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得角
佛得角共和国(葡萄牙語:República de Cabo Verde),通称佛得角(葡萄牙語:Cabo Verde),是位於非洲西岸的大西洋島國。它横跨大西洋中部的10个火山岛,距离西非海岸线570公里。獨立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国名“佛得角”在葡萄牙语意为“绿角”。人口约54万(2018年),其中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首都普拉亚。佛得角於1975年独立後,政治經濟發展穩定,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位居非洲前列,2007年起已脫離最低度開發國家,被列入中等收入国家。
佛得角共和国 República de Cabo Verde(葡萄牙語) | |
---|---|
格言:團結、勞動、進步 (葡萄牙語:Unidade, Trabalho, Progresso) | |
国歌:《自由之歌》 (葡萄牙語:Cântico da Liberdade) | |
![]()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普拉亚 |
官方语言 | 葡萄牙語 |
官方文字 | 葡萄牙語 |
宗教 | 基督宗教 |
政治體制 | 共和制 |
法律體系 | 大陸法系 |
领导人 | |
• 總統 | 若泽·马里亚·内维斯 |
• 總理 | 乌利塞斯·科雷亚·席尔瓦 |
面积 | |
• 总计 | 4,033平方公里(第167名) |
人口 | |
• 2018年估计 | 543767(第167名) |
• 密度 | 123.7人/平方公里(第89名) |
GDP(PPP)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44.13億美元[1](第164名) |
• 人均 | 7,739美元[1](第120名) |
GDP(国际汇率)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19.97億美元[1](第167名) |
• 人均 | 3,502美元[1](第120名) |
货币 | 佛得角埃斯庫多(CVE) |
时区 | UTC-1 |
行驶方位 | 向右 |
电话区号 | +238 |
ISO 3166码 | CPV |
家用电源电压 | 220 V |
家用插座标准 | C、F |
家用电源頻率 | 50 Hz |
中央銀行 | 佛得角銀行 |
人类发展指数 | ▼0.651[3](第126名) |
互联网顶级域 | .cv |
歷史
编辑當葡萄牙人在1456年到達之前,維德角群島尚無人居住[4][5][6],之後,維德角群島成為葡萄牙的一部份。由於該群島位於非洲外海,維德角群島成了重要的港口,也成了重要的奴隸貿易中心[7]。
1975年,部分由於几内亚和維德角非洲独立党的努力,維德角獲得獨立[7]。獨立之後,幾内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試圖將幾內亞比索與維德角合併成為單一國家,但是1980年在幾內亞比索發生的一場政變使得這個計劃中止[7]。之後,維德角非洲独立党一直控制維德角到1991年的選舉為止。2001年維德角非洲獨立黨在選舉後再度執政。
政治
编辑佛得角是一個穩定的半總統制代議制民主共和國[8]。根據V-Dem民主指數,2023年維德角被評為非洲最民主的國家,在世界排名第45位[9]。
維德角憲法於1980年通過,並於1992年、1995年和1999年修訂,規定了政府的基本原則。總統是國家元首,由人民選舉產生,任期五年[7]。
在1975至1981年问,佛得角一直由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统治,1981年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总书记阿里斯蒂德斯·马里亚·佩雷拉另立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结束了佛得角与几内亚比绍两国一党的独特政治局面。
1990年9月,在国内外压力下,佛得角开放了政治制度,采用多党制。1991年1月13日,举行了首次多党选举,爭取民主運動在选举中击败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组建了新的政府。現今爭取民主運動與佛得角非洲独立党並列該國兩大主要政黨[10]。
与大部分非洲国家相比,佛得角政局较为稳定,独立后一直沒有发生过重大政治冲突。
外交
编辑佛得角政府一贯秉承中立、不结盟外交政策。
冷战时期,佛得角曾奉行亲东方外交,与苏联、古巴关系紧密。1992年后,佛得角改行多元化外交,在团结非洲各国的基础上,更重视与美国、西欧(特别是前宗主国葡萄牙)加强关系。
