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日报列表

(重定向自南宁民国日报

民国日报》通常是指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及其前身中华革命党創辦、以「民国日报」为名的党报[1]在全中国四十多个城市出版发行。[1][2]第一份《民国日报》由陈其美等人于1916年1月22日在上海创立的《民国日报》,以讨伐袁世凯为主题,积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并反对北洋军阀的通知。[1][3]:181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和广州的《民国日报》对支持学生运动,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183邵力子拿着当天 《民国日报》去复旦大学散发、演讲,以支持在北京的学生运动。[3]:182国民大革命期间,广州、上海、汉口、北京的《民国日报》为国共合作进行了大量而积极的宣传。[3]:184国民党地方党部亦出版以《民国日报》为名的报纸,如琼崖、汕头、梧州、宁波、无锡、松江等地创办的《民国日报》。[3]:186北伐结束后,国民党的党报占新设立报纸之多数。[3]:194国民党主政后,将《湖北民国日报》改组为《武汉日报》,《广州民国日报》改组为《中山日报》,北平《河北民国日报》迁移改组为《天津民国日报》,作为中央直辖党报。[3]:193与此同时,国民党各地方党部设立了大量以《民国日报》为名的报纸,如《山东民国日报》、《河南民国日报》、《绥远民国日报》、《宁夏民国日报》、《甘肃民国日报》、《云南民国日报》、《杭州民国日报》、《宁波民国日报》、《温区民国日报》等。[3]:194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中央直辖党报得到大量扩充,除《中央日报》系外,有《西康民国日报》、《青海民国日报》、《宁夏民国日报》等。[3]:195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党报体系开始瓦解,随着国民党在军事与政治上失败,先是几家党报一同发行联合版,随后逐步停刊,1948年停刊的党报多达70种,1949年后为中国共产党所接收,作为其党报发行的基础。[3]:201-202

本条目旨在罗列以《民国日报》为名或者曾经以此为名的报章。

国民政府 编辑

直辖市 编辑

城市 名称沿革 媒体资源 概述
上海
  • 民国日报(1916-1932)
  • 民报(1932-1937)
  • 民国日报(1945-1947)
 
《民国日报》是在上海租界内的一份报纸。由陳其美等人创立于1916年1月22日,[4]主编为叶楚伧邵力子,是中華革命黨的主要报纸,后来成为中國國民黨的党报。[5]《民国日报》改报馆经理包揽大权之先例,首创总编辑负责制,对报刊运营进行负责。[6]

创刊时,以反对袁世凯为宗旨,积极支持护法运动,批判北洋政府[7]五四运动中,敦促社会各界罢工罢市斗争,在随后的新文化运动中立场激进,探讨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马克思列宁主义等议题。孙中山逝世后,转为西山会议派控制,引国民党中央于1926年处分改组该报。四一二政变后,政论表达上与南京国民政府高度统一。1932年,因为日军指控其对天皇用语不敬,被公共租界工部局关闭,成为一·二八事变导火索。事变后,以《民报》重新出版至1937年淞沪会战,战后重新以《民国日报》名义出版至1947年1月。[8]

上海《民国日报》在1916-1932年间对中国社会有着重大影响,[9]大公报》、《申报》和《益世报》一同被称为“民国四大报刊”之一。[10][11]其〈觉悟〉副刊,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四大副刊之一。[4][7]

广州  

1923年6月,吴荣新等国民党成员在广州以《新民国报》的印刷设施为基础,创立了《广州民国日报》,办公地点位于广州第七甫100号(今光复中路)。孙仲瑛担任社长兼编辑主任,团队成员包括吴荣新等。该报支持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理念,积极报道相关新闻,尤其在国共合作及北伐期间,传达重要政治事件。最初栏目包括评论、新闻以及副刊《消夏》等,1923年起,增设“文艺特刊”和“影戏”栏目,介绍电影相关内容。1924年,报纸转归国民党广州市执行委员会,后由中央宣传部接管,陈秋霖担任社长。1925年廖仲恺、陈秋霖遇害后,陈孚木接任社长,报纸成为国民党官方媒体。[12]

