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靈籃邵語:Ulalaluan)是邵族抽象祖靈信仰的具體化,內裝有祖先遺留的衣物珠飾以及現在家族中的人的衣物,象徵祖靈的居所也象徵家屋的所在,幾乎所有邵族人的家戶中都有祖靈籃,由於邵族人與漢人長期接觸交流,需向漢人解釋此籃之意,故又有「公媽籃」一稱。祖靈籃為邵族信仰的一大特色,並未見於其他台灣原住民祖靈信仰[1]

邵族家屋外的祖靈籃畫像

祖靈信仰 编辑

邵族稱超自然物為qali,凡是氏族祖靈或先生媽的守護神名皆為qali。qali有善惡之分,善者係由善良的人死後變成的,可以驅除惡靈造福社眾,最高祖靈pakalar與氏族祖靈apu'apu屬之,其並為邵族信仰的核心。[2]

起源傳說 编辑

關於祖靈籃的由來說法不一,然有一段起源故事廣為人所知[2]

傳說邵族人剛來Lalu定居時,頭人的妻子懷孕生下一對孿生兄弟,其中一位黑臉,另一位白臉,在當時孿生被認為是大不祥的事,更何況是詭異的一黑一白,於是頭人把黑嬰丟到潭中淹死

第二天夜裏,被丟棄到潭中的黑嬰託夢給頭人,說到:「今我已死,此後全族每戶人家都必須以一籃置放祖先的衣飾,作為祖靈的居處而供奉之,不得有誤,否則將有大禍。」次日頭人將此事告知族人,大家都非常驚恐,於是每家都準備一只籃子,內置祖先衣服和飾物,作為祖靈的象徵,此後族人遇有重大事情,都以祖靈籃做為祭告求佑的對象,據說邵族的族運從那時起開始興旺,祖靈籃的供奉也延續至今[3]

外觀形式 编辑

 
白鰻祭時的祖靈籃

為了供奉祖靈,邵族每戶人家都有一只四角型且具有四足的製祖靈籃,象徵祖靈之存在,籃的大小不一致,未分家的家戶的籃子會越大,立新戶時會將原有藍中的物品分一些到新立的籃子中,祭祀時會依據不同的祭典,準備不同的祭品以及搭配不同的器皿盛裝祭品。

祖靈籃是邵族家屋中最神聖的地方,多半掛在住屋正房左側離地約兩公尺的牆上,晚近家庭則多半將之放置在廳堂的神桌上,籃內盛有祖先留下的衣物和飾品,按年代遠近層層疊放,除了祭司及家族中的人以外,其他人不得碰觸之。

祖靈籃中除放有祖先的衣物外,亦放有生者的衣物,若有家戶的夫妻其中一方為外族之人,在祖靈祭中擔任過主祭者,其服飾在其有生之年將被放入籃內,此舉乃為認同氏族之意;反之,假若不曾擔任過主祭,外族配偶即使死去,衣物也不會被放入籃中。

祭拜時節與方法 编辑

在祭儀之中祖靈籃是為邵族祭儀傳統中極重要的一環,每逢祭典時,家家戶戶的祖靈籃都必須集合到祭場,由女祭司進行祭拜儀式,以祖靈祭為例,女祭司會唸一段祝禱文,接著按照家戶一一唸出家戶中之人名,邀請祖先與該家戶族人一同參與祭典,祭儀結束後族人會提回各家的祖靈籃,由女祭司逐戶的為各家進行家祭,而祖靈祭的最後,必須再度回到祭場進行祭典儀式。

除卻歲時祭儀,日常生活舉凡買賣、搬家結婚、添購家電、買車......生活大小事等等,族人都要將祖靈籃取下,請來女祭司向祖靈祈告。唸祝禱詞須嚴謹為之,一旦唸錯災難將降臨在女祭司身上。

分割與更換 编辑

邵族分家的時候,祖靈籃內的衣物為主要分割項目,新戶會製作另一個新籃,舊籃裡分割出的祖先衣物被放入新籃中,表示將祖靈引入至新籃,這些過程都必須由女祭司所執行。

平時無事不得驚動祖靈籃,否則會觸犯禁忌而招致不幸,因此縱祖靈籃陳舊,仍不得隨意洗滌。當祖靈籃破損嚴重不堪使用時,可於農曆八月的祖靈祭請女祭司到家中作向,以更換新籃,惟舊籃不得隨意丟棄。

巫師制度 编辑

邵族祖靈籃的祭祀係由女祭司來進行,女祭司的邵語為Shishii,日治時期被稱為Shinshii,河洛語發音則為先生媽[1]

女祭司作為祖靈溝通的中介,其所負責的工作除奉祀外,尚包括治病祈告、主持邵族人生活上的重要事件,每逢婚喪喜慶、男子成丁建築造船,均會邀請女祭司來家中祭告祖靈。

邵族以嚴謹的制度選出女祭司,因此女祭司除了必須有服務族群的意願外,還必須具備夫妻雙全、擔任過祖靈祭的主祭者、獲得最高祖靈的同意等要件。

邵族人相信最高祖靈住在Lalu上,婦女要成為女祭司必須先拜某一位女祭司為老師,並且坐船到Lalu上,若獲得最高祖靈承認,即表示可以成為女祭司,而最高祖靈年老重聽,只能聽到咳嗽聲,因此回程時,同行人必須沿途不斷的咳嗽,並召喚祖靈共同前來;回到家中後,先舉行祭祀,再由老師教導儀禮,當晚該位婦女必須睡正廳,並將家門敞開,夜裡祖靈會托夢給學習之人,若有感應則可以成為女祭司。

現況 编辑

隨著河洛人大量移入日月潭漢族民間信仰基督教先後傳入邵族,祖靈籃之於邵族人的行為有所改變。

邵族的祭典仍多延續女祭司集體祭拜的傳統,然在私領域的祭祀則顯得十分多樣化,家中的神桌除祭祀祖靈籃外,尚有拜神明、拜公媽牌、掛上十字架耶穌像之家戶。民間祖先信仰被邵族吸收後,更衍生出不同樣式:

  • 單拜祖靈籃,完全遵循傳統上由女祭司主持祭祀儀式者;
  • 單拜祖靈籃,但每逢河洛人節日會燒香拜祖靈籃者;單拜祖靈籃,但同時祭拜異姓祖先的公媽牌者;
  • 同時祭拜祖靈籃與公媽牌,亦即面對同一位祖先卻並存兩種不同祭祀體系者;
  • 單拜公媽牌,且沒有留存祖先衣物者;
  • 單拜公媽牌,仍留有祖先衣物者[4]

參見 编辑

  1. ^ 1.0 1.1 鄧相揚. 邵族風采 一. 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 2000-09-10: 66-144. ISBN 957-02-6686-4. 
  2. ^ 2.0 2.1 陳奇祿; 唐美雲. 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編輯委員會 , 编. 日月潭邵族調查報告/日月潭邵族的宗教. 台北市: 南天出版社. 1996: 99-123. ISBN 957-638-350-1. 
  3. ^ 許木柱、鄧相揚. 石磊 , 编. 台灣原住民史邵族史篇. 南投市: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0-12-01: 71-100. ISBN 957-02-6928-6. 
  4.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