至2019年4月,佛得角已与14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經濟
编辑佛得角缺乏天然資源,但由於人口少,政治稳定,單靠旅遊業,已足以成為非常安逸的國家,生活水準也位居非洲各国前列。除了旅游业外,佛得角主要经济来源还有海外侨民汇款、农业、航運業等。佛得角位於亞洲、非洲、歐洲、美洲之間的海上交通要道,且有許多港口,因此航運業十分發達,各國船舶、飛機多在此經過,並在該國加油和補充補給,使佛得角從此賺取不少外匯[11][需要完整来源]。
地理
编辑位置与范围
编辑佛得角位于大西洋中部,北纬17°至15°,西经22 °至25 °之间,距非洲大陆最西端塞内加尔的佛得角半岛约455公里,地扼美、非、欧3洲海上交通要冲。在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它是从欧洲绕道非洲前往亚洲的海上航线必经之地。目前仍是各洲远洋船只及大型飞机过往的补给站,被称为连接“各大洲的十字路口”[13]。
佛得角主要由10个岛和8个小岛组成,可分为两部分:位于北部的向风群岛和南部的背风群岛。
這些島嶼中,只有圣卢西亚岛是無人居住的島嶼,現在是一個自然保護區。首都普拉亚位於圣地亚哥岛上。
小離島有布朗古(葡萄牙語:Branco)、哈蘇(葡萄牙語:Razo)等等。
地形
编辑維德角的島嶼主要由火成岩組成,火山結構和火山碎屑佔群島總體積的大部分。群島東側的三個島嶼:薩爾島、博阿維斯塔島和馬尤島,地形較為平坦、多沙且乾燥;其餘地區一般岩石較多,植被也較多[13]。
維德角全境最高點為海拔2,829公尺的福古火山,也是該國唯一的活火山。
气候
编辑佛得角地處熱帶,屬沙漠氣候,全年炎熱乾燥,水源匱乏,降水量很少。常年受副熱帶高壓及信風帶控制,西岸加那利寒流降温降湿,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因為靠近海洋,所以年溫差不大,全年气温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佛得角主要有两个季节:雨季为8月到10月,旱季为12月到次年6月。降水集中于9月[14],易发生旱灾。
佛得角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33.0 (91.4) |
36.7 (98.1) |
35.2 (95.4) |
36.0 (96.8) |
36.4 (97.5) |
40.0 (104.0) |
40.0 (104.0) |
34.9 (94.8) |
35.0 (95.0) |
37.0 (98.6) |
36.9 (98.4) |
33.2 (91.8) |
40.0 (104.0) |
平均高温 °C(°F) | 26.1 (79.0) |
26.2 (79.2) |
27.4 (81.3) |
27.7 (81.9) |
28.9 (84.0) |
29.4 (84.9) |
29.7 (85.5) |
30.6 (87.1) |
30.5 (86.9) |
30.7 (87.3) |
29.4 (84.9) |
27.6 (81.7) |
28.7 (83.6) |
日均气温 °C(°F) | 22 (72) |
22 (72) |
22 (72) |
23 (73) |
24 (75) |
24 (75) |
25 (77) |
26 (79) |
26 (79) |
26 (79) |
25 (77) |
23 (73) |
24 (75) |
平均低温 °C(°F) | 19.7 (67.5) |
19.2 (66.6) |
19.4 (66.9) |
20.2 (68.4) |
21.1 (70.0) |
21.9 (71.4) |
23.3 (73.9) |
24.3 (75.7) |
24.4 (75.9) |
24.1 (75.4) |
22.8 (73.0) |
21.4 (70.5) |
21.8 (71.3) |
历史最低温 °C(°F) | 10.0 (50.0) |
10.2 (50.4) |
10.0 (50.0) |
14.0 (57.2) |
10.7 (51.3) |
14.1 (57.4) |
11.0 (51.8) |
16.0 (60.8) |
18.0 (64.4) |
19.4 (66.9) |
16.4 (61.5) |
16.0 (60.8) |
10.0 (50.0)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3 (0.1) |
7 (0.3) |
5 (0.2) |
5 (0.2) |
0 (0) |
3 (0.1) |
5 (0.2) |
15 (0.6) |
14 (0.6) |
16 (0.6) |
7 (0.3) |
10 (0.4) |
90 (3.6) |
平均相對濕度(%) | 61 | 58 | 57 | 56 | 57 | 61 | 67 | 50 | 47 | 67 | 64 | 63 | 59 |
