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哲學
当前理论
编辑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试图解释什么是爱和爱的功能。向一个没有经历过或從未被爱过的人解释爱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对这样的人来说,即使不是完全感性的行为,爱情也很奇怪。试图解释爱的主要理论类型有:心理学理论,其中大多数人认为爱是促進健康的行为。演化思想史认为爱是自然选择过程的一部分,還有一些宗教理论,例如:认为爱是上帝的恩赐。也有一些理论认为爱情是无法解释,就如神秘主義 。
戀愛倫理學
编辑埃里希·弗羅姆在著作《愛的藝術》中,提出了一些愛的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其中積極的關心最為重要,如果我們說愛種花,卻整天都忘記澆水,這種愛是說不過去。而關心這行為應該是出於自覺的行為,並且是對對方對自己的期望的一種行動,這就是責任心。如果愛情沒有尊重,責任就會成為控制和奴役,因此我們應尊重對方的獨特性。何時怎樣才能得知對方的獨特性?就是需要了解對方。若愛情沒有經過了解,一切的關心、責任心和尊重都會是盲目。[2]
而在克爾羅斯基所著、唐君毅所翻譯的《愛情之福音》當中曾論及戀愛專一的問題。書中提及,愛情需要專一是因為涉及人所心靈之活動,愛情中重要的不是你愛他,也不是他愛你,也不是這個事實之和。而是你愛他,他知道你愛他;他愛你,而你知道他愛你,著眼點在於「知」。[3]
西方传统
编辑古典根據
编辑恩培多克勒認為愛是厄洛斯,祂是世界束缚在一起的力量,[4]古典爱情哲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會飲篇。[5]柏拉图的會飲篇就深入地探讨了爱的概念,并引入了不同的解释和观点来定义爱。[6] 从其丰富的思想中,我们也许可以挑出三个主要理論,这些理論影響了随后的几个世纪中。
- 两种爱的想法,一种是天上的,一种是地上的。正如《项狄传》在两千年后所获悉的那样,“根据马尔西利奥·费奇诺对Valesius的评论。这些爱中,一个是理性的,另一个是自然的。第一,激发了对哲学和真理的渴望;第二:简单地激发欲望。” [7]
- 亚里士多德的人类概念是從兩個原始人分裂出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后来引用了这个神话:“关于这些原始人的一切都是双重的:他们有四只手和四只脚,两张脸” [8] -支持了他的重复理论。
- 柏拉图的爱情升华理论-“向上……从一到两个,从两个到所有公正的形式,从公正的形式到公正的行动,从公正的行动到公正的概念,直到他从公正的概念得出了绝对美丽」。 [9]
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則更强调友谊(友爱,感情)而不是爱欲(爱)。而[10]文艺复兴和之后的友谊和爱情辩证法仍然继续发挥作用, [11]西塞罗指出,“爱(amor)和'友谊'(amicitia )一词是来自[12] 卢克莱修和伊壁鸠鲁的工作基础上,他既赞扬维纳斯是“宇宙的指导力量”,又批评那些“相思病...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的人一直在懒惰和放荡。[13]
宗派主义
编辑在伊斯兰黃金時代影响下,出现了宫廷爱情的概念。[14]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由此認為這是现代世界浪漫爱情的哲学基础。[15]
高卢怀疑论
编辑除了浪漫的热爱外,[16]从司汤达起也可以追溯到一种怀疑性的法国传统。司汤达的结晶理论表達了对爱情的想象力,只需要一个触发即可将對方想像成完美的境界。[17] 馬塞爾·普魯斯特更為進取,把无法接近或嫉妒視为爱情的必要诱因。[18] 雅各·拉岡几乎用他的话嘲讽了这个想法:“爱就是把你没有得到的东西带给不存在的人”。 [19] 路思·伊瑞葛來的拉康學說則努力在这个世界中寻找爱情的空间,她發表了:「这个世界将在性解放的掩护下,强调色情為损害爱情。」[20]
西方爱情哲学家
编辑- 赫西俄德
- 恩培多克勤
- 柏拉图(會飲篇,新柏拉图主义)
- 希波的奥古斯丁
- 托马斯·阿奎那
- 犹大·莱昂·阿布拉瓦内尔
- 巴魯赫·斯賓諾莎
-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
- 让·皮埃尔·罗素洛
- 安东尼奥·卡索·安德拉德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 愛之工
- 卡尔·荣格
- 安德斯·尼格伦(Anders Nygren)
- 马丁·达西
- 欧文·辛格 - 爱的哲学:部分总结
- 亚瑟·叔本华-爱的形而上学
- 托马斯·杰伊·奥德
- 弗里德里希·尼采
- 马克斯·舍勒 “同情的本质”
- 埃里希·弗罗姆 , 《爱的艺术》的作者
- 路易斯 ,“ 四个爱 ”
- 米歇尔·昂弗雷,《法国红军》的作者:倒入法式太阳(2000)
- 卡尔·波普尔
- 讓-呂克·馬里翁 ,“色情现象”
- 路思·伊瑞葛來 ,《爱的方式》
- 贝尔·胡克斯 -“ 关于爱情的一切:新视野 ”
- 丽塔·罗森(Rita Rosson) ,《卡玛修特拉》
- 罗杰·斯克鲁顿 - 地下笔记
- 斯凯·克莱里(Skye Cleary),“存在主义与浪漫之爱”
东方传统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Irving Singer. Philosophy of Love: A Partial Summing-Up. MIT Press. 31 March 2009 [14 September 2012]. ISBN 978-0-262-1957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9).
- ^ 弗洛姆. 愛的藝術. 臺灣: 志文. 1969-09-30. ISBN 9787532745159 (中文(繁體)).
- ^ 克爾羅斯基著 唐君毅譯. 愛情中的道德. 愛情之福音. 台灣: 正中書局. 2003-08-01. ISBN 9789570915822 (中文(繁體)).
- ^ Erotic, in Richard Gregory,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Mind (1987) p. 228
- ^ Linnell Secomb. Philosophy and Love: From Plato to Popular Cultur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 June 2007 [14 September 2012]. ISBN 978-0-7486-236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9).
- ^ Plato's theory of love: Rationality as Passion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1-17).
- ^ Lawrence Sterne, 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 (1976) p. 560-1
- ^ S. Freud, On Metapsychology (PFL 11) p. 331
- ^ B. Jowett trans, The Essential Plato (1999) p. 746
- ^ Aristotle, Ethics (1976) p. 377-9
- ^ William C. Carroll ed.,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2004) p. 3-23
- ^ Quoted in Carroll, p. 11
- ^ Lucretius, On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1961) p. 27 and p. 163-5
- ^ K. Clark, Civilisation (1969) p. 64-5
- ^ Carroll, p. 31
- ^ Irving Singer, The Philosophy of Love (2009) p. 40M
- ^ Irving Singer, The Nature of Love (2009) p. 360-1
- ^ G. Brereton, A Short History of French Literature (1954) p. 243
- ^ Adam Phillips, On Flirtation (1994) p. 39
- ^ Luce Irigaray, Sharing the World (2008) p. 49 and p. 36
- ^ Max Weber,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1971) p.236
- ^ Carl Jung, Man and his Symbols (1978) p. 81 and p. 357
- ^ Sophy Hoare, Yoga (1980) p. 19
- ^ Margo Anand, The Art of Sexual Ecstasy (1990) p. 38-47
- ^ Quoted in E. Conze, Buddhist Scriptures (1973) p. 178
- ^ Hindu Philosophy of Marriage[永久失效連結]
- ^ F. Yang/J. Taamney, Confucianism (2011) p.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