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福寺

(重定向自白音和硕庙

遐福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

遐福寺
基本信息
国家中国
位置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镇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鲁派
建立者乃济陀音

遐福寺地处巴彦呼舒镇,又称“白音和硕庙”(“白音和硕”与“巴彦呼舒”为同一蒙古语词汇的不同汉语译法)。蒙古语称“黑帝苏莫”,又作“黑帝庙”,意为佛寺。[1]蒙古语俗称“伊克苏莫”(意为大庙)。[2]汉语俗称大庙黑大庙[3]“遐福寺”为清朝朝廷赐名。[2]

历史 编辑

清朝年间,巴彦呼舒一直是图什业图旗(即今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1962年,巴彦呼舒开始建镇。最后形成了如今的巴彦呼舒镇[1]

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图什业图旗(即今科尔沁右翼中旗)建旗。直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巴彦呼舒一直是札萨克和硕图什业图亲王驻地。四世班禅的亲传弟子乃济陀音赴东蒙古传教时,最初到达的便是图什业图亲王的驻地巴彦呼舒。后来,哲里木盟十旗王公尊乃济陀音为科尔沁部十旗的“博克达葛根”,并且在巴彦呼舒兴建了供其诵经的遐福寺。[1]

一说,遐福寺由第一世内齐托音活佛乃济陀音兴建于1644年。[2]一说,该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间。[3]鼎盛时期,有喇嘛1000人。该庙以用蒙古语誦经而著称于内蒙古东部。[2]

遐福寺实际上是以遐福寺为主庙的五座庙宇,除了遐福寺之外,其旁边还有阐教寺、双福寺、广福寺、慈福寺。五座庙宇的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分别为汉族古典式、藏式、蒙藏混合式等等。其中,遐福寺规模最大。[3]

当时,遐福寺以青石砌墙,白壁红边,采用汉式坡屋顶、斗拱、方庭,以及藏式的平顶、梯形窗、异形柱,整个建筑为汉藏结合式风格。殿顶采用黄金镀瓦。寺庙顶部四角有铜制金经柱。前面墙壁顶部中央,设有铜制的金色二鹿听经像。殿内为红漆明柱。天花板彩绘龙凤图案。墙上有大型壁画,内容为佛经故事。大经堂正门上方,悬挂着以蒙古文汉文满文藏文书写的“遐福寺”匾额一方。遐福寺的红漆山门内两侧,立有四大天王塑像。大经堂位于正殿前方,为喇嘛诵经的场所,大经堂内的墙上挂满丝织或彩绘的佛像,两侧的长条供桌上有供具、器皿、银鼎、长短经号等法器,大经堂内正中设有檀香木椅,上铺黄缎垫子,木椅前面并列铺有四行地毯,为诵经席。遐福寺院后,建有一座高21米的白色佛塔,塔顶嵌法器及铜制日月模型。[3]

该庙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毁灭性破坏,绝大部分建筑被毁。[4]1986年至1988年,旗政府投资15万元,对该寺原西热喇嘛仓的正殿和东西偏殿进行修复。[5]2009年,该寺有喇嘛7人。[2]2013年,旗政府投资对堪布喇嘛仓进行抢救性修缮。[6]

建筑 编辑

遐福寺位于巴彦呼舒镇镇区的西端。其旧址由6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内均有古树。据该庙的喇嘛称,早年该庙的建筑均面向该庙南端的前达玛尼山建造,以山为中心,所以建筑均有一定弧度。大部分殿堂及古树均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后,仅存三处建筑:博格达仓、西热喇嘛仓、堪布喇嘛仓。有的旧址被工厂占用作为厂区。有的虽然残留有古建筑,但已被荒废。[2]

2009年,遐福寺正常使用的古建筑仅有西热喇嘛仓。西热喇嘛仓北靠巴彦呼舒山,南临罕山大街罕山大街以南为堪布喇嘛仓,现已荒废不用。西面是大雄宝殿,已经被毁,现为电力局。大雄宝殿以北是菩提塔,已经被毁,现与大雄宝殿原址同样为电力局;以南是扎哈庙、释迦八塔,已经被毁,现为居民区。东面的殿堂现已被毁,成为居民区。[2]

2009年时的遐福寺即原来寺内的西热喇嘛仓,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三进院落,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主要建筑依次为:[2]

  • 山门/天王殿:一般寺院分设山门/天王殿,遐福寺如今将两殿合为一殿,既是山门,又是天王殿。殿外有一对石狮。该殿东、西耳房为门房。
  • 门楼:位于山门/天王殿以北,食堂宿舍和办公室之间的中轴线上。
    • 仓库:两座,分别位于山门/天王殿以北的东、西两侧。
    • 食堂宿舍:位于西侧仓库以北。为南房。
    • 办公室:位于东侧仓库以北。为南房。
  • 大雄宝殿:是现存的西热喇嘛仓建筑群内最古老的建筑,原为第一世内齐托音活佛乃济陀音的住所,兴建于1644年。面阔3间,进深2间,汉式风格,砖木造结构,硬山式。该殿建于7米高的台基上。殿内供奉三世佛,墙上挂有唐卡
    • 法物流通处:大雄宝殿西侧厢房。
    • 接待处:大雄宝殿东侧厢房。
  • 仓库:位于大雄宝殿西北侧。
  • 空地:大雄宝殿以北为一大片空地。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