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社尔

(重定向自阿史那社爾

阿史那社尔(604年—655年),又作阿史那社尒突厥人唐朝初年名将。

他是东突厥汗国处罗可汗次子。十一岁即拜为拓设,设牙旗于漠北,与始毕可汗欲谷设分别统帅铁勒薛延陀、回纥、仆骨、同罗等部族。奉行“部众既丰,於我便足”之道,不加课敛,治众有方,获诸首领拥戴。武德九年(626年),颉利可汗率全族兵力南侵,薛延陀等漠北诸族乘机反抗突厥统治,并击败阿史那社尔同欲谷设等人率领的镇压军。

入唐

编辑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阿史那社尔被迫率部西迁,退守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贞观八年(634年),引兵西进,击破咄陆可汗兄弟內亂的西突厥汗国,得众十万,自自立为都布可汗。之后,他不顾众臣劝谕,引五万余骑攻击薛延陀,意图报仇,打了一百多天,部兵苦于战斗太久,多有背叛逃跑,薛延陀趁机攻来,社尔被击败,率万人退保高昌

贞观九年(635年),阿史那社尔因畏惧西突厥的报复,率部万人投奔唐朝,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部众居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一年后,尚婚唐太宗之妹衡阳长公主,授驸马都尉,掌管驻守在禁苑内的兵马。

贞观十四年(640年),阿史那社尔任行军总管,同侯君集攻灭高昌,诸将立刻受到了赏赐,社尔因没收到诏书,秋毫未取,等到接受赏赐时,只剩下老弱和破旧的东西了,军队班师回朝,李世民赞扬他廉洁谨慎,赐予从高昌得到的宝刀和杂綵一千段给他,同时让他检校北门左屯营,封国公

贞观十九年,他又先后参与唐朝对高句丽、薛延陀的战争,屡立军功,并有清廉之名,兼任鸿胪卿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任命其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负责对西域的军事行动。他同契苾何力郭孝恪诸将率领铁勒十三部、突厥十万骑兵西征。次年破处月,攻克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市),击败了龟兹,并迫使于阗国王臣服。俘虏龟兹王白诃黎布失毕及大臣百余人,连克七十余城,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勒石纪功班师。

唐太宗去世[1]后,阿史那社尔表示愿殉死守卫昭陵,为唐高宗所止,升任右卫大将军永徽四年,官拜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655年)去世,年五十二岁[2]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并且把他的坟冢修成葱山的形状,并立碑,以表彰他平定龟兹之功。谥曰元。

家庭

编辑

兄弟姐妹

编辑

子女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649年
  2. ^ 高文德. 《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参考资料

编辑

参见

编辑