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号
(重定向自法螺貝)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2年5月31日) |
螺号或螺角是一种唇振气鸣的吹奏乐器,用软体动物法螺的贝壳制成,常用于宗教仪式。
宗教文化
编辑螺号作为佛教法器时称为法螺,又称梵贝。它是古印度诸宗教共同的法器,用于宗教仪式的历史非常悠久。
传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帝释天等曾将一支右旋白法螺献给佛祖,从此右旋白海螺即作为吉祥圆满的象征在佛教中广为应用。法螺随佛教传入中国。现在中国的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民族依然采用。法螺是藏族的八瑞相(亦称八吉祥徽、藏八仙和藏八宝)之一。
各语言中的称呼
编辑汉语称为梵贝、螺号、法螺、玉螺、玉蠡,梵语称之为Sankha,藏语音譯为东嘎、统嘎或董嘎尔等,蒙古语音譯为冻思,傣语音譯为海三,韓語稱之為螺角(나각)。现代汉语中一般用于佛教仪式的才称法螺,作为普通乐器使用者直接称呼为螺号,如兒歌《小螺號》。
历史
编辑- 鸠摩罗什(343年—413年)《妙法莲花经·卷一》中提到“吹大法螺”,《妙法莲花经·方便品》中有:“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 求那跋陀罗(Gunabhadra,394年—468年)译《大法鼓经·上卷》有:“吹大法蠡。”
- 北魏云岗石窟中有吹法螺的伎乐形像。
制作
编辑法螺选用天然长成的大海螺壳制作,一般螺壳长25厘米—33厘米,多选用颜色清白或有花条纹的右旋海螺。制作时须磨穿螺尖,并附有圆锥形或直筒形的吹嘴。有些法螺在螺的两端钻孔穿绳以方便携带。有些法螺还镶嵌有铜片或银片作为装饰。其中镶翅法螺装饰更为华丽,将螺身中部至螺口用铜片或银片制成翅形装饰物,且在翅尾还缀有圆环并系以丝穗彩绸。
吹奏
编辑吹奏时持握螺口,两唇紧贴吹嘴送气,就可以发出呜呜的声音。法螺的音高、音色因螺身大小、形状而不同,螺纹细、少者音色明亮,反之音色深厚。
使用
编辑在藏族的风俗中,一般将不装饰的法螺置于青稞上,供奉于正殿;装饰有金银的法螺则用于各种法事活动。
法螺除用作佛教法器外,还用于各民族的军事、劳动和娱乐生活中。藏族的羌姆舞蹈表演也使用法螺。在浙江东部汉族的民间器乐合奏“舟山锣鼓”中海螺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民间以吹海螺作为召集群众聚会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