1927年“四一五”事件后,报纸全面支持国民党右派。随后,成为各派系上台的宣传工具。1927年末至1930年间,报社多次易手,最终由黄季陆管理。陈济棠控制广州时期,报纸为其宣传工具,1934年秋改用卷筒机印刷。1936年陈济棠下台,报纸被南京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接收,并于同年底停刊,后改为《中山日报》,至1948年停办。《广州民国日报》的存档为研究20世纪20年代广州提供了重要资料。[12]

汉口
  • 汉口民国日报(1926-1928)
  • 湖北民国日报(1928-1929)
 
1926年11月25日,随着北伐军攻占武汉,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北伐军总政治部及汉口特别市党部共同创办了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该报被正式定位为湖北省党部机关报。报社位于汉口江汉路192号,即泰宁街2号的一幢大楼。[13][14][15]报社由董必武,一位中共湖北省委员兼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常务委员及湖北省政府常务委员,担任经理,宛希俨担任首任总编辑,其后由高语罕、沈雁冰继任;编辑团队包括石信嘉、马哲民、孙际旦、李达可等人。由于报社工作人员除一人外均为共产党员,故该报被誉为“共产党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3]:185《民国日报》该报纸积极响应并支持大革命期间的政治动向,后兼作武汉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党部言论机关。[13][14][15]主要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北伐军的胜利消息,以及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及湖北省党部、省政府的各类公告和指令。在1927年初的“迁都之争”中,该报明确反对蒋介石,支持武汉国民政府,主张增强党的权力,反对军事独裁。凭借丰富及时的新闻报道,报纸迅速成为武汉地区极受欢迎的报纸之一。初始日发行量为4000份,后增至八九千份,最高时达到一万多份。[3]:185然而,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汪精卫集团采取分裂共产党的政策,迫使汉口《民国日报》进行改组,共产党成员退出编辑部。改组后,曾集熙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指派为社长兼总编辑。尽管仍声称反对蒋介石,拥护工农利益,但实质上执行的是反共方针。1928年初,报纸被桂系军阀胡宗铎接管,并更名为《湖北民国日报》。到了1929年4月,随着桂系的倒台,报纸停刊。[3]:185
青岛 青岛民国日报 《青岛民国日报》始刊于1929年,标志着国民党在青岛执政后,市党部首次自行创立的机关报。1931年时,日均发行量达到3500份。编辑部设在中山路58号,由时任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宣传部长杨兴勤担任社长。此报刊的成立是在吸收了日本《胶东新报》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后进行的扩展。其主要内容围绕激进的反共宣传以及推广三民主义。[16]1932年2月,迫于日本压力,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对外宣布解散,《民国日报》停刊[17]
北平

天津

  • 河北民国日报(1928-1929)
  • 天津民国日报(1929-1933、1945-1949)
 
1928年6月1日,《河北民国日报》由黄伯耀等人在在北平创刊。[18]1929年5月,因改组派影响,被国民党三届中常会第31次会议切断资助,并要求将发行地由北平迁至天津,[19]改名为《天津民国日报》。随着塘沽协定的签订,该报部分印刷设备被迁移到西安,进而创立了《西京日报》。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天津民国日报》恢复了出版。[18]
北平 北京民国日报 《北京民国日报》是继孙中山北上之后在北京成立的一份报纸,其首次发行日期定于1925年3月5日,紧随孙中山逝世之后很快就遭到了北洋军阀的查禁,报纸的生命周期极短,总共仅维持了13天的出版时间。[20]但由于是国民党在北洋军阀势力范围内创办的唯一一份党报,因而具有重要影响力。[3]:185

华南地区 编辑

城市 名称沿革 媒体资源 概述

广东省 编辑

海口 琼崖民国日报  
《琼崖民国日报》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由琼崖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创立的机关报,始创于1926年2月。初始发行量约500份,采用4开4版格式,社址位于海口市永乐街135号,即今解放路和平电影院附近。起初,报社由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派员管理,后期则由中共派出的罗文淹和陈公仁接手,其中罗文淹担任社长兼主笔,陈公仁任职经理。该报的撰稿团队主要由中共党员组成,包括杨善集、王文明、许侠夫、叶文龙、柯嘉予等人。[21]