月均日照時數 | 310.0 | 214.5 | 280.0 | 330.0 | 341.0 | 300.0 | 279.0 | 250.0 | 295.0 | 279.0 | 300.0 | 279.0 | 3,457.5 |
数据来源1:Weatherbase.com[15]、Met Office[14] | |||||||||||||
数据来源2:Voodoo Skies[16] |
行政區劃
编辑維德角劃分為22個縣、32個堂區(freguesias)。
向风群岛
编辑岛屿 | 县 |
圣安唐岛 | 大里貝拉縣 |
保爾縣 | |
波多諾伏縣 | |
圣维森特岛 | 聖維森特縣 |
聖盧西亞島 | |
圣尼古拉岛 | 里貝拉布拉瓦縣 |
聖尼古勞塔拉法爾縣 | |
萨尔岛 | 薩爾縣 |
博阿维斯塔岛 | 博阿維斯塔島縣 |
背风群岛
编辑岛屿 | 县 |
馬約島 | 馬約島縣 |
圣地亚哥岛 | 普拉亞縣 |
聖多明戈斯縣 | |
聖卡塔琳娜縣 | |
聖薩爾瓦多蒙多縣 | |
聖克魯斯縣 | |
聖洛倫索縣 | |
聖地亞哥大里貝拉縣 | |
聖米格爾縣 | |
塔拉法爾縣 | |
福古岛 | 圣菲利普县 |
福戈聖卡塔琳娜縣 | |
莫斯特羅縣 | |
布拉瓦岛 | 布拉瓦島縣 |
人口
编辑大部份維德角的居民都是白人殖民者與黑人混血的後裔。住在境外的維德角人人數比境內還多,其中重要的維德角人移民社區分佈在美國(264,900人)、葡萄牙(80,000人)、安哥拉(45,000人)等。此外,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法國與荷蘭也都有許多維德角人。
語言
编辑葡萄牙語是佛得角官方語言,也是教學和政府語言[17]。除此之外還有本地方言和葡萄牙語融合而產生的佛得角克里奧爾語在佛得角全境通俗使用,幾乎是所有佛得角人的母語[17]。維德角憲法要求採取措施使其與葡萄牙語享有同等地位。
宗教
编辑93%佛德角人是天主教徒,5%人口是新教徒。其他宗教團體包括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上帝召會、上帝王國的普世教會、新使徒教會以及其他各種五旬節派和福音派團體。還有小型巴哈伊社區和小型穆斯林社區。無神論者的人數估計不到總人口的1%。
城市
编辑位於聖地牙哥島的培亞為維德角首都及最大城及行政、工業、軍事中心、位於聖維森特島的第二大城明德盧則通過其在音樂、藝術和教育方面的成就,被視為維德角的文化首都[18]。
其餘人口逾萬人的城市包括埃斯帕戈斯(薩爾島)、阿索馬達(聖地牙哥島)、塔拉法爾(聖地牙哥島)、波多諾伏(聖安唐島)、薩爾雷(博阿維斯塔島)、聖菲利佩(福古島)[19]。
文化
编辑佛得角的社会和文化特征跟葡萄牙乡村的特征有点类似。典型的社会交往和娱乐是足球和教会活动。在市镇广场上走动会见朋友是佛得角市镇里的传统活动[20]。
教育
编辑佛得角擁有非洲最穩定的教育體系之一[21],2020年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预算的16.5%。1-8年级实行义务教育[22]。95%的学生可以完成小学教育,中学入学率为92.7%。15岁以上能读写人口达97.1%。
佛得角大学是唯一公立大学,另有私立大学9所。
媒体
编辑在电网覆盖的市镇里电视机可接收到两个频道[20]。
音乐
编辑佛得角音乐融合着“非洲、卢西塔尼亚和巴西的影响”[23]。佛得角典型的民族音乐是莫尔纳,一种用佛得角克里奥尔语演唱的忧伤和抒情的歌曲形式。在世界上著名的佛得角歌手有伊尔多·洛博、尼爾森·弗雷塔斯和切萨里亚·埃沃拉,他们的歌曲已成为这个国家及其文化的标志物。
狂歡節
编辑維德角的狂歡節傳統由葡萄牙定居者引入,群島的九個有人居住的島嶼上都會舉行慶祝活動,其中規模最大的為聖維森特省的明德盧嘉年華會[24]。
體育
编辑佛得角最成功的體育隊是佛得角國家籃球隊,該隊於2007年非洲籃球錦標賽獲得季軍,並於2023年首次取得世界盃籃球賽參賽資格。
佛得角國家足球隊,綽號「Tubarões Azuis」(藍鯊),曾參加四屆非洲國家盃,分別於2013年、2015年、2021年和2023年[25]。
除球類運動外,佛得角四面環海,水上運動興盛,較受歡迎者包括「波浪航行」[26](wave sailing,一種帆板運動)和風箏衝浪[27]。
飲食
编辑維德角的飲食主要以魚類和玉米、米等主食為主,其烹飪方式深受葡萄牙、南歐、西歐和西非的影響[28]。
交通
编辑佛得角全国各岛内港口和公路等运输设施较完备。
2018年,佛得角公路总长为2285公里,主要是石块路。有各种机动车辆约80000辆。
全国共有9个机场。萨尔岛的阿米爾卡·加布拉爾國際機場可供起降波音747客机,年客流量30万人次。首都納爾遜·曼德拉國際機場及博阿維斯塔島上的阿里斯蒂德斯·佩雷拉國際機場分别于2005年11月和2007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佛得角航空公司辟有通往欧洲、非洲大陆、巴西和美国的国际航线,葡萄牙等欧洲国家航空公司和包机公司有飞往佛得角的航班。2017年,佛得角航空旅客共计265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9.6%。
