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翼宗學

(重定向自右翼宗學

左右翼宗學清朝的官办学堂,专门负责宗室子弟的教育,獨立於八旗官學八旗覺羅學世職官學之外,隸屬宗人府

沿革 编辑

順治十年(1653年)設置宗學滿洲八旗每旗一學,選滿洲生員為教師,教授滿文,入選宗學學生限定為10歲以上的未封爵位宗室子弟。

雍正二年(1724年)整併宗學,改為左右翼之制,左翼宗學設於簾子胡同、右翼宗學設於金魚胡同,每翼滿文、漢文學各一。宗室王公、將軍及閒散宗室子弟十八歲以下,入學分習滿、漢文、騎射,每學學生限額10人。每學以宗室王公一人管理其事務。兩翼宗學共置宗學總管4人、宗學副管16人,以宗室輩分較尊年齡較大者充任;清書教習4人,選罷職閒居旗人官員及進士舉人貢生生員擅長翻譯者充任;騎射教習4人,選罷閒旗員及護軍校擅長騎射者充任;漢書教習4人,由禮部考取舉人、貢生充之。教習在任三年期滿,將分別等第敘用。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兩翼宗學各以翰林官2人督率課程,按日講授經義、文法。

乾隆三年(1738年),每學增設稽察宗學京堂滿、漢各1人,即稽察左右翼宗學,稽查課程,每月考試經義、翻譯、射藝。稽察左右翼宗學出缺時,由吏部開列符合資格人員名單奏請欽點。

九年(1744年),規定每屆五年,兩翼宗學學生合併考試,皇帝簡派大臣主考,欽定名次,視為考中會試註冊。等到會試的年度,學習清文翻譯的宗學生,與八旗官學繙譯貢生共同引見,賜予繙譯進士出身,以宗人府額外主事任用;習漢文的宗學生,與全國貢士一同殿試,定進士甲第,以翰林院、部院屬官任用。

十年(1745年),經考試宗學生漢文、繙譯都沒有佳作,乾隆帝諭:「我朝崇尚本務,宗室子弟俱講究清文,精通騎射。誠恐學習漢文,流於漢人浮靡之習。世祖諭停習漢書,所以敦本實、黜浮華也。嗣後宗室子弟不能習漢文者,其各嫺習武藝,儲為國家有用之器。」

十一年(1746年),將學生名額定為左翼70人、右翼60人。

二十一年(1756年),裁撤漢教習九人,改為繙譯教習;增設騎射教習,每翼各一人。

嘉慶初年,統合兩翼學生名額,右翼也增為70人,並定每學滿教習3人、漢教習4人。

十三年(1808年),兩翼學生名額各增加至120人,為定制。宗學學生生活待遇與覺羅學相同。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裁撤宗學,改設八旗高等學堂左右翼高等小學校左右翼初級小學堂

[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朱金甫、張書才編,《清代典章制度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工具書叢刊),頁154、411。
  2. ^ 《清史稿》,卷一百零六,志八十一,選舉一,學校一,宗學。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