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福特联盟

埃尔福特聯盟(德語:Erfurter Union),是一個短暫的德意志各邦組成的聯盟,它由普魯士王國埃爾福特聯盟議會時提議下建立。埃尔福特聯盟議會於1850年3月20日至4月29日埃尔福特的聖奧古斯丁修道院舉行。在奧地利帝國的巨大壓力下,該聯盟從未生效[1][2]。尤其在1850年11月29日奧爾米茨之辱後,該聯盟被嚴重破壞。

艾福特聯盟
Erfurter Union
1849—1850
埃尔福特联盟設想中的埃爾福特聯盟旗幟。
設想中的埃爾福特聯盟旗幟。
1850年3月至4月:黃色為在艾福特議會中有選出國會議員代表的州,深紅色則是反對艾福特聯盟而未參與的四王聯盟。
1850年3月至4月:黃色為在艾福特議會中有選出國會議員代表的州,深紅色則是反對艾福特聯盟而未參與的四王聯盟
历史 
• 建立
1849
• 终结
1850

定义

编辑

在1848-1849年革命时期,即将建立的德意志国家被称为德意志联邦国(在中央权力法中),或后来被称为德意志国。这些名称也被用于统一的尝试,被称为埃尔福特联盟。最重要的条约是26日的三王联盟。然而,1849年5月,他只谈到一个联盟,并谈到一个帝国宪法。随附的宪法草案标题为《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其范本《法兰克福帝国宪法》一样。

根据加格恩双重同盟的概念,德意志民族国家应该与奥地利一起形成另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的)同盟。另一个联邦当时被称为“德意志联盟 ” 。 这与联邦国不可混淆,联邦国本身在1850年2月被正式命名为德意志联盟而不是德意志国。 其他名称也被相应地调整。

三王同盟

编辑
 
1849年3月-5月的德国进程

在革命时期,腓特烈·威廉四世一再发出信号,表明他准备成为德意志联邦国家的领导人。法兰克福宪法在内部遭到拒绝,因为它是由自由派和民主派通过的。此外,他希望有一部更加保守的宪法,并避免获得皇帝头衔。最后,他必须获得其他德国亲王诸侯的同意。否则,大的诸国就不会加入联邦。

他在这些问题上的主要顾问是约瑟夫·冯·拉多维兹,他在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中坐在右边,但仍然投票赞成将德意志国的权力移交给普鲁士君主。[3]拉多维兹目前的统一计划不仅仅是为了对德国问题持消极态度。已经在1849年4月3日,当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绝皇冠时,他告诉德国其他诸侯国,他想成为一个联邦国家的领导人,那些希望这样做的国家应该参加。[4]

拉多维兹基本上接受了自由派总理亨里希·冯·加格恩制定的双重同盟计划。因此,普鲁士应与除奥地利以外的其他德意志国家形成更紧密的联邦(小德意志)。这个更紧密的联邦,应该通过另一个联邦与整个奥地利联系起来。在5月9日的备忘录中,普鲁士政府向奥地利提出了一项“联盟法案 ” 。 根据该法案,德意志联邦和奥地利君主制将建立“德意志联盟 ” , 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国际联盟,类似于德意志联邦,但应该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行政部门:总部设在雷根斯堡的理事会将由奥地利和联邦分别代表两个成员,而奥地利将被允许担任“商业主席 ” 。 但奥地利拒绝了双重联盟的提案。

在5月17日柏林举行的会议上,除了普鲁士(由约瑟夫·冯·拉多维兹代表)之外,其余四个王国在德意志联邦中都有代表[5]:巴伐利亚王国(由马克西米利安·冯·莱兴费尔德-克费林(Maximilian von Lerchenfeld-Köfering)代表),符腾堡王国(由卡尔·奥古斯特·冯·旺根海姆(Karl August von Wangenheim)代表),汉诺威王国(由约翰·卡尔·贝尔特拉姆·施蒂韦代表)以及萨克森王国(由弗里德里希·费迪南德·冯·贝斯特代表)。德意志南部的巴伐利亚和符腾堡王国明确拒绝加入联盟,但普鲁士在5月26日与萨克森和汉诺威签署了协议,形成普萨汉三王同盟。但萨克森和汉诺威在同时宣布,只有在所有德意志邦国(除了奥地利)都这样做时,他们才会加入后来的宪法。

