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属突尼斯保护国(法語:Protectorat français de Tunisie,阿拉伯语:الحماية الفرنسية في تونس‎),即法属突尼斯,是法国原在北非保护国

法属突尼斯保护国
Protectorat français de Tunisie
لحماية الفرنسية في تونس
1881年—1956年
法属突尼斯(深蓝) 法国非洲领地(浅蓝) 1913年
法属突尼斯(深蓝)
法国非洲领地(浅蓝)
1913年
地位法国保护地
首都突尼斯
常用语言阿拉伯语柏柏尔语法语意大利语土耳其语
宗教伊斯兰教天主教
政府君主制
贝伊 
历史 
• 《巴尔杜条约
1881年5月12日
• 意大利佔領及突尼斯战役
1942年-1943年
• 独立
1956年3月20日
面积
1881 est.155,000平方公里
1939 est.155,000平方公里
人口
• 1939 est.
2600000
货币
突尼斯里亚尔
(直到1891)
突尼西亞法郎英语Tunisian franc
(1891-1958)
前身
继承
突尼斯行省
突尼斯王国

突尼斯原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705年,突尼斯贝伊侯赛因·本·阿里·图尔基推翻了奥斯曼帝国派驻突尼斯的最高官员德伊,建立起侯赛因王朝,其统治下的突尼斯被后世称为“突尼斯贝伊国”。然而突尼斯贝伊名义上仍然向奥斯曼帝国苏丹称臣。

1830年,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后,极力向突尼斯渗透,以扩大在北非的势力。1881年4月,法国军队从阿尔及利亚入侵突尼斯贝伊国。5月,法军攻占突尼斯。法国强迫突尼斯贝伊穆罕默德三世·阿勒·萨迪克签订了《巴尔杜条约》[1],突尼斯从此沦为法国保护国

两次世界大战,突尼斯成为法国重要内的人力物力来源地。但是战争极大削弱了法兰西殖民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被德國占领,1942年至1943年9月義大利控制突尼西亞全境,期間突尼斯又成为非洲战场的重要战场。1943年盟軍發動火炬行動登陸北非,並在突尼斯战役盟军将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赶出了突尼斯。战后法国殖民当局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也对突尼斯人民的反抗活动予以镇压,但无济于事。突尼斯人民在新宪政党(其前身是自由宪政党)的领导下沉重地打击了法国殖民当局,法国被迫于1955年6月3日与突尼斯贝伊政府签订《法突协定》,承认突尼斯的内政自治权。1956年3月20日,法、突两国再次签订《法突联合议定书》,法国正式承认突尼斯独立

參考 编辑

註腳 编辑

  1. ^ Holt & Chilton 1918,第220-2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