全国共有港口8个,最大港口为位於明德卢的大港(Porto Grande)。2005年底,政府开始扩建普拉亚港。2007年佛全国各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为50362个标准集装箱,较2006年增长7%。
佛得角亦有通往葡萄牙、西班牙、北欧、巴西和非洲大陆的班轮。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Cabo Verd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30) (英语).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1-18).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1-18).
- ^ Cabo Verde – Cultural lif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7 Ma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May 2021) (英语).
Although there is no conclusive evidence that the islands were inhabited before the arrival of the Portuguese, cases may be made for visits by Phoenicians, Moors, and Africans in previous centuries.
- ^ Cape Verde, Country on the West Coast of Africa | South African History Online. South Africa History Online. [17 Ma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May 2021).
The early settlement in Cape Verde by Arab and African fishermen has only been related through oral history, and remains a part of the mythological stories of origin of the archipelago.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the Islands where [sic] uninhabited when the Portuguese first landed in 1456.
- ^ Halter, Marilyn. Cape Verdeans and Cape Verdean Americans, 1870–1940. Barkan, Elliott Robert (编). Immigrants in American History: Arrival, Adaptation, and Integration, Volume 1. ABC-CLIO Publisher. 2013: 269 [17 May 2021]. ISBN 978-1-59884-219-7. (原始内容存档于7 August 2023).
Although Cape Verdean folklore includes stories of landings by Arab and African fishermen prior to the sighting of the archipelago by Portuguese navigators in the mid-fifteenth century, most historians concur that it was uninhabited when the Portuguese began to settle there.
- ^ 7.0 7.1 7.2 7.3 Cape Verde background not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4 June 2019.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July 2008).
- ^ Constitution of Cape Verde (PDF). 1992 [20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3 July 2011).
