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枝木(1930年—2003年11月22日),臺灣南投縣草屯鎮人,懸索橋建造師,有「臺灣吊橋大王」之稱。

林枝木
草屯雙十吊橋林枝木浮雕像
性别
出生1930年
日治臺灣臺中州南投郡草屯庄坪林
逝世2003年11月22日(2003歲—11—22)(73歲)
臺灣南投縣草屯鎮
死因中風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09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03年)
职业土木工程師
配偶林杏

生涯 编辑

學習建橋 编辑

林枝木為1930年次[1][2],生於今日的南投縣草屯鎮平林里[3],南投草屯公學校畢業時考取大阪的中學[2],因日本戰敗加上家貧放棄留學[1][2][4],便在十八歲時跟隨黃石英與林萬科學習建造吊橋[1] [3]

1948年,身為學徒的林枝木受雇在草屯貓羅溪建造他生平首座的平林吊橋,次年受雇於許阿水在桃園縣復興鄉大漢溪搭吊橋。林枝木需在半空中與另一人同時跨坐置在兩條粗鋼索上的橫向木板,用臀部前後挪移以放下一根根鋼索,再降下到鋼索底端依序綁上橫向鋼板、縱向鋼條及橫向橋板。大漢溪谷高度,他記得光是菸掉下去,要飄到溪谷底就得等上好一段時間。[5]

在學徒三年六個月後,林枝木出師,獨自承包信義鄉的神木吊橋[1]。林枝木等人建吊橋的施工期,大約是每年10月到翌年3月非雨季時[6]。吊橋處多在偏遠之處,如梨山的佳陽吊橋,需拔山涉水三天兩夜才能到[1][2]。若地勢不太險惡,一百公尺長的小型吊橋約需技術工六人,小工九人,五十個工作天完成[6]。林枝木身為工頭,常得身先士卒領工人扛器材及補給上山,往往一待就是幾個星期與野蚊為伴[4]。臨時工寮有草棚、塑膠帳棚、鐵皮屋、防空洞[7]

林枝木說建吊橋最困難的是吊橋最上端那條兩端拉高、中間下垂而呈現弧線的母線。上千公斤的母線是先由工人綁在身上,游到對岸後,將母線架在基柱頂端,然後用雙手一寸一寸將母線拉到應有高度。在沒有捲揚機英语Hoist (device)的年代,工人一不小心,原本已捲好的粗鋼線就會像脫疆野馬般的「回打」。林枝木有三位徒弟,就是因此身亡。[4]

危險僅次於架設吊索工作的是橋板舖好後,師傅在橋下安置「颱風線」。築橋生涯裡,林枝木曾親眼目睹兩名工人失足死亡。[1][2]

林枝木最津津樂道的是位於復興鄉的復興吊橋[3]。1959年,為趕著讓蔣中正總統到角板山行館,林枝木與夥伴王水枝等工人需晚上六點至九點也要施工[5]

後來建巴陵吊橋時,需大卡車藉重量壓底橋面來方便敲擊鎖緊巨大螺絲,也模擬戰車駛過橋面的承載力[5]。林枝木說這次數度蒙總統垂詢進度與加油打氣,他卻緊張得話都講不出來[7]。 在此橋建成後,出師七、八年的林枝木在同行嶄露頭角,該年陸續接下花蓮縣太魯閣的吊橋[5]

家人同隨 编辑

林枝木妻子林杏為1931年出生於南投市營盤口,二十歲時結婚而生兩男兩女,日後除負責料理工人的三餐外,還得帶著兒女跟著「逐吊橋而居」[8]。白天父母上工時,兒子林金田便和其姐林秀美就採去野菜、收柴[1]。因子女在工地沒有幼稚園可上,林枝木就會拿著樹枝,在沙地教小孩寫字[1][2]。林枝木在花蓮工作一年時,長女林秀美只得就地念小學一年級,長子林金田甚至拖兩年才回家鄉上小學[5]

在建太魯閣的寧安吊橋時遇到1959年八七水災,林枝木帶著妻小離開暫居的防空洞緊急撤出,結果一出,瞬間就山崩[1]。林枝木的家還因此水患,遷移到草屯鎮復興里[5]。住宅曾幫外人拿去抵押借款,房子還兩度被拍賣[2]

