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崇年被打事件

閻崇年被打事件,是指中國歷史學家閻崇年於2008年10月5日在無錫新華書店進行簽售期間被掌摑的事件,施襲者黄海清是一名網上漢民族主義網絡論壇「漢網」的管理員(網名「大漢之風」)和漢服商人。黄海清在掌摑閻崇年後隨即被治安拘留,他在接受傳媒採訪時講述攻擊動機是因為他認為閻崇年有很多言論及史觀「不可原諒」,又指責他「美化和歪曲歷史」[1]

掌摑事件發生後引起社會熱議,有認同掌摑閻崇年的支持者表示看了網上流傳的「閻崇年語錄」後認為他該打,亦有學者評論說即便閻崇年個人的學術觀點再為偏頗,也不應該上升到使用武力的地步[2]。閻崇年後來在接受採訪時作出澄清,指出網上流傳及一些報紙轉載的「語錄」是仿造和杜撰的,亦有媒體文章對「語錄」和閻崇年的著作和電視節目講話中的言論作出對比,指出「語錄」所言並非事實[3]

事件經過 编辑

2008年10月5日下午,閻崇年出席在無錫新華書店與讀者進行互動交流和簽名售書的活動。在簽書活動進行期間,黄海清上前掌摑閻崇年臉部,閻崇年先是被驚愕,之後恢復平靜,繼續為讀者簽名,而黄海清則被警方帶走,當局將事件列作普通民事糾紛處理[4],對黄海清作出「拘留15天、罰款1000元人民幣」的處罰。由於認為警方的處罰過於嚴厲,黃海清的弟弟黃海葦帶着律師草擬好的訴狀遞交至無錫市崇安區法院,但由於缺乏當事人的身份證明材料而未被受理。黃海葦稱,黃海清與閻崇年的衝突「並非個人恩怨」,而係不滿他「歪曲歷史」、「學術霸權」[5]

事件發生後在一些網上論壇如「漢網」引發了關於種族和歷史話題上的爭論,有些人借該事件發洩他們心中對「滿族人在中國背後的勢力」以及對國家的严重不平等的民族政策的不滿[6]

後續回應 编辑

黄海清被拘留十五天後被當局釋放。他後來對媒體說,攻擊閻崇年的動機主要是因為閻崇年發表的一些言論,以及没有一个平等交流觀點的平台,表示自己打閻崇年不是學術觀點之爭,是「正義對邪惡的反擊」。他又稱如果閻崇年繼續發表「邪惡言論」,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一定會繼續阻止[7]。他亦對打人是為了炒作他經營的漢服生意和民族主義網站的說法作出否認[8]

掌摑事件後,黄海清的弟弟和網民列出一系列關於閻崇年的「不當觀點」,如「文字獄的積極作用的評價」、「貶明褒清」、「淡化滿清入關屠殺的歷史」等。對此閻崇年在接受北京媒體時表示沒說過這樣的話,而黃海清則表示以上所提均有「出處」。黃海清又認為青少年不應輕信一個專家學者的觀點,應該多讀些歷史書,不要為一個人所蒙蔽[8]

有記者問黃海清是否看過很多閻崇年的講座或書籍著作,又問他讀過哪些史書或史料,他說:「看過一些《百家講壇》,但沒看全,因為看不下去他的書,我不會去看,也同樣看不下去……我沒有多少時間專門買書讀,很多知識都是從網上學習的。」[9]

閻崇年被打後在首次回應時說:「有些人,恐怕我的書根本沒看,《百家講壇》講座也沒有全看,憑一種民族偏見,在斷章取義,在想像演繹,個別人歪曲捏造,對我的觀點不滿有個人的自由,但這次的打人者不代表學術觀點。如果是學術之爭,你要提出你的學術觀點、論據,在一個學術平台上,用你的論據來反駁。」[10]

网络謠言 编辑

「閻崇年語錄」 编辑

自2008年起,網上流傳著被認為是閻崇年鼓吹剃髮易服,正面化文字獄和歌頌屠殺事件的「閻崇年語錄」,有網民自稱他們手上有視頻和截圖能證明閻崇年有說過那些話[11]