- ^ Coppedge, Michael; Gerring, John; Knutsen, Carl Henrik; Lindberg, Staffan I.; Teorell, Jan; Alizada, Nazifa; Altman, David; Bernhard, Michael; Cornell, Agnes; Fish, M. Steven; Gastaldi, Lisa; Gjerløw, Haakon; Glynn, Adam; Hicken, Allen; Hindle, Garry; Ilchenko, Nina; Krusell, Joshua; Luhrmann, Anna; Maerz, Seraphine F.; Marquardt, Kyle L.; McMann, Kelly; Mechkova, Valeriya; Medzihorsky, Juraj; Paxton, Pamela; Pemstein, Daniel; Pernes, Josefine; von Römer, Johannes; Seim, Brigitte; Sigman, Rachel; Skaaning, Svend-Erik; Staton, Je rey; Sundström, Aksel; Tzelgov, Ei-tan; Wang, Yi-ting; Wig, Tore; Wilson, Steven; Ziblatt, Daniel. V-Dem [Country–Year/Country–Date] Dataset v11.1. Varieties of Democracy (V-Dem) Project. 2021. doi:10.23696/vdemds21. (原始内容存档于7 August 2023).
- ^ Opposition returns to power in Cape Verde after 15 years. Yahoo! News. [1 April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April 2016).
- ^ 世界地图集:大字版:汉英对照.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 987-7-5031-7256-4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Cape Verde to join WTO on 23 July 2008. WTO News.
- ^ 13.0 13.1 鄺艷湘; 李廣一. 佛得角. 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 [2024-10-24]. ISBN 9787520103718.
- ^ 14.0 14.1 Cape Verde weather. Met Office.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 ^ Praia, Cape Verde Travel Weather Averages. Weatherbase. [201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5).
- ^ Voodoo Skies - Praia Monthly Temperature weather history. VoodooSkies.com.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5).
- ^ 17.0 17.1 Constituição da República de Cabo Verde (PDF). ICRC databases on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Article 9. [11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2 March 2017).
- ^ Ultimate Guide to Cape Verde’s Cultural Capital: Mindelo, São Vicente. Travel Insighter (英语).
- ^ 2010 Census results. Instituto Nacional de Estatística Cabo Verde. 24 November 2016 (葡萄牙语).
- ^ 20.0 20.1 20.2 The Peace Corps Welcomes You to Cape Verde (PDF). Peace Corps. 2006-04 [2016-08-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3) (英语).
- ^ Chukwuemeka, Edeh Samuel. Countries With The Best Education System in Africa 2023: Top 15. BScholarly. 9 January 2023 [28 December 2023].
- ^ Cape Verde, Findings on the Worst Forms of Child Labor (2001),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Labor Affair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 2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August 2008)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text from this source, which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 ^ Peter Manuel. Popular Musics of the Non-Western Worl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95–97 [2016-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5).
- ^ The history of Mindelo's carnival. mindelocaboverde.com. 2023-02-20 (英语).
- ^ Africa Cup of Nations: Cape Verde and Ethiopia qualify. BBC Sport. [24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March 2015).
- ^ Cape Verde windsurfing Holidays. www.planetwindsurfholidays.com. Planet Travel Ltd, Brighton (United Kingdom). [202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April 2023) (英语).
- ^ Become a Waver Rider Kiteboarding in Cape Verde | 57hours. 57hours - Discover amazing outdoor adventures. [202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April 2023) (美国英语).
- ^ King, Russell. The Mediterranean Passage: Migration and New Cultural Encounters in Southern Europe..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1: 104. ISBN 0-85323-646-1.
- ^ Maria Augusta Carvalho (2013). Comeres de África Falados em Português. Casa das Letras. p. 129. ISBN 978-972-46-2188-3
外部链接
编辑- Cape Verde Overvi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佛得角共和国 - Morabez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penStreetMap上有關佛得角的地理信息
- 維基媒體的佛得角地圖集 (英文)
- 维基导游上有關佛得角的旅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