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化(1587年—1674年),雨玉漳州府漳浦縣[1]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張若化是崇禎九年(1636年)福建鄉試舉人,跟隨黃道周遊歷;黃道周因進言入獄,他喬裝為廝役到獄中照顧對方起居。隆武帝繼位,他獲授江西道御史,與鴻臚丞程大器隨同黃道周北伐;福京失守後他避舉鄉野,飲食清苦,搗碎柏葉代替蔬菜,四十年在山中不入城市,不曾上報姓名到清朝朝廷[1]。張若化勵志獨行,不講求講學名,又疾惡如仇,盜賊都說:「不要入侵張公廬。」鄉民倚靠他避亂,終身沒流寇進入他住的丹山。丹山在群山中隔絕,雲霧圍繞,時常獨自經過有豺虎的小徑往來茅屋和羣峯,陶醉在泉石間悠然自得。鄭成功思明州倪俊明出仕,及後鄭經西征收復漳州,派遣馮錫範邀請出仕,但他未赴任,享年八十八歲[2]

家庭 编辑

  • 兒子張士楷,字端卿,擅長詩文;福京失守後自詡大明遺臣的兒子,杜門不出仕,很快去世[3]

引用 编辑

  1.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張若化,字雨主,漳浦人。崇禎九年舉於鄉。少從黃道周遊。道周以言事下獄,若化青衣小帽,雜廝役中,時入獄問起居,左右之。紹宗即位,授江西道御史。與鴻臚丞程大器從道周北伐。福京亡,蕙衣竹冠,食貧茹苦,搗柏葉以代蔬。山居四十年,足不入城市,未嘗以姓名通有司。
  2.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勵志獨行,不標講學名,疾惡守義,懍不可犯。時兵荒盜起,羣戒曰:「慎勿犯張公廬。」鄉人依以避亂,終其身,盜不入境。所居丹山,在羣山中,巉巖阻絕,日夕雲霧往來,茅茨數椽椽,上漏下濕,豺虎交橫。時曳杖孤往,登陸羣峯,徜徉泉石,嘯歌自得。鄭成功在思明,倪俊明出仕,及鄭經西復漳州,遣馮錫範幣聘之,未赴。卒年八十八。
  3. ^ 錢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二十一》:子士楷,字端卿。窮性命之學,工詩文。福京亡,自以大明遺臣子,杜門不仕。久之卒。

參考文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