《琼崖民国日报》的主要内容涵盖国内外时事、本岛各项社会运动的发展动态,旨在宣传共产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念、以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报纸积极提出反帝、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支持省港大罢工和国民政府的北伐行动,同时关注社会秩序、治安问题及政府的地方治理。版面设计包括政府通告、特电、专访、省内新闻和广告等栏目,日销量一度增至两三千份。[21]

1927年3月,随着国民党的“清党”行动,罗文淹被撤职,报社转由国民党右派如吴国鼎等控制,从此《琼崖民国日报》成为琼崖国民党的官方机关报。1939年2月,日军入侵海南导致报纸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派符杰为社长,收回日本人办的《海南迅报》后,《琼崖民国日报》恢复发行,此时发行量约1500份。最终于1950年4月下旬停止发行。[21]

中山 中山民国日报
台山 台山民国日报
汕头 岭东民国日报[22]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发起东征,周恩来与东征军进入汕头,获得万人前来欢迎。1925年12月,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周恩来向时任《政治周报》编辑的李春涛谈话时提出创办报纸,名为《岭东民国日报》,并为报纸副刊《革命》题字。[23]1926年1月20日,报纸正式创刊。[24]1939年6月21日,汕头沦陷后内迁,后基本停刊。1945年9月8日,迁回汕头,全面复刊。1949年10月24日停刊。
四邑 四邑民国日报[22]
高州 高州民国日报[22]
梅县 梅县民国日报  
两阳 两阳民国日报
潮安 潮安民国日报[22]

广西省 编辑

南宁 南宁民国日报[22]
 

  • 1921年8月创刊
  • 1922年5月停刊
  • 1925年9月重新创刊
  • 1944年11月并入《广西日报》
百色 百色民国日报
  • 1930年11月创刊
  • 1934年停刊
镇南 镇南民国日报
  • 1931年4月21日创刊
  • 1934年停刊
玉林 玉林民国日报
  • 1931年12月27日创刊
  • 1934年秋停刊
梧州 梧州民国日报
  • 1925年6月19日创刊
  • 1926年11月25日被查封,后复刊。
  • 1935年7月26日停刊
桂林 桂林民国日报
  • 1926年创刊
  • 1934年9月停刊
柳州 柳州民国日报
  • 1926年9月1日创刊
  • 1931年9月1日改为《南宁民国日报》柳州增刊。

云南省 编辑

昆明
  • 云南民国日报(1930-1946)
  • 民意日报(1946-1949)
 
  • 1930年4月6日创刊,原名《云南民国日报》,国民党云南省党部的机关报[25]
  • 1946年4月更名为《民意日报》[25]
  • 1949年12月9日,卢汉起义后,被中共云南省工委接收

福建省 编辑

福州
  • 福建民国日报(1929-1934)
  • 人民日报(1933
  • 1928年由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创立于福州[26][27]
  • 1933年11月21日因闽变改为《人民日报》[26]
  • 1934年停刊[27]

华中地区 编辑

城市 名称沿革 媒体资源 概述

江苏省 编辑

无锡 无锡民国日报   《无锡民国日报》于1927年3月22日发刊,由无锡五大印务局印刷,社址位于光复门外汉昌路口的震华电机制造厂驻锡营业部。孙梦雷担任报社经理,冯耕庸任编辑主任,李白英负责副刊编辑,他们都是共产党员;而总编辑章子文则是共青团无锡县委书记。创刊号详细报道了北伐军到达无锡前后,当地各界组织欢迎活动的情况,还刊登了《国民党无锡县、市党部征求党员启事》。《无锡民国日报》总共发行了25期。1927年4月14日发生的“四一四”反革命政变导致报社被摧毁,报纸随即在次日停止发行。[28]

浙江省 编辑

杭州
  • 杭州民国日报(1927-1934)
  • 东南日报(1934-1949)
 
