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岳(1901年—1936年9月3日),原名金锦珠朝鮮語:김금주),曾化名张一志柳明玉[1][2]朝鲜黄海北道中和郡人,原中國共產黨珠河中心县妇女部部长、委员、铁北区委书记,特别支部书记,中共通河县特别支部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朝鲜籍将领毕士悌的夫人,2015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3]

李秋岳
本名金锦珠
性别
出生1901年
 大韓帝國平安南道中和郡(今屬 朝鲜黄海北道
逝世1936年9月3日(1936歲—09—03)(34—35歲)
 滿洲國濱江省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
墓地 中国黑龙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
语言朝鲜語漢語俄語
母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莫斯科中山大学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早年生涯 编辑

1901年,金锦株出生于朝鲜平安南道中和郡(今黄海北道中和郡)的一个贫苦家庭,七岁时父亲病故[1][2][4]。在平壤崇实中学读书的时候,她与学长金勋(毕士悌)相识,后在1918年结婚。1919年3月,两人共同参加了三一运动。金勋是三一运动的学生领袖,他的父亲在此次运动中被逮捕后被杀害。为躲避日本人的追杀,金勋不得与她分离投奔中国通化县哈尼河朝鲜独立运动志士创办的新兴武官学校[5]

1924年秋,金锦株由于在朝鲜身份被暴露,来到中国广州与在黄埔军校执教的毕士悌团聚[6][2]。1925年2月,她与毕士悌一起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第四队上尉队长和宣传队队员的身份参加了广东国民革命军东征,6月又与黄埔军校学生军参加了平定桂军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斗争[2][1]。同年秋,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改名“李秋岳”[6]。1927年初,李秋岳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习,成为中国近代史第一代女兵。七一五事变后,中共中央为了保护革命力量派李秋岳和毕士悌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2][7]

满洲抗日 编辑

1930年夏,李秋岳与丈夫学成回到中国。毕士悌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同年9月20日,中共在延边成立东满特别委员会,毕士悌被任命为特委会委员兼军委书记。九一八事变后,夫妻两人被调回哈尔滨,毕士悌重新担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5]。李秋岳被任命为中共满洲妇女部委员,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2][6]

1932年,李秋岳被派往珠河县(今尚志市)工作。同年7月,毕士悌被调到中共中央苏区工作。由于李秋岳当时怀孕快分娩,她便独占留在了满洲。同年9月,她被任命为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妇女委员,1933年10月被任命为珠河中心县妇女部部长。在她的努力工作下,珠河地区成为磐石之后,中共在满洲的又一个“红地盘”。她与另一位珠河抗日游击区领导和组织者赵一曼(原名李一超)被群众并称为“黑白二李” [註 1] 抗日女英雄。[2][7][1]

1934年1月,毛泽东曾试图将李秋岳调到苏区工作与毕士悌团聚。但由于国民党对中共苏区的“围剿”以及东北地区严峻的抗日形势,她最终没能与毕士悌团聚。同年秋,毕士悌与苏区红军一起开始了万里长征。与此同时,日本关东军开始了对珠河抗日游击区的大规模讨伐。李秋岳担任了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和铁道北区委书记,与赵一曼一起为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提供物资支持。1935年1月,哈东支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独立师。同年春,关东军对珠河开始了“三光政策”的“大讨伐”。李秋岳奉命带领铁北区部分地下党员和群众随赵尚志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转移到延寿方正地区[註 2]。转移到延(寿)方(正)地区后,李秋岳担任中共延方特别支部书记,完成了延寿和方正地区抗日游击区的创建。[2][7][1]

1936年2月,李秋岳被调到条件更为艰巨的通河县工作。她化名“张一志”,重新组建了中共通河特别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她指挥群众绕开敌人的封锁,将粮食运到赵尚志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三军。她还亲自起草了《反日会章程》,建立通河反日会,并深入西北河、北六方、二道河子等朝鲜族聚居区,印发《东北民众抗日联军临时政府宣言》、《中国人对日军战斗的基本纲领》等传单,动员年轻人参加抗联武装,创建了西北河抗日游击根据地。牡丹江地方警务统治委员长中村在给东条英机的报告如是描述“通河已陷入不治之境”,“是一难治的癌症”。 [2][7]

就义 编辑

1936年8月,日本当局重金悬赏搜捕李秋岳。8月27日,李秋岳在发动群众为部队赶制军鞋的时候被警察署长孙凤周逮捕。被捕入狱后,李秋岳遭到严刑拷打,却视死如归。9月3日,在她入狱的第七天,日军特务认为她没有悔过的希望,而将她枪决,后又将她的头颅悬挂在通河县城上示众,恐吓百姓。中村写给东条英机的报告写道:“被检举者张一志,其境遇无需再斟酌,将来没有悔改之希望,在整肃中不得不参考卫队长以及有关机关的意见,于9月3日给以严重处分(枪决)。”[2][7][8]:363

纪念 编辑

 
哈尔滨长青公园内的李秋岳雕像

家庭 编辑

李秋岳的丈夫是中国工农红军朝鲜籍将军毕士悌。两人育有一子,但因缺乏照看在1934年夭折。[11]

注释 编辑

  1. ^ 李秋岳与赵一曼同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都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后在满洲省委机关工作,后又都在珠河中心县任委员,任铁北区委书记。两人在1936年8月2日和9月3日先后就义。李秋岳皮肤黑为“黑李”,赵一曼为“白李”。[7]
  2. ^ 接替铁北区委书记一职的赵一曼在此期间被捕,后被杀害。[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与赵一曼齐名的女英雄. 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 2016-08-26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4).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甘洒热血拯中华的朝鲜籍烈士毕士悌和李秋岳夫妇. 《党史博采》. 2010年, (04期). 
  3. ^ 3.0 3.1 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民政协网. 2015-08-24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4. ^ 임영태. [3·1 운동 100주년 연중기획-독립운동가 열전 30] 이추악, 북만주 항일투쟁의 빛나는 별. 勞動郵報朝鲜语매일노동뉴스. 2019-09-23 [202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8) (韩语). 
  5. ^ 5.0 5.1 崔光烨. 热血染红五星红旗(上)——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联创始人杨林、李秋岳夫妇. 《黄埔》. 2021年, (第3期). 
  6. ^ 6.0 6.1 6.2 金昌浩. 抗日女英雄李秋岳. 《中国民族》. 1987年, (12期).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崔光烨. 热血染红五星红旗(下)——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联创始人杨林、李秋岳夫妇. 《黄埔》. 2021年, (第4期). 
  8. ^ 李光仁著; 林善玉译. 《红军将领杨林》.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8.3. ISBN 978-7-105-15301-5. 
  9. ^ 民国36年 初版 白朗 著 《一面光荣的旗帜》. 孔夫子旧书网.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4). 
  10. ^ 60位为新中国成立及哈尔滨解放英勇奋斗和为哈尔滨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最可敬的人评选揭晓. 哈尔滨日报. 2009-09-28 [2023-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5). 
  11. ^ 王志民. 她的鲜血染红了通河大地——缅怀中共通河县特别支部书记李秋岳. 《世纪桥》. 2010年, (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