閻崇年在受訪時對記者說:“我郑重地跟你说,我查了一下『语录』,完全不是我说的,纯属捏造。我对文字獄持批判态度,如果有人说是我说的,那么是哪本书?第几页?我的哪次讲话?”[12]

閻崇年表示他不上網,也從不理會網上的批評,直到有一天有朋友給他看,他才知道「語錄」的存在,且發現全是杜撰偽造的。他說:「我是個知識分子,文字獄陷害知識分子,我能肯定文字獄,說文字獄是對的嗎?我能贊成秦始皇焚書坑儒嗎?我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對於爭議或批評其論點的文章,閻崇年說學術的文章應以學術方式來討論,網上批評他的文章都不是學術討論,沒有學術根據和學術評價,因此不作回應[13]

有文章以閻崇年的著作如《康熙大帝》、《清宫疑案正解》和《明亡清兴六十年》與「語錄」作對比,批評「語錄」為「煞费苦心、污人清白,不惟不尊重事实,且人品和居心都大可怀疑」的「有心之士」所捏造[3]

網上流傳的「閻崇年語錄」 從閻崇年的《康熙大帝》、《清宫疑案正解》和《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下)等著作截取的內容
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不能上綱上綫。 「顺治朝的18年: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是其六大弊政;定鼎北京,保护皇宫;攻占南京,统一中原;废除三饷,兴利除弊;亲善蒙古,治理西藏;惩治贪官,整顿吏治;崇文兴教,倾心汉化,则是其六大功绩。历史学家对这段历史的评价可说是毁誉参半。」;「努尔哈赤对汉人剃发易服的错误政策,后来被多尔衮移植到关内,强迫推行,有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民谣,造成一场大悲剧。」
文字獄有它的歷史局限性,雖然制約了一定的思想靈性,但起碼維持了社會穩定。 「文字之狱,古已有之。每个朝代,各有不同。清代文字狱的一个特点是,除君主这个敏感点之外,又多了一个民族的敏感点。于是,辛亥鼎革,狂飙飞舞,这个敏感的民族情结,一直影响到今天。」
「漢服」不是最完美的服飾,也並不能體現什麼民族精神。 「乾隆《大阅图》第四种传说,晚清文人天嘏在《清代外史》中,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看自己是否像汉人。乾隆的确在宫中经常穿汉服,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汉服的画像,也许这就是引起传说的原因之一。如果仅根据他穿的衣服而确定乾隆的出身,其结论肯定是荒唐的。」(書中没有评价过这个问题,且只有一处提及「汉服」一詞)
更多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 「皇太极时期向明朝用兵,主要有八次:其中关外三次——宁锦之战败于袁崇焕、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逼降祖大寿和洪承畴(前面已经讲过);另外还有关内五次,进行掳掠。就是说皇太极的军队,攻破长城,五入中原。这对于皇太极来说,是扩大政治影响,取得军事胜利,掳掠中原财富;对崇祯帝、对中原百姓来说,则是一场可悲的灾难。」
要客觀評價,畢竟他的開關行動減少了戰爭曠日持久帶來的無辜平民的傷亡。 「又有人问:『吴三桂的历史地位怎样评价?』清史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肯定吴三桂的历史贡献,主要是为明末清初中国重新统一做出了贡献。另一种意见是,吴三桂官于明而叛明,叛明而降李自成,再叛李而降清,最后到老年又反清叛乱,是一个丧失大节的人。不管怎样评价吴三桂,他引清兵入关,直接的一个后果是:爆发山海关大战……吴三桂这个人,我在这里不对他做全面评价,就人品而言,仅着重指出:明清松锦大战身为宁远总兵而率先逃跑的是他,背明朝降李自成的是他,叛李自成降清朝的是他,勒死南明永历帝的是他,身为清平西王而起兵叛清的也是他!吴三桂一生有“三叛”——一叛明朝投降李自成,二叛李自成投降清朝,三叛清朝起兵反乱,反复无常,孑孓小人。吴三桂与我下一节要讲的清初江南士人,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山西傅山等,其人品,其气节,龙蚁之分,天壤之别。」

