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船Porta-bote)是一種可摺疊英语摺疊船[1]的小型優閑載具,以供水上活動使用。「波特船」這名稱為註冊商標,發明於1969年,並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於歐美普及。由於當時的划船和釣魚愛好者開始精簡其寓所,從多室的大屋搬往較小的鎮屋、甚至公寓,沒有普通船的存放空間,從而使摺疊船變得受歡迎。

在台灣坊間一般稱之為「波特船」的,其實並不是本產品,而只是釣客從過往的保麗龍船演變而來的產物的泛稱[1]。按台灣《聯合報》引用基隆市沿近海協會前理事長林新永的採訪,這種由釣客切割保麗龍然後黏成船型的浮具,於2000年代開始出現;隨後有人在這種「保麗龍船」外用玻璃纖維包覆,還在船舷附近加裝舷外機,使之就像一艘真的船一般的便捷[1],價錢更比二手價也要新台幣9萬元的正版貨實惠。

安全性及監管 编辑

依照台灣現行法律規定,這些保麗龍船或俗稱作「波特船」的物品並非船舶,而只是具有浮力、可供在面或水中操作騎乘的浮具[1]。只不過這些「浮具」如果未進入商港水域,未從漁港進出或駛入保育區,並未違返當地法律[1]。只是由於這些「浮具」質料輕巧,即使有航行出海的能力,但穩定度一定比漁船差,容易翻覆[1]。根據新北市政府統計,從2015年起到去2020年底六年間,單單在新北市因海釣死亡人數達29人[2]。在缺乏相關法規監管下,現時地方政府(新北市[2]基隆市[1])按照各自需要而自行立法規管,但由於就「波特船」及其相關活動的監管權誰屬而與中央各部有爭議[1][2]。爭議從2020年2月開始,截至2021年4月 (2021-04)仍然未有定案。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記者邱瑞杰. 「波特船」翻覆1死1失蹤 外形像船但其實是浮具、安全性惹議. 聯合報. 2020-08-10 [2021-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中文(繁體)). 
  2. ^ 2.0 2.1 2.2 王韋婷 (编). 波特船怎麼管新北與交通部互槓 政院協調尋求共識. 臺灣之音. 2021-02-03 [2021-04-08]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