例如,图林根诸小国起初仍然感到自己对法兰克福帝国宪法的承诺。在普鲁士国王最终辞职后,自由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分歧变得明显,帝国宪法运动的动乱使政府和自由党对联盟政策更加敏感。然而,也有怀疑的声音,一方面因为普鲁士显然想扩大其权力,另一方面因为如果政府突然放弃帝国宪法,图林根地区也可能爆发起义。[6]:250-252

但慢慢地抵抗被克服了。首先,魏玛国议会以20票对13票通过加入。1849年7月21日,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恩斯特二世加入。他为此不得不解散反对的议会。他认为只有普鲁士领导的国家才能满足德国在安全、内政和经济政策方面的需要。[6]:250-252,254-256

埃尔福特联合宪法

编辑

1849年5月28日出版的宪法草案大部分是法兰克福宪法的文字副本,两者间隔只有两个月。基本权利目录已经缩短,部分受到法律保留的限制,各邦国应该保持更加独立。首先,作为皇帝的普鲁士国王,他的头衔现在是帝国领导人,后来是联盟领导人,他不得不与其他王公分享对立法程序的参与。普鲁士拥有六分之一选票的王室将行使立法权。而不是像法兰克福宪法那样可以推迟否决,法院甚至可以拥有绝对否决权,因此它可以完全阻止法律。

与宪法草案同时,出台了埃尔福特选举法。虽然法兰克福选举法仍然规定了普遍、平等和直接的选举,但现在实行了比普鲁士更严格的三级选举权。此外,还公布了设在埃尔福特的仲裁法庭的条款。6月11日的备忘录对宪法草案进行了正式解释。

1850年2月26日,通过了宪法草案的补充法案。这些变化反映了最新的事态发展。国(Reich)被重新命名为联盟(Union),并由于巴伐利亚和其他邦国没有参与,因此对议会的席位数量进行了调整。

短暂存在

编辑

成员

编辑

1849年12月,位于德国南部的两个霍亨索伦省加入普鲁士,使得德国共有36个邦国。其中8个邦国从未加入埃尔福特联盟,包括奥地利,巴伐利亚(1849年5月27日明确拒绝加入),符腾堡(9月宣布放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卢森堡-林堡,列支敦士登,黑森-洪堡和法兰克福。到10月20日,汉诺威和萨克森事实上分离,因为议会选举反对他们在理事会中的投票。1849年底,联盟的成员包括:普鲁士(包括霍亨索伦),库尔黑森,巴登,黑森-达姆施塔特,两梅克伦堡,奥尔登堡,拿骚,不伦瑞克,萨克森-魏玛,萨克森-阿尔滕堡,萨克森-科堡-哥达,萨克森-迈宁根,安哈尔特-德绍,安哈尔特-科滕,安哈尔特-贝恩堡,两施瓦茨堡,两利珀,两罗伊斯,瓦尔德克,汉堡,不来梅和吕贝克。[4]:890-891

汉诺威直到1850年2月21日才加入联盟,萨克森王国5月25日加入,到当年的6月12日,联盟共有22个成员国。库尔黑森,黑森-达姆施塔特,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和绍姆堡-利珀缺席。1850年8月初,巴登决定至迟在10月15日推出,临时状态结束。 [7]:40-41

普奥之间的争执

编辑

根据联盟条约的规定,成立了一个“管理委员会”,由各国代表组成。主要任务是筹备选举。10月,他提出了召开国会(联盟议会)的建议,该议会应在埃尔福特举行。然而,直到11月17日才在理事会选举达成一致。在11月,普鲁士不得不对其他国家的代表施加一些压力。汉诺威和萨克森通过选举方式作为对加入联盟的保留。[7]:9-52

