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11月25日) |
親子關係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包括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和互相信任的情況。除了有親生父母子女之外,也包括無血緣關係的養子女、繼子女,以及過繼等關係。
議題编辑
建立關係编辑
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在於父母與子女如何相處、教養等,家長要發揮正面作用,子女也要多了解家長的立場,才能和諧地讓親近的兩代關係成長。對於增進親子關係的探討,在台灣、香港、新加坡都有很大的市場,由當地的教育心理學專家大力推崇。他們否定家長式管治、「棒下出孝兒」等傳統家法、理論。
父母與子女交談時,要對子女的心情故事感到好奇有興趣,父母應該放下長輩的身段,多以開放式問題與子女交談而非用命令指導式的語氣,子女才會有意願跟父母溝通。父母對待子女要有耐心,子女能尊重父母,就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
無論父母與子女間溝通結果如何,要記住子女是獨立的個體,而非父母的一部分,當雙方溝通完後,子女有自我的主見不同於家長意見時,選擇開放式的尊重子女,而非用家長權威、學問較高或見過的人情世故比較廣強迫要求子女,選擇用說理的方式讓子女做出理性的決定,即使溝通結果子女意見跟家長不同,也不至於會有太大的差異。[3]
父母教養子女的過程中,應該以激發子女自主學習的動機為主,而非成為全知全能的超人。
子女在父母教養的成長過程中,勢必不可能全盤接受所有家長的意見想法,因此當面對成長過程中的過錯與遺憾時,也要記得這是子女本身做出的決定,切勿將所有過錯歸咎到父母身上,逃避了子女本身該負的學習與成長責任。子女面對父母過錯與缺失時,要謹記父母跟子女一樣只是一般人,都會有七情六慾貪嗔癡等缺點,不可以因為父母過錯與缺失便逃避本身的責任與過失都怪罪到父母身上,而要記得同樣身為獨立的個體,子女也要負起自我人生的職責,勇敢面對,而非躲避在親子關係的缺失中逃避問題。[5]
参考資料编辑
- ^ 父婴市场正在到来:奶爸经济崛起,孕婴童消费升级. [2019-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4).
- ^ 不是母婴,也不是父婴,而是婴童时代. [2019-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4).
- ^ 3.0 3.1 作者:陳頌儀. 親子關係教室.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008 [2021-11-25]. ISBN 97896299636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中文(臺灣)).
- ^ 由黃倫芬著編輯. 親子關係一級棒. 心理出版社, 1998. 1998-01-01 [2021-11-25]. ISBN 97895770227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中文(臺灣)).
- ^ 作者:肯尼斯.霍布尼克博士,林慧如、陳夢怡、若水. 親子關係: 世間最難修的一門課. 奇蹟資訊中心, 2016. 2016-01-25 [2021-11-25]. ISBN 97898690829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5) (中文(臺灣)).
延伸阅读编辑
[编]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父子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母子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