1927年3月12日,《杭州民国日报》创刊,随即因为国民党清党停刊改组。[29]1928年起,胡健中担任总编辑,后改为担任社长,改革报社,扩大影响,以“的立场,自由色彩”为编辑方针。[29]1934年6月,《杭州民国日报》更名为《东南日报》,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公私合营。[30]

抗日战争中,《东南日报》报社南迁,设立金华版,随后分出丽水版与江山版,丽水版改为云和版,江山版改为南平版。抗日战争胜利后,云和版改为杭州版,南平版改为上海版。[31]

1949年5月,《东南日报》停刊。[30]1949年中国共产党攻占杭州后,东南日报社被浙江日报社接管。[31]

绍兴 绍兴民国日报  
1927年3月,国民党绍兴县党部接收《越铎日报》,并于4月改组为《绍兴民国日报》,社址位于绍兴城区上大路。1940年初,迁至投醪河沿。1941年4月,绍兴被占领,报社遣散,报纸停刊。1943年5月,高世梁等在会稽山区裘村重新编印《绍兴民国日报》进行抗日宣传,并向浙西、浙中、江西上饶等地发行。抗战胜利后,报社人员返回绍兴恢复出版。1949年5月,解放军攻占绍兴,《绍兴民国日报》终刊。[32]
宁波 宁波民国日报  
《宁波民国日报》于1927年3月由《四明日报》改组而成,作为中国国民党的机关报开始发行。最初,该报由宁波的旧党部负责管理,城市撤销后转由鄞县县党部接管。1930年,报社的管理权改为由浙江省党部直接管理。到了1941年4月,随着宁波被占领,报社迁至天台并改组为《宁波日报》。庄禹梅担任首任社长,王任叔为主编,编辑团队包括张闵琰、李花白、倪毓水等人。[33]
嘉兴[22] 嘉区民国日报  
1937年11月,随着嘉兴全境相继沦陷于日军,日军对嘉兴进行了连续轰炸,导致嘉区民国日报社等多处被炸,嘉兴县城内的报纸全部停刊。1939年1月1日,国民党嘉兴县战时政工队在凤桥一带创办了《嘉兴人报》,由国民党嘉兴县党部书记长兼嘉区民国日报社社长王梓良担任社长。初日销量200多份,后达800份。1940年1月5日,日军对报社进行了突袭,导致23人遇难,但《嘉兴人报》并未停止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嘉兴人报》迁回县城,报道庆祝胜利和日本投降的新闻。1947年4月1日,《嘉兴人报》与《嘉区民国日报》合并为“联合版”日报,直至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后停刊。[34]
金华 金区民国日报 《金区民国日报》于1926年4月创立,是一份地区级官方报纸,除了常规新闻版面,还设有《霞桥》副刊。该报纸在1930年6月停刊。[35]
丽水 处区民国日报 1931年夏,浙江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创办《处区民国日报》,陈诚题写报头。这份报纸是丽水地区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但至1934年上半年便因经费不足而停刊。[36]

江西省 编辑

南昌 江西民国日报  
上饶 赣东民国日报
黎川 黎川民国日报
赣县[22] 赣南民国日报 《赣南民国日报》由国民党赣南特别委员会建立于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成为国民党在赣南文宣的核心之一。[37]
民国日报   《民国日报》赣南版作为国民党在赣南地区最高党务机关的机关报,自1933年1月起在赣州创刊。该报采用对开4版铅印形式,主要宣传国民党的党义和纲领,推广国民政府的政令,并刊载赣南地区以及国内外的新闻。到了1948年8月1日,《民国日报》开始与《正气日报》联合出版,直至1949年8月3日停止发行。历任社长包括刘家树、刘维复、刘己达、刘纪云、聂仲元和叶竞民。[37]
九江[22] 九江民国日报
宜春 赣西民国日报

湖南省 编辑

长沙 湖南民国日报 1929年5月30日,国民党湖南省党务指委会机关报《中山日报》开始出版,原党政合办的《国民日报》转变为省政府的机关报。1933年7月1日,因为省政府大幅削减经费,《中山日报》被当时的编辑部长陈介石个人接手经营,并更名为《湖南民国日报》继续发布。[38]

