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金川之役

大小金川之役,又稱平定兩金川,是乾隆年間清軍平定四川西北部小金川土司兩次動亂的合稱。

清兵攻克大金川官寨勒烏圍
清大小金川之役的慶功宴,中南海紫光閣(1771年至1776年)

第一次金川之役為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安撫司莎羅奔私自進攻明正土司,清廷調兵征討。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羅奔投降。第二次金川之役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襲殺革布什咱土司色楞敦多布,又幫助小金川土司之子僧格桑侵凌鄂克什、明正等土司。四川官員令其退還土地,大小金川拒不退兵。清廷再次發兵進剿。次年底,清兵攻克小金川官寨美諾(在今阿壩州小金縣美沃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兵攻克大金川噶爾崖寨,索諾木出降。

背景

编辑

清初的金川土司

编辑

四川西北的嘉绒十八土司,為古代等族與吐蕃融合之後裔,漢人稱其為“土番”。明清之際,其地有雜谷(在今阿壩州理縣)、梭磨丹壩、卓克基、松崗(在今馬爾康縣)、儹拉、鄂克什(在今小金縣)、綽斯甲布(在今金川縣)、革布什咱、布拉克底、巴旺(在今甘孜州丹巴縣)、瓦寺(在今汶川縣)等土司,官府文書稱為“甲壟部”,即藏語“各部落”。

金川之名得自兩條河流,大者藏語名為“促浸”,小者名為“儹拉”,為大渡河上游的兩條主要支流。據傳臨河一帶有金礦,故稱促浸為大金川,儹拉為小金川[1]金川土司原僅指小金川土司。小金川的哈衣麻衣喇嘛在明代被封為“演化禪師”,世襲土司,隸屬於雜谷安撫司。順治年間,小金川土司吉兒卜細歸降清廷,授“金川演化土司”一職。小金川土司拉木布有一庶子拉旺巴揷,拉旺巴揷之子莎羅奔康熙六十年(1721年)派土兵隨四川提督岳鍾琪出征,立有軍功。雍正元年(1723年),川陝總督年羹堯奏請授予莎羅奔土司職銜,清廷允准,授莎羅奔為大金川安撫司。此時大金川的勢力已超過小金川,雄踞一方。乾隆以後,官府文書通常將大金川土司稱為“金川”,將原來的金川土司稱為“小金川”。

參考文獻

编辑
  • 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 莊吉發,1982,《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中華書局影印台北故宮叢刊甲種之廿六
  1. ^ 川藏之地. Beijing Book Co. Inc. 2016年2月1日 [2022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23日) –通过Googl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