1849年3月,奥地利公布了大奥地利计划,其全部领土应加入德意志联邦。一个国民议会拒绝了奥地利,因此,他的利益首先是恢复联邦。1849年9月3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在另一个相关问题上达成妥协:在5月国民议会结束后,临时中央政权仍然存在。普鲁士想要保护自己的权力,例如联邦要塞和国民议会舰队,但奥地利的帝国总督约翰大公坚持他的职位。根据9月30日的协议,奥地利-普鲁士联邦中央委员会接管了这项任务。

这不符合拉多维兹的意思,因为普鲁士因此承认了德意志联邦的存在。然而,他的国王认为联邦是未来国家的屋顶,他赞成。这项协议有助于结束革命。此外,普鲁士获得了对宪法草案进行保守修订的时间(联邦中央委员会最迟将于1850年5月1日举行会议)。在管理委员会中,汉诺威等中等国家赞成这样做,因为这样可以进一步澄清联盟与奥地利之间的关系,而小国则更倾向于认为民族国家是危险的。 [7]:25-26

深受奥地利影响的巴伐利亚、萨克森、汉诺威和符腾堡王国在1850年2月27日缔结了四王联盟。德意志联邦应该在改革之后重新建立,包括奥地利所有地区。这超出了大奥地利计划。然而,应该有一个联邦政府(七人理事会)和一个议会,其成员应该由诸邦国议会任命。[4]:893-894根据贡特尔·马伊的说法,这个奥地利-南德计划为“不稳定的联盟国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接收站 ” 。 出于战术原因,奥地利总理施瓦岑贝格王子接受了间接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团。[7]:28

汉诺威在1850年2月21日正式推出埃尔福特联盟,行政委员会于4日举行会议。3月向联邦仲裁法院提起诉讼。最后,汉诺威和萨克森与普鲁士签订了条约。然而,联盟是否能够强迫一个国家效忠是值得怀疑的。[4]:892联盟理事会在1850年5月24日正式采纳,并恢复会议开始建设临时公爵学院。 理事会成员于6月12日一起抵达。[7]:41

 
埃尔福特联盟议会,在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举行会议

1850年3月-4月的联盟议会

编辑

1849年6月底,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右翼自由派在哥达举行会议[8],讨论三国联盟的宪法草案。在这个“哥达后议会”中,他们放弃了他们的担忧,以免阻碍一个国家。 选举法中的三级选举权甚至违背了他们的想法,部分原因是它偏爱富人。

相反,民主派强烈拒绝了该草案,并对法兰克福的自由派保证不偏离法兰克福宪法感到愤怒。他们还抵制了1849年底/1850年初的埃尔福特联盟议会选举。因此,投票率非常低[9]。由于抵制和左翼候选人的胜利机会较低,大多数候选人都是自由派,保守派也是如此。

众议院(下议院,第二院)从1849年11月到1850年1月由选举人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在1849年8月至1850年3月由各邦国任命。一半的议员任命各自的邦国政府,另一半任命各自的邦国议会。如果有必要,例如当一个成员辞去任期时,可以进行连任。

1850年3月20日,在议会开幕式上,拉多维兹提出了宪法文件。议会中的自由多数派希望通过整个草案,以便联邦立即制定宪法并最终建立。保守派,包括普鲁士国王也想让这个草案更加保守。一些右派,甚至是大德意志主义者,都设法完全阻止联邦国家。

自由派坚持下去了。除了宪法之外,议会还通过了自由派提出的修正案,让政府选择是否批准修正案。这是在议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上,在1850年4月29日被推迟。整个议会只工作了将近六个星期。

联盟的终结

编辑

拉多维兹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在联盟议会中要求保守派修改宪法。议会一致通过了宪法草案,这让他感到高兴。然而,高度保守派的抵抗仍然存在,奥地利希望恢复联邦议会,俄罗斯表示同情奥地利。与普鲁士内政部长奥托·特奥多尔·冯·曼陀菲尔的十字党也对联盟计划持怀疑态度。拉多维兹的地位完全取决于有影响力的普鲁士国王。在1850年春天,他在政治上或多或少地孤立。[10]:74

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邀请联邦各国代表前往柏林讨论宪法的通过。在1950年5月8日的会议上,共有26名议员,但只有12人无保留地通过了宪法。联盟几乎无法存续下去。虽然决定联盟还能维持两个月,但本质上的流程已经结束。各方的兴趣迅速下降,不管是不安的国王,普鲁士的权力机构,还是失望的自由派。[10]:75-77