被指否認扬州十日 编辑

2009年,網上流傳一則新聞,內容為:「揚州市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上書,對閻崇年以學術研究的名義否認揚州大屠殺表示憤怒」。後來閻崇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網上流傳的有關揚州十日的爭議文章非他所寫,他亦表示网上有人伪造他的博客,捏造出一些他与别人的讨论,又表示自己从来没开过博客。另外,揚州市人大辦公室負責人也表示她沒有聽說過上書的事情,揚州政協文史委的處長也說並未耳聞上書一事[14]

對事件的評論和分析 编辑

時事評論員魏英傑說:「閻崇年挨這一耳光,哪裡是什麼學術之爭的『肢體表現』,明明是被無知狹隘的民族主義人士撞了一下腰。將閻崇年捱的這一耳光算到民族主義的頭上固然大致不錯,不過,這還並非元兇。打人事件的始作俑者乃是以憤青為代表的激進主義,是不受約束的非理性的猛兕跳出了理性的牢籠。實際上,民族主義也是冤大頭,是被激進主義拖下了水。」[15]

中國地質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及時事評論員說:「被激進主義靈魂附體的民族主義貽害很大,所以,對有識之士來說,為了使民族主義成為護佑中國民眾未來福祉的建設性力量,就必須對民族主義與激進主義進行立場鮮明的切割。」[16]

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中國政治與亞洲研究副教授雷國俊(英語:James Leibold)表示事件反映了一些在城市的年輕非精英份子如何試圖挑戰中國官方的多元文化政策,同時尋求漢族的自豪感和自我認同,以及排除非漢少數民族[17]

參考來源 编辑

  1. ^ 文松辉. 掌摑閻崇年者獲釋 揚言不后悔也不道歉. 楚天都市報. 2008-10-22 [201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8). 
  2. ^ 刘义昆. 刘义昆:从阎崇年挨打看公众是非判断的迷失. 金羊网. 2008-10-09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3. ^ 3.0 3.1 "阎崇年语录"是否捏造? 真假完全对照版. 新华网. 2008-10-13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4. ^ 徐春柳. 阎崇年无锡签售时遭掌掴 打人者被治安拘留. 新京报. 2008-10-07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6). 
  5. ^ 掌掴阎崇年者获释 称打的“不是正常人”. 中新网. [202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6. ^ Michael Barr. Who's Afraid of China?: The Challenge of Chinese Soft Power. Zed Books Ltd. 2011. ISBN 9781780324678. 
  7. ^ 老北. 阎崇年被打只因无法平等交流?. 文化中国. 2010-09-02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8. ^ 8.0 8.1 谷岳飞. 掌掴阎崇年者获释 称打的“不是正常人”. 扬子晚报. 2008-10-21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9. ^ 孙晨. 对话掌掴阎崇年者:话语权有巨大不平等. 新安晚报. 2008-10-21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10. ^ 刘婷. 阎崇年称所谓语录是捏造 考虑起诉打人者. 北京晨报. 2008-10-09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11. ^ 《閻崇年被打,知情人批百家講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8年10月14日,新民網獨家採訪
  12. ^ 刘婷. 《本报记者独家对话阎崇年——这不是个人的不幸》. 北京晨报. 2008年10月9日. [失效連結]
  13. ^ 张曦娜. 讲清史惹骂名 阎崇年坚持历史应普及. 联合早报. 2010-04-06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14. ^ 邵丽萍. 网络盛传 阎崇年否认“扬州十日”. 扬州晚报. 2009-08-18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3). 
  15. ^ 于德清. 激进主义扇向阎崇年的一记耳光. 新京报. 2008-10-09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4). 
  16. ^ 刘义昆. 从阎崇年挨打看公众是非判断的迷失. 金羊网. 2008-10-09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17. ^ James Leibold. More Than a Category: Han Supremacism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The China Quarterly. 2010-09, 203: 539–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