得的资金很少,主要依靠捐赠。2014年11月,大部分领土防卫营被并入乌克兰陆军。乌克兰国民警卫队作为乌克兰武装部队的一个准军事后备部分。
在2014年与俄罗斯发生敌对行动后,乌克兰将其武装部队的规模增加到204,000名士兵(+46,000名文职人员),这还不包括额外的部队,如边防军(53,000)、新成立的乌克兰国民警卫队(60,000)与及乌军兰安全局。[14]2021年,乌克兰武装部队现在有246,445人(包括195,626名军事人员),是该地区第二大武装部队,仅次于俄罗斯武装力量。[15]
其他国家的军事单位经常与乌克兰部队一起参加在乌克兰举行的多国军事演习。[16]其中许多演习是在北约合作计划“和平伙伴关系”下举行的。8年來的西式軍隊改革,使得烏克蘭從臃腫的蘇聯式長官指導體系的大軍團軍隊,變成明確了任務與執行方式,臨場應變能力優秀的北約化小組打擊部隊,在俄國入侵下實戰表現出色[17]。
结构编辑
截至2010年,总人数为200,000人(包括41,000名文职人员)[18]。 征兵于2013年10月停止[19]; 当时乌克兰武装部队由40%的新兵和60%的合同兵组成[19]。 代理总统亞歷山大·圖奇諾夫 (Oleksandr Turchynov) 于2014年5月恢复征兵[20]。
2014年初,乌克兰武装部队有13万人,加上预备役人员可以增加到大约100万人。[20][已过时]
据报道,2015年武装部队共有250,800名人员[21]。 2022年7月,国防部长列茲尼科夫表示武装部队现役兵力为70万人; 列茲尼科夫还提到,加上边防卫队、国民警卫队和警察,总数约为一百万[22]。
陆军编辑
乌克兰陆军是乌克兰武装部隊的地面作战军种。源自於1991年12月从苏联陆军继承而来的三大軍區的軍種:基辅军区、喀尔巴阡军区、敖德薩軍區。
空军编辑
乌克兰空军是乌克兰武装部隊的一部分[23]。乌克兰空军指挥部和总部位于文尼察。当1991年苏联解体后,大量空军飞机离开了乌克兰。此后乌克兰空军便裁军并升级装备,进行现代化改建。但尽管尽了一些努力,其主要装备还是即将淘汰的老式苏製空军飞机。目前该军有56,300名军人和187架飞机在役[24][25],但只有大约80架有起飞作战能力。[26]與所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都已停用(其中一些交付给俄罗斯)[27]。
海軍编辑
根據2022年2月全球火力網站的排名,烏克蘭海軍由70,000名人員組成。
空降突擊軍编辑
特種作戰部隊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http://zakon1.rada.gov.ua/laws/show/1934-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Верховна Рада України; Закон від 06.12.1991 № 1934-XII
- ^ Valeriy Zaluzhny appointed as Commander-in-Chief of Ukraine's Armed Forces instead of Khomchak – Zelensky's press secretary. 2021-07-27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 存档副本. [2019-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5).
- ^ 存档副本. [2016-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7).
- ^ CIA World Factbook, Military of Ukra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存档副本. [2016-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 ^ http://www.nytimes.com/reuters/2014/12/20/world/europe/20reuters-ukraine-crisis-military.html?ref=world
- ^ 12月6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日. 烏克蘭駐華大使館. 2015-12-08 [2016-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31).
- ^ "NAM Members & Observ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th Summit of the Non-Aligned Movement, Tehran, 26–31 August 2012
- ^ 乌克兰立法允许外国人参加乌克兰军队.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4).
- ^ Ponomarenko, Illia. Who can and can't join Ukraine's Territorial Defense Force. The Kyiv Independent. 2022-01-07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ne 2022) (美国英语).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924084957/http://www.razumkov.org.ua/ukr/article.php?news_id=572. [21 липня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вересня 2015). 已忽略未知参数
|назва=
(帮助); 已忽略未知参数|вебсайт=
(帮助); 已忽略未知参数|дата=
(帮助); 缺少或|title=
为空 (帮助) - ^ Template:Стаття
- ^ Ukraine plans to double military budget against fighting in east. Deutsche Welle. 12 December 2014 [9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9 February 2016).
- ^ Чисельність ЗСУ і витрати на утримання в 2021 році. [10 Octo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18 February 2021).
- ^ Parliament approves admission of military units of foreign states to Ukraine for exercises. Kyiv Post. 18 May 2010 [9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9 February 2016).
- ^ https://tw.news.yahoo.com/news/%E7%83%8F%E5%85%8B%E8%98%AD%E8%BB%8D%E9%9A%8A%E8%AE%93%E5%A4%96%E7%95%8C%E5%88%AE%E7%9B%AE%E7%9B%B8%E7%9C%8B%E8%83%8C%E5%BE%8C-%E4%BB%96%E5%80%91%E5%B7%B2%E5%9C%A8%E5%8C%97%E7%B4%84%E9%95%B7%E6%9C%9F%E5%8F%97%E8%A8%938%E5%B9%B4-%E5%85%B7%E6%9C%89%E6%A5%B5%E5%BC%B7%E5%96%AE%E5%85%B5%E4%BD%9C%E6%88%B0%E8%83%BD%E5%8A%9B-000210575.html
- ^ Ukrainian Armed Forces 2009 (PDF): 78. [22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9 February 2016).
- ^ 19.0 19.1 Ukraine to end military conscription after autumn call-ups. [201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0).
- ^ 20.0 20.1 Ukraine reinstates conscription as crisis deepen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8-08-21., BBC News (1 May 2014)
- ^ Ukraine battles persist before cease-fire deadline; 25 dead. The Washington Times. [2016-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6).
- ^ Ukraine has one million ready for fightback to recapture south | Worl…. archive.ph. 2022-07-10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 ^ Military Balance in Europe 2011, TANDF online, March 7, 2011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1)
- ^ Trendafilovski, Vladimir. Ukrainian Reforms. Air Forces Monthly. March 2006, (216): 32–39.
- ^ Air Forces Monthly, December 2007 issue, p. 64.
- ^ 存档副本.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2).
- ^ The conventional imbalance & debate on Russian non strategic nuclear weapons, The European leadership network, [2014-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