在1850年的夏天和秋天,奥地利可以带走越来越多的国家。9月2日,联邦议会重新召开会议。普奥的冲突随着德意志联邦军队帮助被压迫的黑森选侯国而升级,普鲁士军队则负责保护黑森选侯国的军事道路,这些道路连接了普鲁士东部和西部。拉多维兹的时间似乎已经到了,他甚至在普鲁士内阁担任外交部长六个星期。 [10]:77-78

然而,11月即将爆发的战争被避免了。相反,奥地利和普鲁士再次同意在1850年11月29日的奥尔米茨条约中合作。德意志联邦应该完全重建,普鲁士不得不最终放弃其联邦政策。

评价

编辑

历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韦勒(Hans-Ulrich Wehler)认为,联邦政策旨在建立一个联邦国家,而不必对奥地利发动霸权战争——“圈子的正方形”。1849年春天的“战略窗口”中的这一“大胆的政治罢工”,贡特尔·马伊也认为,需要时间和力量,也就是普鲁士国王的掩护。[7]:18约尔格-德特勒夫·屈内补充说,哥达自由派也受到了损害,他们愿意妥协,但又一次错误地评估了普鲁士的政策。 [11]

根据大卫·巴克利(David E. Barclay)的说法,这位充满矛盾的普鲁士国王渴望和解他那个时代的矛盾:反革命的消极斗争可能伴随着德国统一的积极步骤,普鲁士可以将其权力扩展到中等国家,而奥地利可以保证在中欧的领导地位。因此,拉多维兹的计划在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那里受到了欢迎,至少有一段时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计划似乎可以成功。然而,“鉴于普鲁士国家的现实和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统治风格的混乱,联盟计划从未如此成功。然而,回顾过去,巴克利认为,联盟计划比后来的帝国成立更多地揭示了当时的现实,因此也应该“为自己研究”,“而不仅仅是作为1871年的前奏”。[10]:78-80

參考資料

编辑
  1. ^ Blackbourn, David (1997) The Long Nineteenth Century: A History of Germany, 1780-191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 Gunter Mai, [2000] Die Erfurter Union und das Erfurter Unionsparlament 1850. Köln: Böhlau
  3. ^ Warren B. Morris, jr. The Road to Olmütz: The Career of Joseph Maria von Radowitz. 1976: 88. 
  4. ^ 4.0 4.1 4.2 4.3 Ernst Rudolf Huber. Deutsche Verfassungsgeschichte seit 1789. Band 2: Der Kampf um Einheit und Freiheit 1830 bis 1850. Stuttgart: Kohlhammer. 1988: 885-887. ISBN 3-17-009741-5. 
  5. ^ Karl Obermann. Deutschland von 1815 bis 1849 (Von der Gründung des Deutschen Bundes bis zur bürgerlich-demokratischen Revolution). Berlin: Deutscher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 1967: 407. 
  6. ^ 6.0 6.1 Hans-Werner Hahn. Die Erfurter Union und das Erfurter Unionsparlament 1850. 2000. 
  7. ^ 7.0 7.1 7.2 7.3 7.4 7.5 Gunther Mai. Die Erfurter Union und das Erfurter Unionsparlament 1850. 2000. 
  8. ^ Sven Ballenthin. Die "Gothaer Versammlung" 1849 : ein liberaler Weg zu Deutschlands Einigung?. Gotha. 1999: 67-81. 
  9. ^ Jochen Lengemann. Das Deutsche Parlament von 1850. Wahlen, Abgeordnete, Fraktionen, Präsidenten, Abstimmungen. 2000: 310. 
  10. ^ 10.0 10.1 10.2 10.3 David E. Barclay. Preußen und die Unionspolitik 1849/1850. 2000. 
  11. ^ Jörg-Detlef Kühne. Die Reichsverfassung der Paulskirche. Vorbild und Verwirklichung im späteren deutschen Rechtsleben. Neuwied: Luchterhand. 1998: 87. ISBN 3-472-03024-0.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