四川省 编辑

成都 成都民国日报

华北地区 编辑

城市 名称沿革 媒体资源 概述

山东省 编辑

济南[22]
  • 山东民国日报(1929-1937、1940、1945)
  • 大华日报(1946-1949)
 
在1929年,随着山东省政府从泰安迁至济南,先前于泰安发行的《国民新闻》也随之搬迁并更名为《民国日报》,成立为国民党在该省的官方机关报。经历了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该报于同年11月暂停发行,直到1940年在沂水的东里店短暂复刊。1945年3月2日,报社再次搬迁至安徽阜阳继续出版,直到日本投降后返回济南,并于1946年7月1日更名为《大华日报》。《大华日报》采用铅印方式,格式为对开四版,办公地点位于经三路与纬二路交汇处西侧,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孙进先(均野)是该报的首任社长,其后由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委员刘汝浩接替,并随后受中统机构控制。继任的社长包括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执委李汉鸣和省党部委员刘明顺,总编辑为魏其彭。报社内部包含编辑部、经理部和印刷厂三个主要部门。其印刷设施属于当时较为先进的水平,主要设备包括日产轮转机、电动及手摇铸字机、平板机和压烤版机等,这些设备大多是接收而来。[39]

甘肃省 编辑

兰州 甘肃民国日报[22]  
1928年6月,由国民党中央选派的骆力学等人抵达甘肃,担任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并开始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到了7月,甘肃省党部创办了《甘肃民国日报》,为中国国民党甘肃省党部机关报。[40]1949年8月停刊。

河南省 编辑

驻马店·开封·信阳 河南民国日报 1930年3月5日,国民党河南省指导委员会从开封迁移到驻马店办公。3月10日,国民党河南党部机关报《河南民国日报》在驻马店创刊,随国民党河南省指导委员会,先搬迁至信阳。10月初,又迁回开封。[41]

其他地区 编辑

城市 名称沿革 媒体资源 概述

绥远省 编辑

归绥
  • 绥远党报(1928-1929)
  • 绥远民国日报(1929-1935)
  • 绥远西北日报(1935-1937)
1928年,国民党绥远党务整理委员会对原有的政府刊物《革命日报》进行了改组,创立了《绥远党报》,并由杨令德担任主编。1929年9月,报纸再次更名为《绥远民国日报》。1935年,随着绥远省党部的取消,《绥远民国日报》于同年10月15日更改名称为《绥远西北日报》。1937年最终停刊。[42]

宁夏省 编辑

银川 宁夏民国日报[22] 《宁夏民国日报》大约在1929年创立,直到1949年中共接管宁夏前夕才停止发行。这份报纸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宁夏地区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同时也是宁夏省政府和國民黨寧夏省党部的官方机关报。《宁夏民国日报》不仅登载了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等的电讯稿,也报道了许多宁夏本地的新闻事件,展现了鲜明的地方新闻特色。报纸还设有多个副刊,如《贺兰山》、《卫生周刊》和《司法专刊》等,丰富了内容的多样性。该报的发行量仅有千份左右,主要订户为党政机关和部队,普通大众接触到这份报纸的机会相对较少。[43]

察哈尔省 编辑

张家口 察省民国日报

青海省 编辑

西宁 青海民国日报[22]  
《青海民国日报》是中华民国大陸时期全青海省唯一的新闻报纸,设社于西宁南大街的國民黨青海省党部内,属于党报性质。田生兰担任社长。该报每日销量超过700份,销售范围遍及省内各县。报纸的经费时常不足,需要中宣部的财政补助。新闻内容主要来源于特设电台收录的南京《中央社》消息,缺乏专电,而本市新闻则占据了较大比例。与兰州及其他地区的报界联系较为有限。[44]

黑龙江省 编辑

哈尔滨 哈尔滨民国日报
  • 东北易帜后,由中国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创办

汪精卫国民政府 编辑

城市 名称沿革 媒体资源 概述
南京
  • 南京新报(1938-1941)
  • 民国日报(1941-1945)
  • 中央日报(1945)
  • 建国日报(1945)
 
