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斯地峽
希腊的地峡
37°56′29″N 22°59′16″E / 37.94139°N 22.98778°E


科林斯地峽[1](希臘語:Ισθμός της Κορίνθου),位於希臘南部聯繫歐洲大陸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狹窄地峽,將科林斯灣與萨罗尼科斯湾隔斷,寬約6.5公里,海拔約90公尺(300呎)。含有石灰岩斷層,主要產小麥、大麥、葡萄,釀酒業為主要產業。
在古代世界是劃分伯羅奔尼撒和希臘主陸的地標,公元前1世紀地理學家斯特拉博提到科林斯地峽有兩個刻著銘文的石柱。其中一個面朝東方的阿提卡的墨伽拉,銘文為“這裡不是伯羅奔尼撒,而是愛奧尼亞”(τάδ᾽ οὐχὶ Πελοπόννησος, ἀλλ᾽ Ἰωνία),另一個面朝西方的伯羅奔尼撒,銘文為“這裡是伯羅奔尼撒,不是愛奧尼亞”(τάδ᾽ ἐστὶ Πελοπόννησος, οὐκ Ἰωνία)[2]。普魯塔克認為這是忒修斯在前往雅典時建立起來的[3]。
公元67年罗马帝国皇帝尼祿曾在此開鑿運河,利用約6000名因猶太起義被俘虜為奴的猶太人興建。但自尼祿死後,工程因經費問題被擱置。直至1881年,運河才再次被法國人重建,並於1893年正式開通。長達6.3公里(4哩)的科林斯運河通航,大大縮短了從亞得里亞海到雅典比雷埃夫斯的航程。
参考文献
编辑- ^ 周定国 (编). Korinthou,Isthmos 科林斯地峡。英语惯用名Corinth,Isthmus of (希).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简体中文)
- ^ Strabo, Geography. 9.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lutarch, Parallel Lives , Theseus Plut. Thes. 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