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密土王藏語ཀཿགནམ་རྒྱ་པོ威利转写ka: gnam rgyal po),藏語稱為噶朗第巴噶南木第巴,也譯作甘南木第巴,是1928年以前西藏波密的政權。

波密王國
ཀཿགནམ་རྒྱ་པོ
約公元500年—1928年
首都噶朗(今西藏波密縣古鄉噶朗村)
常用语言藏語
宗教藏傳佛教
政府君主制
噶朗第巴 
• 約公元500年
恰墀(首)
• 1928年
旺欽頓堆(末)
历史 
• 建立
約公元500年
• 终结
1928年
前身
继承
上丁二王
西藏 (1912年-1951年)
今属于 中國

起源 编辑

根據藏族傳說,波密土王家族出自吐蕃贊普。早在雅隆地區的悉補野部落建立吐蕃政權時,博窩(波密舊稱)地方已形成了獨立的部落。吐蕃止貢贊普被殺後,其子恰墀逃到博窩。十幾年後,悉補野族人從博窩迎立恰墀(補代公傑)為贊普。波密則由止貢贊普的後裔[註 1]統治。

沿革 编辑

清朝初年,波密地區維持著半獨立狀態,僅在名義上臣屬於西藏政權。波密土王的統治範圍包括今天波密縣墨脫縣林芝縣的部分地區,勢力最大時控制十八個。其統治中心在今波密縣古鄉噶朗村,故又被稱為噶朗王。今其地有噶朗王宮遺址。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蒙古準噶爾汗国軍隊入藏,燒毀了噶朗府邸,波密土王遷至索瓦卡。

雍正乾隆年間設立了駐藏大臣噶廈,使拉薩的政府對衛藏各地的統治力空前加強。噶廈在下波密地方設置了博窩、波堆、傾多等宗,並向各地徵收賦稅、支派烏拉差役

道光元年(1821年),波密土王尼瑪結布病死,無子嗣。其下土官扎布、曲傑·旺秋饒丹各據一方,並於道光十四年(1834年)歸順朝廷。但是到了次年,扎布自恃地險,率眾搶劫商旅,並襲擊邊壩、碩般多等處驛站。道光十六年,清兵剿滅了扎布勢力,同時封旺秋饒丹為“噶朗第巴”,承認了波密土王的勢力。此後,清廷允許波密地方僅向噶廈交付酥油差。

嘉慶年起,波密土王共歷七代:

  • 尼瑪結布
  • 曲傑·旺秋饒丹
  • 第巴·桑阿
  • 第巴·墀甘
  • 扎布·索南央堅
  • 白馬策旺
  • 旺欽頓堆

歷代土王並非都是父子相傳,如白馬策旺為索南央堅之入贅女婿,旺欽頓堆亦為白馬策旺之贅婿。

滅亡 编辑

清末,波密部眾經常剽掠過往商旅,並與川軍發生衝突。“同治年間及光緒五、六年皆屢次投誠,屢次背叛。自恃地險民悍,不時出剿搶劫,焚殺重案,無歲無之。”[1]

宣統二年(1910年),駐藏大臣聯豫派協統鍾穎率駐藏新軍征討波密。然而鍾穎是皇親,素無指揮之才,駐藏新軍又無實戰經驗,故兵敗于東久(在今林芝縣)。聯豫遂起用左參贊羅長裿,又奏調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川軍助剿。趙爾豐部下傅嵩率軍攻佔波密,與羅長裿在易貢(今屬波密縣)會師。波密土王白馬策旺逃往墨脫。羅長裿率軍由多雄拉山口入墨脫,直抵崩崩山。趙爾豐部西軍中營幫帶劉贊廷引兵由金珠拉山口入墨脫。墨脫宗宗本(相當於縣長)道布(門巴人)設計誘殺了波密土王。二路清軍消滅了其餘波密頭領,並留兵駐守。趙爾豐意欲於波密置改土歸流,但不久武昌起義爆發,計劃擱淺。

1911年辛亥革命後,駐紮西藏各地的清軍先後嘩變潰散,新軍撤出波密。白馬策旺之婿旺欽頓堆(一名索南旺傑)返回波密稱王,刺殺了墨脫宗本道布,並報復當年支持清軍的各族頭人。不久旺欽頓堆之妻病故,西藏噶倫擦絨將女兒次仁卓瑪嫁給旺欽頓堆,並於1924年寫信邀請旺欽頓堆夫婦赴拉薩“省親”。在去拉薩途中,旺欽頓堆察覺情形有變,返回波密,次仁卓瑪則攜大量財物逃奔拉薩。此後,波密與拉薩矛盾日深。1927年,藏軍第七代本率兵進入達興,為旺欽頓堆所殺,雙方正式開戰。1928年,噶廈派出五路藏兵進攻波密,旺欽頓堆逃往英屬印度,被英國人軟禁。其後英人聲稱旺欽頓堆中暑死亡。1932年,噶廈政府完全控制波密地區。

波密平定後,因色拉寺傾多寺松宗寺有戰功,噶廈准許其建立波密宗傾多宗波堆宗,並各自委派宗本管理,直至1959年波密建縣,即波密县

註釋 编辑

  1. ^ 關於止貢贊普諸子統治工布、娘布、博窩的傳說版本繁多。一說恰墀為止貢贊普次子,其長子、三子或留在波密為王。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劉贊廷,《波密縣圖志》,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1962年油印本。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