1938年8月1日,日本扶持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创办了《南京新报》,这标志着南京地区日本傀儡政权创办的第一份报纸的诞生。随后,随着汪精卫政权的建立,基于接收和整顿维新政府所创办的报纸和通讯社,汪伪政权继续推动南京新闻出版事业的恢复与发展。《南京新报》在被汪精卫政府接收后持续出版,主要报道汪精卫政府及南京市的新闻。1941年10月,《南京新报》更名为《民国日报》,而后在1945年初再次更名为《中央日报》。此外,《南京晚报》也作为其附属报刊之一。[45]:408-4091945年日本即将投降之际,仍在号召维持稳定,并且封锁日本战败之消息。1945年8月17日,改称为《建国日报》,发行至9月底停刊。[46]

中国以外 编辑

城市 名称沿革 媒体资源 概述
新加坡 民国日报  
《民国日报》(英語:Min Kuo Jih Pao[47])由李振殿于1930年创办于新加坡,1935年停刊。[18]
槟城 民国日报 《民国日报》于1930年创刊于槟城。[18]
曼谷[48]:8 民国日报、曼谷日报、国民日报(为避免查封而混杂出版)[49] 根据曼谷国家图书馆记录,现存1932年7月出版至1939年7月之报章,中有若干缺失。[4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民国日报全文检索数据库. 北京得泓科技有限公司. 2022-08-31 [2024-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7) (中文(简体)). 
  2. ^ 冯杰;段金萍. 《民国日报》社评主旨演变略识. 朱庆葆 (编). 民国研究 (PDF).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199–209 [2024-01-31]. ISBN 978752014044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01) (中文(简体)).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吴廷俊; 阳海洪; 张振亭 (编). 中国新闻事业史 (PDF).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024-02-10]. ISBN 978730707105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10) (中文(简体)). 
  4. ^ 4.0 4.1 民国侮辱总统案:徐世昌是日本人的孙子.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8-01-12 [202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中文(简体)). 
  5. ^ 谁能读懂这本《民国日报》. 周口日报. 2009-10-21 [202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通过中华龙都网 (中文(简体)). 
  6. ^ 倪红. 民国时期上海新闻管理简况. 上海档案信息网. [2024-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中文(简体)). 
  7. ^ 7.0 7.1 冯杰;段金萍. 《民国日报》社评主旨演变略识. 朱庆葆 (编). 民国研究 (PDF).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199–209 [2024-01-31]. ISBN 978752014044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01) (中文(简体)). 
  8. ^ 王毅. 浅析《民国日报》的发展历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S2): 22-23 (中文(简体)). 
  9. ^ 袁义勤. 上海《民国日报》简介. 新闻研究资料. 1989, (1): 132-147 (中文(简体)). 
  10. ^ 賴光臨. 七十年中國報業史. 台北: 中央日報社. 1981: 73 (中文(繁體)). 
  11. ^ 赵晓兰. 《益世报》. 传教士中文报刊史 (PDF).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372–382 [2024-01-26]. ISBN 978-7-309-0814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1-27) (中文(简体)). 
  12. ^ 12.0 12.1 广州旧闻·上世纪20年代广州生活的“化石”. 南方都市报. 2009-07-27 [202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3) –通过广州图书馆. 
  13. ^ 13.0 13.1 汉口民国日报社旧址. 武汉党史网. 2015-07-09 [202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14. ^ 14.0 14.1 武汉日报报馆. 武汉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2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15. ^ 15.0 15.1 以物述史——图书馆展出红色报刊.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2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16. ^ 青岛市史志办. 青岛市志·新闻出版志·报业·报纸. 山东省情网. [202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17. ^ 吕福明. 火烧市党部. 青岛市档案馆 (编). 《旧案残影 青岛民国大案揭秘》.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ISBN 7-5436-3584-4. [失效連結]
  18. ^ 18.0 18.1 18.2 18.3 郎伦友.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纪事. 
  19. ^ 張順良. 論國民黨中央如何取締改組派的言論及其報刊. 正修學報. 2007, (20): 303-325. 
  20. ^ 还原作品最早发表时的文字原貌 《鲁迅小说散文初刊集》近日出版. www.whb.cn. [202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21. ^ 21.0 21.1 21.2 报刊. 海南省史志馆. [202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7). 