林金田說,兒女想到父親經常要冒生命危險,就會惕厲自己的行為[7]。林枝木也經常向子女提起希望找到傳人,但兩兒子都沒有意願在空中賣命[7]。如林金田在念台中一中時,父親希望他考土木系來繼承衣缽,但他選擇文組[1]。之後,林金田於大學暑假期間,就和弟弟一起到父親的吊橋工地協助監工、清點施工建材等,曾在南投縣靜觀部落住了一個半月[7]

吊橋大王 编辑

林枝木於1965年建立的草屯雙十吊橋,日後被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局長陳弘凷稱讚非常專業,有的橋墩甚至達到河床下十二公尺,且橋面高度設計符合採八七水災高度加上的安全值[9]

1970年,林枝木取得營造業執照,本來可轉行蓋房子,但堅持作老本行[5]。他自詡建橋人是開發山野的「先鋒部隊」[6],造橋是為子孫做功德[10],每逢吊橋落成典禮便是意氣風發之際[1]。林枝木雖不在築成的吊橋題名留字,但因吊橋數量多,名氣逐漸傳開,建築界譽為「吊橋大王」[11]。林家客廳掛著「精工細作」、「建橋聖手」、「高藝永芳」等匾額,代表著各地民眾的謝意[6]。因熱心公務,1973年他當選復興里長,連任四屆[2]

林枝木作過最長的是四百廿公尺但已拆除的石岡吊橋,落差最大的是雲龍吊橋[5]。林金田認為父親所建造較出名的是新北烏來吊橋、桃園巴陵吊橋、臺中青山吊橋、南投廬山吊橋與草屯雙十吊橋、花蓮太魯閣吊橋、臺東初鹿吊橋與鹿鳴吊橋、臺南曾文水庫吊橋、屏東三地門的吊橋,也因此博得「臺灣吊橋大王」之名[7]

林枝木的學徒累積達有百餘人,僅是草屯北勢里就有二十餘位[6]。如草屯人王水枝就從十六歲作到七十多歲還在工作,連兒子王德安與王鎮祿、孫子王伯傑都從事吊橋,家族早年跟林枝木跑遍全臺灣[12]嘉義縣竹崎鄉親水公園的竹崎觀景吊橋,是中學時就跟著林枝木的林咨濱所作[13]

隨著時代變遷,吊橋從實用性質變成娛樂,客戶也慢慢從地方政府轉變成遊樂區、森林公園等[7]。1993年6月,在曾慶豐建築師受縣府負責下,林枝木在彰化市翻新華陽吊橋[11]。次年12月,林枝木在草屯維修臺灣現存最長的雙十吊橋[14]。該年代,林枝木還是草屯龍德廟主委,負責復興里、碧峰里、碧洲里、上林里的建醮活動[15]

 
草屯雙十吊橋

中風退休 编辑

1999年4月28日,林枝木在家中風[5]。當時他本想病一個月就會好,便能去臺北縣新店市重建碧潭吊橋,卻事與願違[7]。林金田說父親對自己的作品十分得意,即使中風,仍要求家人帶他去看雙十吊橋、華陽吊橋[3]。次年大年初二,半身不遂的林枝木在林金田陪伴下去看華陽吊橋時,一時嚎啕大哭[10]。生病期間,林枝木擔心建橋技術失傳,口述給林金田,成冊為《台灣的吊橋》一書付梓[3]

林枝木在2003年11月再度中風[10],22日晚以七十四歲之齡去世[2][3]。告別式時,家人安排弔祭者走過枕木造吊橋[10]。辭世之時報導,臺灣兩百九十五座吊橋,三分之二出自林枝木之手[2]

身後 编辑

 
林枝木築橋碑

就讀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的外孫黃冠乾,曾與家人商議將閒置的故居改裝為吊橋文物館[2]。後來,告別式展出的林枝木造橋工具、手繪設計圖、合約書、照片等一百八十二件文物,贈給國史館台灣文獻館[10]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館長劉峰松為感謝林枝木,在雙十吊橋平林里端設立紀念浮雕、雙冬里端設立紀念石碑。2004年11月22日,林枝木逝世一周年揭幕時,林金田以現職台灣文獻館副館長身分帶母親出席。林枝木身前的工作夥伴林東榮、林耀期、許仁生、白聰輝、黃炎田也參加。當日中午,眾人吃起大鍋菜,以紀念林枝木在山中造橋的景況。[16]