  22.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近代报纸数据库 (第一至六辑)试用开通. 吕梁学院逸夫图书馆. 2023-04-17 [202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23. ^ 重温东征革命,这场会议“开政府与人民合作之先声” . 南方+客户端. 2021-07-12 [202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4. ^ 周恩来为《岭东民国日报》副刊《革命》题写刊头. 国家图书馆读者云门户. [2024-02-08]. 
  25. ^ 25.0 25.1 蒙树宏. 第三节 文学副刊、期刊、丛刊. 云南抗战时期文学史. 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8 [2024-02-02]. ISBN 978-7-5415-14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6) (中文(简体)). 
  26. ^ 26.0 26.1 安闽,晓钟,三十年代“福建人民政府”机关报——《人民日报》评析,《党史资料与研究》·1987年第4期
  27. ^ 27.0 27.1 Fujian Minguo ri bao - Catalogu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02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英语). 
  28. ^ 红色岁月|《无锡民国日报》创刊号. 无锡博物院. 2021-03-14 [2024-02-08]. 
  29. ^ 29.0 29.1 周维煦. 《东南日报》对蒋介石1949年第三次下野的报道. 肖如平 (编). 传承与创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论文集(第一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08-01 [2024-01-31]. ISBN 978-7-5201-32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中文). 
  30. ^ 30.0 30.1 浙江历史上的今天·三月. 浙江档案局. 2007-11-26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31. ^ 31.0 31.1 严粒粒;徐洁萌. 你不知道的金庸:从报社“字幕组”到武侠宗主. 浙江新闻-浙江在线.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0). 
  32. ^ 民国时期绍兴的“新闻中心”在上大路_绍兴网. www.shaoxing.com.cn. [202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 
  33. ^ 宁波报刊录. www.nbzx.gov.cn. [2024-02-08]. 
  34. ^ 欧福泰. 以笔为枪斗敌顽——抗战时期嘉兴报人的抗日斗争. 新闻研究导刊. 2015-03-01, (18). 
  35. ^ 何扬鸣; 倪慧. 再说《浙东民报》及其他. 浙江档案. 2011, (10): 60-61. doi:10.16033/j.cnki.33-1055/g2.2011.10.008. 
  36. ^ 民国20年(1931年). 数字方志馆 >浙江省新闻志. [202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37. ^ 37.0 37.1 赣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第二十五篇 文化 新闻·第六章 报纸 刊物. 赣州市志 (下册). 
  38. ^ 湖南省志-大事记 上篇 中华民国 -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 dfz.hunan.gov.cn. [2024-02-08]. 
  39. ^ 济南市情资料库·文化库·第二卷 新闻·第一类 解放前的报纸·第二辑 民国时期报纸. 山东省情网. 
  40. ^ 全宗号 2《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三青团甘肃支团部》. 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2019-04-29 [202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41. ^ 民国11年——民国20年_驻马店市情网. www.zmdsqw.com. [202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7). 
  42. ^ 内蒙古区情网. www.nmgqq.com.cn. [202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中文). 
  43. ^ 宁夏民国日报(全 5 册). mgwxbh.nlc.cn. [2024-02-07]. 
  44. ^ 75年前青海西宁的百姓生活-图片 -. www.silkroads.org.cn. [202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7). 
  45. ^ 南京通史: 民国卷 (PDF). 南京出版社. 2009. ISBN 9787807187165 (中文(简体)). 
  46. ^ 伪《中央日报》一夜间“变脸”. 法制晚报. [2017-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0). 
  47. ^ The Min Kuo Jih Pao Limited. National Archives Singapore. [2024-02-08]. 
  48. ^ Akashi, Yōji. The Nanyang Chines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1937-1941.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Kansas; [sole distributors in the U.S.A. & Canada: Paragon Book Gallery, New York. 1970 (英语). 
  49. ^ 49.0 49.1 曼谷国家图书馆现存早期泰国华文报章.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2024-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