2005年8月10日,彰化縣政府於華陽吊橋立下林枝木築華陽吊橋碑[10][11]。次年1月2日,林金田在父親生前就醫的草屯佑民醫院舉行畫展,三十幅作品為林金田將父親所作吊橋入畫[17]。孫子林仲彥一次去內灣老街旅行時,走過內灣吊橋才意識到這是祖父建的橋,便開始以空拍機拍攝祖父所建的吊橋,並上傳於YouTube[18]

參考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陳志成. 林枝木傳奇 道盡台灣吊橋史 18歲拜師學藝 21歲出師 一生走遍全省 295座橋中參與三分之二 70歲後三度中風 眼見自己的「孩子」紅了眼眶. 中國時報. 2003-07-12 (中文(臺灣)).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陳志成. 吊橋大王林枝木 千古留芳 一家逐橋而居 一生藝高膽大 台灣三分之二吊橋出自其手. 中國時報. 2003-11-24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3.4 3.5 莊芳銘. 留下百餘橋 吊橋大王走了 林枝木享年74歲 包辦國內逾半吊橋 荒野築橋 自嘲「逐吊橋而居」 婉拒立碑 從來不為留名. 聯合報. 2003-11-24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黎大康. 360行 一生執守 這一行 為山林縫補裂痕. 聯合晚報. 1993-01-02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林以君. 你知道嗎? 全台灣一千多座吊橋,有一半是在他手上搭起來的…吊橋大王林枝木一生走鋼索. 聯合報. 2001-09-10 (中文(臺灣)). 
  6. ^ 6.0 6.1 6.2 6.3 6.4 徐永欣. 人物誌 懸崖峭壁搭虹橋 林枝木搭建吊橋三十二年. 聯合報. 1980-01-16 (中文(臺灣)).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劉峻谷. 【那段空中賣命的日子】我的爸爸是吊橋大王 【子繼父業】採訪台灣吊橋 寫書為父親保存紀錄. 聯合報. 2001-05-06 (中文(臺灣)). 
  8. ^ 江良誠. 《他們的故事》 吊橋大王妻子林杏 19日告別式. 聯合報. 2009-04-14 (中文(臺灣)). 
  9. ^ 林萌騫. 傳統工法連結地方創生 盼最長吊橋風華再現. 大紀元時報. 2020-06-11 [202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中文(臺灣)).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陳志成. 吊橋大王林枝木 一生做功德. 中國時報. 2005-08-11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11.2 簡慧珍. 華陽築橋碑記揭幕 林枝木傳奇 與風景一樣動人. 聯合報. 2005-08-11 (中文(臺灣)). 
  12. ^ 陳權欣. 建北角吊橋 老師傅領銜. 中國時報. 2007-11-09 (中文(臺灣)). 
  13. ^ 吳志明. 林咨濱建吊橋 藝立不搖 藝高人膽大 四十餘年完成近百座 目前接下承造竹崎觀景吊橋重任. 中國時報. 2004-02-12 (中文(臺灣)). 
  14. ^ 魏裕鑫. 雙十吊橋橋墩有坍陷傾 向修橋師傅指危機不容小覷 疾呼有關單位重視. 中國時報. 1994-12-29 (中文(臺灣)). 
  15. ^ 魏裕鑫. 龍德廟建醮五萬食客湧至. 中國時報. 1995-12-28 (中文(臺灣)). }
  16. ^ 莊芳銘. 吊橋大王 立碑傳世 林枝木建造百餘橋 逝世周年 親友紀念. 聯合報. 2004-11-22 (中文(臺灣)). 
  17. ^ 謝介裕. 吊橋大王之子 畫說父親一生傳奇. 自由時報. 2006-01-03 [2022-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5) (中文(臺灣)). 
  18. ^ 黃立杰. 在地鄉親 遇見爺爺造的吊橋 林仲彥空拍回憶. 中國時報. 2020-12-10 [2022-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5)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